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2003年开始在农村地区实行的一种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城市化的挑战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得新农合制度逐渐发生变化。本文认为,必须围绕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研究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取向,不断优化现行的新农合制度。  相似文献   

2.
妥善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天慧  王倩 《中国发展》2012,12(4):58-62
该文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四川的实施情况,指出目前新农合制度在实施中主要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新农合制度的资金筹集难、筹资成本高;二是新农合制度实施门诊统筹,对农民参保积极性有负面影响;三是新农合经办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偏低;四是乡镇尤其是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水平偏低;五是村级医疗机构定位不明确,村医待遇低,养老无保障;六是基本药物制度尚不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等.为妥善解决前述问题,促进农村居民更好享有医疗保障,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运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过三年多的运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一些省市已经实现无缝覆盖。然而,由于各地在运行过程中,只注重规模和速度的扩张,忽视运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总结和改进,因而伴随运行规模的扩大,新农合制度设计及运行设计上的缺陷也暴露了出来。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及时化解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为该项惠农政策健康运行消除障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黄冈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调研课题组在对黄冈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思考的建议,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途径,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各地试点,但在试点中却面临种种运行困境,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本文以中部地区W省为例,通过对中部地区试点县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困境,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破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和实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这项制度在推广过程中碰到许多制约因素,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度进一步发展并顺利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关键。该文以宜宾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为例,通过对试点区县现状、问题的介绍,旨在为解决问题、实现制度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玉琼  贺丽平 《求索》2010,(9):66-6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自2003年试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内在的缺陷以及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使得其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PPP模式是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也崭露头脚。本文以江阴为例,分析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引入PPP模式的优势。文章认为,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多元主体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高则一 《前沿》2010,(1):148-153
自2003年开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速度很快,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从而使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限制了这项制度在改善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的作用。所以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其间所遇困境着手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出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9.
医疗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人民群众强烈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还需要增加公平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农村落地生根,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0.
张政办发[2011]23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自2009年8月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调整以来,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广大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工作稳步扎实推进,有效解决了农民群  相似文献   

11.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近年来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医疗费用与农村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而出台的一个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改进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既是临沂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文章以临沂市新农合实施现状为例,采取访谈、文献等多种调查方式,对农民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充分了解我市新农合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影响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市新农舍的健康运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这项制度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该文建议: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逐步推行强制参合政策,实行“保大兼保小”的模式,加强农村定点医疗机构建设,以实现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然 《北京观察》2006,(1):25-27
未能覆盖城乡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公共卫生资源,离谱的虚高药价,紧张的医患关系,“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国政府、公民和医疗机构面前,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问题的焦点和根源是什么?社会各界和一些媒体近来已有很多分析和报道。 2005年,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民革北京市委和农工北京市委等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既宏观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刊特将这些见解汇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试点普及向规范持续运行转轨的关键时期,懈决医疗服务机构、参合农民、医疗保险机构、政府间的逆选择、道德风险及基金运行风险是合作医疗风险防范监管的核心。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行政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职能监督机制,健全风险防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参合农民风险控制,实现风险防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农合制度运行中风险识别与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国际上应对医疗市场风险的理论和各国医疗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在结合我国政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风险防范和监管问题的实际对策。  相似文献   

17.
HU ZHENBIAO 《人权》2006,5(6):21-23
Our story dates from 40 years ago, on August 10,1966, when China's first institution of rural medical service was inaugurated at a county called Changyang,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where people of Tujia,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live in compact communities. It was actually a clinic at a Dujia Village in the county, which charged itself with the task of making primary or basic medical care available-and affordable-to all the villagers. China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since then, and now its economy becoming increasingly market-oriented. Despite that,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has kept expanding at  相似文献   

18.
刘雅静 《中国发展》2007,7(3):78-81
资金是制约合作医疗发展的瓶颈。农村合作医疗几十年的起伏跌宕,都突出表现在资金问题上。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稳定、高效、便捷、持续的筹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