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偏差学生是指品德行为后进的学生,简称“行偏学生”或“行偏生”。在农村初中里,行为偏差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还影响到班级、学校的教育活动,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实施,而且还会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安定的因素。造成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作为改革过程中的工读教育,其对象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作出必要的调整,现有的教育对象已经不单纯包括过去单纯的对违法和轻微犯罪的学生开展矫治性教育,同时还包括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托管性教育。从目前工读学校接纳的工读学生和托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多属于行为偏差学生的范畴,如果用普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来对工读学生和托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际效果常常很不理想。所以,在世纪之交我国整个教育战线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工读学校亟…  相似文献   

3.
4.
警察职业具有责任重、风险大和压力密集性的特点。尤其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公安民警承受着十分沉重的心理压力。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队伍输送后备力量的重任,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对公安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应该关心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行为偏差生的成长。在实际生活中,行为偏差生的成长缺乏关心,甚至他们依法拥有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不懂得尊重人权恰恰是我们传统教育的最大缺陷,应当从树立正确观念、强化维权意识、健全组织机制、改良成长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偏差生的维权。  相似文献   

6.
当前,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也随之愈加为人们所重视。这种状况缘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综合因素,包括未成年人所处的身心发育特殊阶段和由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构成的成长环境等主客观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亟待高度重视而又需要长久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这个角度作一分析,以期对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有所帮助。 一、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矫治之必要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遵守社会规范的公民。但行为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或者恶性发展,也会导致犯罪。研究和实践均表明,犯罪的青少年大都有一个从染有劣迹到行为偏差,到陷入犯罪的演变过程。因此,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即对采取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认识和矫正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宁、秩序,都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经验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很强,作用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中国发展成就中,政府官员的贡献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看到,政府系统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政府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观念理念问题.在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情势之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党政官员群体中的观念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指出: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心越来越没有兴趣,恢复关心价值己势在必需。但我们现在的不少中学生,由于受“众星捧月”的家庭环境、封闭的邻里关系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们的周围环境、事物漠不关心的不良品质,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前位矫治”,论述了前位矫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讨论了前位矫治的切入点及条件、时机的选择,提出了开展前位矫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流浪亚文化下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亚文化是处在流浪生活中的儿童自然而然接受的一种非社会性甚至反社会性的亚文化,它将儿童从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剥离出去。身处流浪亚文化的儿童,缺少学校和家长的指引,易习得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流浪亚文化对于流浪儿童偏差行为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个月来,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这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健康危害性极大、目前科学还没有认识清楚因而没有特效药的疫病。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早已证明,科学终将征服任何疫病,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征服的力量越强、征服的速度愈快。在我国,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在控制“非典”、战胜“非典”的斗争中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批英雄的献身精神与令人崇敬的品德催人泪下。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人民大众的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精神也得到空前发扬,成为战胜“非典”的保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抽样,我们证明了黑社会的联系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具有强烈的影响。黑社会的联系既直接影响了偏差行为,又通过同辈负面影响、学校依附度低、家庭矛盾和低自尊感等其他风险因素产生中介作用。黑社会联系对偏差行为的总体影响为.70(r2=.49,p〈.001),其还对其他风险因素如同辈负面影响、学校依附度低、家庭矛盾和低自尊心起到了强度非常显著的中介作用。然而,自尊感对偏差行为有部分直接而无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天津市政府曾组织调查发现:在没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88%,单亲家庭占12%;而在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75%,单亲家庭占25%。90年代末,深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家庭不全或父母不全的占30.5%,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的家结构不全的占该年龄组的39%。在深圳市收容所里,五个中队抽样调查55人,全部是单亲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15.
刘媛 《工会博览》2010,(7):159-159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通过分析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做好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制度自成体系之后,就不允许人们再漠视这一体系,整个体系构成了一个过程.它不断地排斥其他教育途径,把它们作为非正规教育看待;它占有了绝大部分优势的教育资源,从经费到人才,无不如此;它驱使整个社会不断地提高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不断地追求更高水平的学校教育,热衷于对制度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学界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外部行为表现和负面现象,缺少对流浪儿童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及积极引导。流浪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原因及社会家庭因素而出走,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是导致流浪儿童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而从关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增强流浪儿童心理弹性的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流浪儿童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中减少偏差行为、产生克服逆境的自我力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隐蔽青年的负面情绪及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隐蔽年期增加,负面情绪会减少;隐蔽程度增加,负面情绪会变得更高。同时,负面情绪与偏差行为和隐蔽程度呈正相关,但与隐蔽年期呈负相关。此外,负面情绪某程度上能在隐蔽行为及偏差行为之间引起中介效果,这意味着隐蔽本身不会导致偏差行为的发生,但是隐蔽期间接收较少的社会支持而产生负面情绪,则可能会导致青年参与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9.
应当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七种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阶段,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凡的意义。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在初中生中加强“七种意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高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强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德育;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