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何鸣,原名何君然,海南岛万宁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到闽南地区从事地下工作。曾任红三团团长、政委,漳州中心县委书记,闽粤边特委委员、代理书记等职。他对于创建和发展闽南革命根据地与红军、坚持游击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7年7月16日,由于他对国民党借谈判消灭闽粤边红军的阴谋毫无警觉,致使所部近千人被包围缴械,给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1939年6  相似文献   

2.
何鸣是闽南革命斗争史上很有影响。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游击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9年在新四军被处决。“解放后,陈毅、张鼎丞、张云逸、尹林平等领导同志谈论何鸣问题时,都认为“处决他是在战争条件下的错案。”①《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刊登陈亚芳写的《关于何鸣问题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说“关于何鸣是叛徒反革命,还是好同志犯了错误,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结论”。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提出及其论述  相似文献   

3.
何鸣原是闽粤边区红军游击队负责人之一,曾一度代理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书记。1939年6月,他在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被军法处处决,时年36岁。关于何鸣之死,多年来一直说法不一:有的疑他被俘“叛变投敌”;有的说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也有的认为“处决何鸣是一起错案”。究竟何鸣问题如何?他为什么被处死?本文拟以近几年来所调查研究的有关资料,浅谈何鸣之死。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以黄会聪为书记(三六年十月起由何鸣代理)的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失去中央联系,红军主力长征,东江革命根据地遭到摧残,国民党八十师和一百五十七师以十倍于我之兵力不断“围剿”群众被迫“移民并村”的险恶条件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越的斗争,革命力量不但没有被  相似文献   

5.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1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相似文献   

6.
何鸣是闽南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开始时,何鸣作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代表,与国民党一五七师进行合作抗日谈判,在国民党背信弃义制造的“漳浦事件”中犯  相似文献   

7.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8.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相似文献   

9.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10.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谢子长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有着独特贡献。他早年投笔从戎,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党员;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被广大农民称为“谢青天”,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领导的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西北工农红军的新时期;他先后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秘密打入国民党部队,做策反工作,为建立、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积极探索。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曾被毛泽东称为“上井冈山第一”的老红军战士贺敏学解放后曾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他身经百战,戎马倥偬,战功卓著。1926年,贺敏学投身革命之初,在大革命运动中率农军,威震湘赣边;入囹圄,豪气薄云天;擎大旗,暴动上井冈,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相似文献   

15.
“何鸣事件”,亦称“漳浦事件”,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上,论述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政策时称其为“何鸣危险”。一九三八年,何鸣同志随新四军赴皖抗日,翌年六月,在内部被毫无根据地打成“叛徒”、“特务”,死于非命。建国后,由于“何鸣危险”,闽粤边区游击战争史的研  相似文献   

16.
正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硝烟战火中运筹帷幄、冲锋陷阵,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指挥员。1989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军委确定,33位人民军队高级将领被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开国元帅徐向前便是这36位军事家之一。徐向前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其军事思想至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鄂豫皖边革命斗争是徐向前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期,也是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个辉煌期。他从作战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游击战七原则,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可谓相映生辉。他指挥、领导鄂豫皖边红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将鄂豫皖边红军的建设和游击战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张鼎丞说:何鸣不是因为“漳浦事件”受处决的,而主要是由于怀疑他是日本特务被错杀的。在新四军二支队开赴苏皖前线的时候,何鸣和几个过去在红三团工作的台湾籍医生,如谢瑞生、张智赫、骆奇峰等被审查。  相似文献   

18.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以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仍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进行艰苦战斗。1934年12月下旬,信康赣雄临时特委副书记杨尚奎(当时叫杨上魁)和部队一起,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由中央苏区挺进赣粤边。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赣粤边战斗  相似文献   

19.
袭常 《党史文苑》2006,(12):21-25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以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仍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进行艰苦战斗.1934年12月下旬,信康赣雄临时特委副书记杨尚奎(当时叫杨上魁)和部队一起,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由中央苏区挺进赣粤边.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赣粤边战斗历程.在赣粤边庾岭山脉方圆数百里的山山水水间,在无数革命群众的支持掩护下,杨尚奎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革命战歌.  相似文献   

20.
相当长时期以来,举凡涉及“漳浦事件”、“何鸣问题”的一些党史著述与回忆录,都把何鸣说成“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以下简称‘红三团’)”及其后来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南第三支队(以下简称红三支队)”的“团长”(“支队长”)、“政委”或“团长兼政委”。但是笔者最近发现,这些说法都与史实不符。现将何鸣的任职问题考辨如下。红三团是创建于1932年5月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期间的地方红军,受中共漳州中心县委领导。首任团长冯翼飞,副团长尹林平(又名尹利东),政委王占春。当时,何鸣只是任连队的政委。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后,6月初,王占春在漳浦县的寨仔村战斗中,腹部受重伤牺牲。之后,红三团撤退到平和县的三坪村整编,团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由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书记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