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慕卿 《传承》2009,(16):136-137
冷漠与麻木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政治冷漠。这里真正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己不相干,当然就会冷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由于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公民政治素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因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政治冷漠将对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要破解“政治冷漠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组织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3.
1949年后,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挫折,到复兴,再到政治冷漠的演变历程.这个演变历程,深刻制约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1990年代以后的青年的政治冷漠,可以从同一时期兴盛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原因所在.本文还对青年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星 《统一论坛》2013,(5):41-42
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政治不参与”,主要是指选民对自己所处政治体系的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冷漠的出现意味着民众对政治的热情不再,而政治参与也会相应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统治扼杀了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呑噬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近代中国社会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基本生存权,只能对政治冷漠逃避;"文革"期间的政治狂热,则是特定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真正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在于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意志主体和权利主体,没有认识到政治恰恰是关乎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公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国民摆脱政治冷漠、释放政治热情的关键所在,而"以人为本"的政治参与需要法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贺筱华 《前沿》2007,(12):128-130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剧烈,中间阶层在社会的崛起与变迁,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研讨,其有序的政治参与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但目前,我国中间阶层在政治参与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假性"政治冷漠,这是当代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不充分的一种表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冷漠现象,采取措施积极调动其内在的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7.
李成实 《前沿》2012,(3):125-128
政治冷漠没有严格的定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公民对自己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所享有的政治权益的放弃。当前,政治冷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关注政治冷漠现象,破解政治冷漠顽疾,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对政治改革、民主政治发展以及政治稳定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理性、有效地参与政治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政治在现代社会是众人参与之事,虽然人有选择对政治不热情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政治热情,但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时起伏太大:如果说在数十年前的"文革"时期,某些知识分子身上曾体现出无意识的政治狂热这一极端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又体现出有意识的政治冷漠这另一极端.上世纪末有人说:"中国人爱谈政治,那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因为那时中国除了政治,没有别的.现在中国人觉悟了,国内还有谁关心政治,老百姓都忙着去挣钱了,谁也不玩虚招子,都务实了.这叫否极泰来.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国家之一,到头来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关心政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社会稳定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出现政治参与的态度冷漠与热忱并存,制度化参与渠道虚置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行为,既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特别薄弱,而国家意识、服从意识却特别强烈。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小派系化、被动性、盲目性、冷漠性等特点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实现占全国人口70%比例的农民由“顺民”转变为“参与民”,是当前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民主氛围的营造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团组织,构建农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贺利平 《前沿》2014,(21):45-46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中国意识形态最为多元化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政治热情冷漠的成因分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成为政治中人的具体四项措施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强化同辈群体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国青年参与大选投票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政治冷漠”被认为在青年中流行.现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的政治参与有三个特点:态度积极、理性不参与和政党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分析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四种解释模式:青年本位模式、政治本位模式、替代价值观模式以及代际取向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D市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诉求逐渐增强。当地政府适时实行了政治吸纳战略,逐步地向其开放部分政治空间。在这双向互动的过程中,D市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实现了从政治冷漠到主动性政治参与的巨大跨越。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人民论坛》2012,(20):160-161
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但是依旧存在冷漠与无序。文章从经济与社会、制度与文化、心理与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从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政治参与氛围的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措施,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趋向合理与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熊光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该书《结语》中写道:"本书所研究的中国流动人口的政治排斥问题,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规模增加而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对当前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处境进行分析,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概念不足以表达他们政治处境的特征,不利于对他们的政治处境进行深  相似文献   

19.
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参与群体最广的一种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已经推行了好些年,这不失为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其实效并不太理想。立法者常常遭遇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公众对法规案关注少是无奈的现实。为什么公众对参与地方立法表现冷漠?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对立法参与的态度。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的倾向,使公众形成了“政府崇拜”的心理和“政府万能”的信仰,对参与立法等公共事务表现冷漠,在立法决策上过于依赖立法机关作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质和量都有新的特点,政治稳定的局面持续发展.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相互作用,有其特殊规律,我国要保持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和谐统一,使政治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