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略论邓小平同志的人才观李军人才,是邓小平最为关心的问题。古今中外,凡是有希望的民族,有生机的国家,有活力的党,无不关心渴求人才。正如古人云:"天下之要,人才而已","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选举人才可以说是治国者永恒的命题。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2.
今日图们江     
今日图们江潘满庆站在图们江畔的防川哨所前,望着悠悠流淌的图们江,我思绪万千。防川,被称之为一眼望三国的地方,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称。防川的东面是俄罗斯的边境铁路小站包得哥尔那亚.西南面隔图们江与朝鲜豆满江市相望。昔日,东方第一村防川是被称为...  相似文献   

3.
选才用人     
人才是创业之本。治国安邦,成就事业,都离不开人才。选才用人是全党的大事,是各级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邓小平同志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一、人才的发现和识别历史的经验证明,发现、识别人才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及时发现、识别那些初露锋芒、创造潜力极大的人才就更困难。作为领导者,如果没有求贤若渴的精神和识才之慧眼,即使人才在你眼前,也会错过。三国时期魏国的思想家刘劭指出:“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  相似文献   

4.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小序古人云:"得人则昌,失人则亡。"可见用人之道便也是兴亡之道。元代学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序说;"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亡弊,史可少欤!"《人才史鉴》即是从散见于史籍中的有关知人用人的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5.
王明舫 《学习月刊》2014,(22):101-102
"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神仙传》中讲述了三国时期闽籍医生董奉的大医之道,后人常以"杏林"来称颂医界。——采访手记在亘古流淌,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滨,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洪湖东隅,有一片郁郁葱葱,勃勃生机的新杏林,  相似文献   

6.
人才选用二题孙玉溱"到位"即人才全才、通才和庸才、朽木都是极少数。一个人被用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了作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就是"人才"。赵括如果不被任命为与秦军决战的统帅,很可能会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韩信在项羽麾下不被人知,刘邦起用后却...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论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在东汉末生与死、血与火的较量中,得以胜出而雄霸一方,善于选才用人  相似文献   

8.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管仲论用人不求全责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文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当活跃。汉朝、三国、魏晋隋唐、元代以及近代等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诸多专家,但对于韩国老百姓来讲,三国的故事最受追捧。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流动政策问答读者朋友:"人才信箱"是专门为各级组织、人事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答疑解惑"的一个栏目。无论是您关心的有关组织、干部、人事工作的政策,还是您在成才、择业、处世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我们都将努力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愿"人才信箱"为我们搭起...  相似文献   

11.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晓政 《新湘评论》2014,(10):40-41
陆贽是中唐名相,为人刚直激切,任相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事有可否必言之",在政治、经济、军事、民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极富见地的主张。他善于选人用人的很多观点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首先,强调"人皆含灵,唯其诱致"。在陆贽看来,人才并不神秘,关键在于能否被发现、招引、善用,犹如璞玉,抛掷即为瓦石,雕琢却成圭璋;又如水源,壅塞则为淤泥,疏浚即成川泽,一语以概之,“好之则至,奖之则崇,抑之则衰,斥之则绝,此人才消长之所由也”。无独有偶,东方朔亦曾有愤激之言:“贤与不肖,何以异哉!……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汉卡刀三杰”中,萧何曾任小吏,韩信曾寄食于人,张良曾浪迹天涯。此外,樊哙等人皆原属市井无赖之辈,我们与其赞叹他们的“草根逆袭”,不如佩服刘郑的善于用人,否则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无法在大汉帝国的政洽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3.
呼唤公仆     
呼唤公仆"七一"是党的生日,在党的生日的喜庆日子里,"呼唤公仆"似有不合时宜之嫌。从理论上讲、党的干部、党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不是有5000多万党员吗?……然而现实生活不是理论状态的理想。因此,有了这篇文章,谨以此篇献给"七一"。为了...  相似文献   

14.
名人,请珍重形象王安宁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美丑廉耻之心,英雄青史留名也好,婊子欲立贞节牌坊也罢,都是想有个好名声,古人云:"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欧阳修)。可见"名"之寿数远非暂短人世可比,唯其可"万寿无疆"。人称"茂陵刘郎"的...  相似文献   

15.
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君主。“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廿二史札记》卷七),对他们的用人作些比较,分析其异同,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概而论之,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重视人才,随时征简。曹操认为,人才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依靠力量,“自古  相似文献   

16.
析“千里马”和“老黄牛”白明高在人们心目中"千里马"和"老黄牛"都是美好的l$征。前者比喻高速度或有才干的人,后者比喻埋头苦干,有舐犊之美的人。实践证明,这两种精神的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把"老黄牛'"和"千里马"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建立健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的基础工程,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吉锋 《新长征》2012,(7):46-47
珲春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窗口"。近年来,随着边境口岸开发开放的深入,全市"两新"组织发展迅猛,目前已成立"两新"组织995家,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人才即"人之才",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本领,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列宁曾把"精明强干的人""聪明人"作为人才的同义语使用。人才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作用。在所有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增长和发展的资源,最为宝贵。古人云:"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  相似文献   

20.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读《孙子兵法》札记之二梅汝莉"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为我们进行人才群体管理提供的又一重要思想。此处所说的"令"和"齐",是训练、指挥和管理的意思。所谓"文",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谓"武",则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纪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