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巴拉克为保住自己的职位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机,然而在2月6日举行的总理直接选举中,他还是以大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输给了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沙龙当选为以列色新总理。巴拉克7日凌晨不得不承认失败。他表示要为此承担责任,并辞去工党领袖和议员职务,仅保留工党党员身份。巴拉克失败不出所料1999年5月,以巴拉克为首的工党在大选中以压倒性的多数击败了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利库德集团。随后,巴拉克组成了在议会120席中占75席的绝对多数的联合政府。他踌躇满志地许下诺言,要在15个月内在中东实现全面和平。…  相似文献   

2.
王连志 《半月谈》2003,(18):80-82
巴以关系最近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使人不能不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命运产生担心和忧虑。今年4月底才就任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9月6日宣布辞职。当天下午。以色列战机袭击了加沙城内的一座公寓,致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受伤。亚辛随即宣称,以色列人和以总理沙龙将为暗杀事件付出高昂的代价。9日,以色列境内连遭两起自杀性袭击,有60多人伤亡。以色列总理沙龙11日晚召集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决定“原则上”同意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要求以国防军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阿巴斯辞职以及巴以之间以暴易暴的再次升级无疑使“路线图”计划面临严峻挑战.也使中东地区局势更趋紧张。不过,根据多年的研究和观察。笔者认为,巴以局势至少目前不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波 《现代领导》2011,(7):44-45
在以色列政坛。前总理沙龙和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因为政治立场强硬,有“双鹰”之称。如今。“双鹰”之一的沙龙已经“折翅”。内塔尼亚胡则继续活跃在中东的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漫画     
《小康》2015,(2):15
博纳投球击中图中头戴棒球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被众议长博纳击中头部。在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之后的1月21日,博纳单方面宣布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让白宫十分尴尬。原载于:politicalcartoons.com作者:Steve Greenberg希腊选举图中正在拿笔填写大选选票的希腊让欧盟紧张万分。1月25日结束的希腊大选,极左联盟Syriza获得了36.5%支持率,从  相似文献   

5.
3月28日,以色列提前进行的大选落下帷幕。不出所料,在沙龙卧病后由奥尔默特继任首脑的前进党以较大优势获胜,赢得下届政府组阁权。虽然前进党获胜没有什么意外,但本次大选对以色列的政治格局带来了较大冲击。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虽然获得120个议席中的29席,但与大选前预期的34~36席相差甚远。传统的左翼工党获得20席,保住了议会中第2大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5):34-35
以色列完成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撤离行动 9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撤离加沙,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境大门正式关闭。这标志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巴勒斯坦安全部队随后进驻并接管这些地区。此前,以色列按照单边行动计划.于8月23日完成了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25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相似文献   

7.
辛俭强 《半月谈》2004,(12):81-82
以色列总理沙龙费尽心机推行的单边行动计划最终于6月6日获得以内阁通过。这项计划最终命运如何?它将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未来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8.
近来,以色列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传言四起。2005年12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说,对于伊朗的核计划,以色列应采取像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那样“大胆、勇敢的”行动。11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以色列总理沙龙已经下令军队在2006年3月底前做好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对此,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虽予以否认,但拒绝排除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以色列果真要对伊朗核设施动手了吗?随着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口诛笔伐,双方原本紧张的外交关系不断恶化。伊朗总统内贾德放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称…  相似文献   

9.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变动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当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世界的人们就自然会推测,以色列的总理是否又将换人?而每当有一位新总理上台,人们又马上想到,他将使和平进程实现突破,还是将把和平进程带入泥潭;更有以色列特点的是,当和平事业急转直下时,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提前大选。沙龙,犹太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理,也循此轨迹,接过了“小拉宾”巴拉克手中的权杖。2000年9月,巴以和平进程在戴维营和谈失败后再次陷入严重僵局。沙龙率众“强行”参观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的阿克…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0月《奥斯陆协议》的签署,便阿以关系逐步走上正常化的轨道。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和平进程陷入僵局月以关系出现逆转。今年5月17日的以色列大选中,工党领袖巴拉克当选新总理,阿以关系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巴拉克接替内氏执政,无疑将为阿以关系的改善带来新的希望,但和平之路依然艰难、曲折,阿以真正和解尚需时日。布满荆棘的和平之路从马德里和会开始,至内塔尼亚胡上台前,中东和平进程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态势,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阿以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缓和与改善。巴以相互承认,约以关系正常化,阿拉伯40多年来对…  相似文献   

12.
9月12日7时,随着最后一名以 色列士兵撤出加沙地带,以色列对 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 束。这是以色列总理沙龙“单边行 动”计划的第一个实质性举措。对于 这一行动,国际舆论沸沸扬扬,褒贬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伊始,巴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住院,至今昏迷不醒,以色列政治进入了“后沙龙时代”;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一直不被看好的巴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枝独秀,获得了组阁新自治政府的权力。一方是以鹰派色彩出名的“铁血总理”谢幕,一方是以强硬对抗为旗帜的激进组织登台——巴以百年恩怨纷争的主角突然“变脸”,使中东和平的未来再添变数。以色列政局如何发展所有关心巴以局势的人都知道,不管沙龙本人能否战胜死神“,沙龙总理”已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一去不复返了。3月28日,以色列即…  相似文献   

14.
<正> 海牙国际法庭2月23日开始公开审理以色列修建隔离墙是否合法的问题。巴勒斯坦官员说,巴方将力证隔离墙为非法,因为隔离墙建筑在巴方被占领土上。但以色列政府辩称,以修建隔离墙只是为了防止巴自杀式爆炸者的渗透,这完全是正当的自卫行为。海牙成为新战场很可能只是在美国的生拉硬扯之下,沙龙才忍痛割爱,宣布撤销加沙移民点计划。而作为交换,在以色列于巴勒斯坦占领区内修建的隔离墙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3-44
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领导人峰会2月8日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这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下,巴以双方最高领导人近4年来的首次会晤。经过数轮双边会谈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日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方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近4年来的首次巴以最高领导会晤为艰难曲折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10,(5):46-48
9月2日,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华盛顿重启已中断20个月的直接谈判。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表明了参加谈判的诚意。同意力争在1年内解决双方之间所有最终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政 3月31日,第二届阿拉伯-南美国家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3月31日,由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领衔的以色列新一届政府在议会宣誓就职。 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4,(4):37-37
以色列内阁6月6日通过了总理沙龙提出的单边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存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的4个定居点。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它拥有核武器。多年来,它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7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访以,就是想看一眼那个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下、被怀疑是以色列核基地的迪莫纳,并探一探以色列在“中东无核区”问题上的口风。然而,正如世人预料的那样,以色列没有满足巴拉迪的好奇。虽然以色列总理沙龙安排他乘坐直升飞机鸟瞰了以色列的山水,但目的显然不是揭开迪莫纳基地的面纱,而是让这位贵宾了解以色列狭窄的战略纵深和强烈的危机感。不过,巴拉迪也没有一无所获地离开以色列。就在巴拉迪造访前夕,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7月4日…  相似文献   

20.
问:中方对以色列大选结果有何评论?答:5月17日,以色列工党领导人巴拉克在以大选中获胜。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祝贺。祝愿以色列人民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希望巴拉克的当选有助于推动中东和谈取得全面进展,执行有关各方已达成的协议和谅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