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身为“80后”的倪海琼,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很低调。作为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既没有豪华车也没有时间娱乐,满脑子都是工作和责任。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时候却被父亲的经验所折服。  相似文献   

2.
我是10年前去的张家界。那时张家界远没有这么有名,旅游设施和服务也很一般,但湘西特有的风景奇观、那种神奇瑰丽却激动人心——或者说“击中人心”,至今难以忘怀。当我最近听说,景区核心地带的著名的“十里画廊”——金鞭溪已经干涸时,还有些将信将疑,觉得不太可能。后来,果然在电视新闻中见到了这样令人惊诧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正> 8月5日下午,第六次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记者见面会上,董建华微笑着答记者问:“一个月前我们还在担心宾馆没人住,现在却反过来,担心是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有酒店住。吃的方面我倒不担心,但在旅游旺季保证每一个游客的住宿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他表示,“我们一定会全力做好这项工作,让每一位到香港来旅游的广东朋友都会觉得到香港象回家,下次一定还再来。”  相似文献   

4.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5.
说“赋闲”     
记得过去读“贤书”时常见到“赋闲”这个词儿,当时觉得对“赋闲”者挺安逸,优哉优哉!而今自己也属“赋闲”之辈了。但我没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也没有文人雅士优哉游哉之感,倒觉得闲得难受。何谓“赋闲”?西晋时有一个叫潘岳的人,为官多年,后来不知为什么辞官家居,用现在的说法可能因年龄关系退休了。此人颇有点文才,回到家作了“闲居赋”一文。这篇文赋究竟是赞闲居之美,抑或是抒不堪忍受仕途的污浊毅然辞官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坚决不与仕族社会合作之情,本人没有查过,大概是赞美闲居之乐吧。眼下只说后来出现了“赋闲”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1993年,《中国残疾人》杂志第五期报道了天津残疾人运动员孙长亭,那时候他的运动生涯还没有结束,但已经走过了从战斗英雄到世界冠军的辉煌,正准备为做好企业而继续“战斗”。20多年里,他在运动场上飞奔,在商圈里摸爬滚打,几经沉浮和反思,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企业家,随后“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的鲜花和掌声簇拥而来,可他却很平静,他觉得这些轰轰烈烈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根本目标是做个平凡的人。但在他所谓的“平凡”中,还藏着一个新的梦想,就是期待着能为中国夺取残疾人高尔夫球运动的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7.
上报一个表扬干部的文件到省长那儿,需要多少时间?3个月差不多吧?半年够了吧?一年半可以了吧?你错了,哪里“能够”这么快!要两年半时间!这是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该省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披露”的一个“笑话”。卫省长“用词”非常“讲究”,称有关部门上报文件为“旅行”。事实也确如此,我觉得,除了称之为“旅行”外,竟很难确切地表达这个文件在几个部门之间的“艰难跋涉”。在那次会议上,卫省长还举了另外两个“笑话”:“一个大隆水库,省长不亲自召开办公会,今年就开不了工。一个三亚学院,原计划今年9月份就要招生,到现在还一点没动。我不…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验证 “这张支票好像有点问题,”银行付款员说,“你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身份呢?” 可爱的人儿支吾着说:“我……我有一块胎记在左膝上方” 假肢 “嗯,好了,脉搏正常_”医生说。 “医生,请量左手,我的右手是假肢” 可怜我吧 一个商人在公园散步。 突然,有个人出现在他面前,说道:“先生,可怜可怜我,给我点钱吧。我失业了……现在没有工作,没有钱,家里还有老人、老婆、孩子,身上一无所有……除了……这把枪。” 点不着 他曾多次声称要戒烟,但总是不见成效,他一边抱怨,一边点着烟卷,不停地抽。有人对他说:‘啪烟有害处…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马克到远洋运输公司工作,第一次出海,觉得很兴奋新鲜。可是,货轮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月,还没有靠岸,他开始发闷了。船长见他心情不好,便问他:“孩子,你结婚了吗?”“没有,但订了婚。”“其实没有必要结婚,”船长说,“我们的船就是你的妻子,给你吃,给你住,让你...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任贤齐,并且也爱听他的歌。但你可能不一定像我一样为这个歌者的安全着想。比如我这几天听任贤齐的新歌《死不了》,总觉得他是在自我安慰。虽然他唱的是爱情,失去所爱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受痛而已。可是任贤齐却有可能为“爱”去死,他的“最爱”就是“赛车”。   赛车对国人来说还较为陌生,在国外却是一项颇受欢迎的大众运动。国人从电视上看到的赛车镜头,虽说够惊险刺激,但有时两车相撞和车毁人伤的画面,也的确让人心惊。当年,巴西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塞纳命断赛场,就让多少人为之心痛心惊啊!这么一个危险的运动,任贤齐…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没有“外交官”这个词,那时候如果你爸是熟食店卖肉的,别人会觉得很厉害。我父亲可能拥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和文化不算什么。而且我父亲也羞于拿知识和文化跟我交流。他一生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觉得我的父亲没有别人的父亲那么强大,那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因为总看见别人的爸爸把孩子举过头顶,哈哈笑着,拿胡子扎他。我从来没有,那时候会觉得失望。再大一些,男孩会到反叛期,会调皮,很多父亲会教训他们的儿子,甚至于暴打。可是那个时候我爸一声不吭,于是我特得意:哈哈,我爸才是真正想要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如果没有百合网我可能要花上10年的时间才能找到她,而现在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我们要好好地享受生活了。”梁玉的老公说。  相似文献   

14.
杨绍文 《人民公安》2008,(14):62-62
知道诸葛先生喜欢用扇子是很久的事了。早年看戏,无论是“借东风”还是“空城计”,都见一老者,仙风道骨,手摇鹅毛扇,边唱边做沉思状。后来看书,虽然没有具象,但也觉得诸葛亮用扇子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他穿的衣服,你总不能让他裸体出征吧?但这样一来,扇子就成了必备的道具。没了扇子,怎么看怎么不像诸葛亮,就好像诸葛亮真的裸体站在你面前,你也不敢认为他就是诸葛亮了。  相似文献   

15.
高考落榜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北方城市天津,经朋友介绍,当了一名保安员。刚工作时没钱买手机,给家里写信很勤,基本上一个月两封。工作半年后,我买了手机,写信的频率就减少了,两个月也写不了一封信。就在我尽情享受手机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时候,却忽略了父亲对家书的期盼。每次和父亲通完电话,他总会叮嘱一句:“以后你还是给我写信吧,寄信时想着把你平时写好的文章寄来(上高中时我酷爱写作,在县里还拿过名次)。”电话这么方便,写信费事又费时,我觉得父亲有点儿老土,因而每次通完电话我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为了让父亲心里有些安慰,就不经…  相似文献   

16.
小气丈夫     
说我丈夫小气可一点不冤枉他。刚和他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早饭还没吃,要我陪他一起去吃早点。照理说第一次和女友吃早点该挑选档次高点的店吧,可他选中了街边一小吃部。我觉得很有些丢“份”儿,赌气说我没胃口,不想吃,不料他索性只买一份  相似文献   

17.
工程师受困于家庭烦恼之中米文毕业于重庆大学,是重庆某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今年36岁。其妻金杏原是重庆江津市一家机械厂的工人,两人1990年结婚。那时,金杏的工作是“三班倒”,时常顾了白天顾不了夜晚,孩子经常无法照看;而米文当时又在全力攻克科技难关,更不可能顾及家里。为此,金杏多次唠叨丈夫,让他出面去疏通机械厂领导给换一个不上夜班的工种。米文也跑了好几趟,但没能如愿。米文怕老婆,事没办成,总觉得不好向妻子交待。于是他就搪塞:“我看,你的工种不必换,反正那个厂子效益差,干脆我想法把你调到我们厂吧。”米文所在的工厂是重庆市5…  相似文献   

18.
凤仙草 《今日广西》2010,(10):53-53
那一晚,女儿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睡一会,你吃完饭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也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摊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我才意识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相似文献   

19.
刚才讲了民营企业.现在我们再讲国有企业。毕节地区现在的情况是:自然资源有、煤炭、水电资源有、旅游资源有,可是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才,缺技术人才,管理人员也缺,但最缺的是企业家人才。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是一种素质。比如说你当了厂长不能算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代表一种素质。按经济学的解释,企业家的素质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叫“有眼光”,就是他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能够赚钱的机会。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赚钱的机会.有的人能发现.有的不能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企业家的眼光,有了企业家的眼光就能发现。第二个条件是“有胆量”,  相似文献   

20.
“庙难进,神难拜,怎么麻烦怎么来。”这是老百姓这么形容到某些政府部门办事的难处。无独有偶,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位熟人之口。他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大半辈子了,至今还没有带“长”。他苦笑着,摇着头对我说:“这是一句自嘲的官场戏言。说是戏言,也未必不是实情。‘为人民服务’是写在墙上的,记在心底的是‘怎么麻烦怎么来’。”初听,我以为他是发牢骚。细想,觉得这句话还真有些代表性。 恰好乡下来人,讲了一件事: 一位农民住在山里,女儿上学每天得出山进山。小女孩渐渐长成大姑娘,有人提醒,注意路上出事。这位农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