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晓瑜 《法制与社会》2012,(20):271-272
本文通过对连体人民事主体资格的认定及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具体解析,着重探讨了连体人出生前后分离权的归属问题,并建议遵循“生命价值最高”、“协商一致”、“正当性与合理性”等具体的分离权行使原则.  相似文献   

2.
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权利冲突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新  张莉 《法学研究》2005,27(5):27-40
连体人属于民事主体中自然人的范畴。凡是具有独立人脑、具有独立的意志以及确定为一定的社会角色的连体人个体,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们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需要以监护制度予以补正。他们的出生权、分离权在行使过程中会发生权利冲突,需要法律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拒绝权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对行政主体非法作出的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某些行政行为 ,享有直接抵制的权利。拒绝权具有派生性、严格限制性等法律属性 ;拒绝权来源于人民主权原则、人的主体性价值以及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相对性原则。拒绝权行使范围应当考虑的要素是 :行政行为的侵害性程度、公民受害性程度及其权利的基本性、重大性  相似文献   

4.
论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分离及其宪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辉明 《河北法学》2007,25(10):65-69
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分离是宪法学与宪政学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制宪权与立法权分离的法律前提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分离;制宪权与立法权分离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与政府的分离.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分离解决了卢梭的"三不"难题,使得人民主权与有限有效政府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它对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序控权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序控权是相对实体控权的一种理论构想和实践范式。从实践层面上看 ,它源于英国 12 15年《自由大宪章》 ,完善于美国宪法第 5条修正案。然而 ,作为一种学理上的概念 ,它仅仅是在 2 0世纪 6 0年代之后由美国学者埃尔金等人提出来的。从功能上说 ,程序控权的宪政功能 (相对实体控权而言 )表现为 :程序控权的能动性、补遗性和独立性等。文章在介绍分析英美国家程序控权的正当程序原则、程序合法原则和程序公开原则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中国程序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程序控权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李瑛 《法学论坛》2007,22(4):90-96
我国《合同法》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时,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享有对租赁房屋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但在转租以及强制拍卖方式下,承租人对租赁房屋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则是需要理论和立法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避免因审判人员的理解不同而导致同类案件审判结果不同.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涉及按份共有物处分时由共有人"全体同意之原则"改采"多数决原则".在按份共有人根据"多数决原则"出售共有物而少数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的情况下,为避免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竞合,应对多数共有人的处分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当多数共有人要求出售共有物时,应首先满足少数共有人优先购买多数共有人的共有份额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司法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的性质定位不清晰、"两权"权能混同、运行程序混同等成为影响和制约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司法权的掣肘之一,需要在厘清司法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分离的理论、制度、实践、政策等依据的前提下,探索实行"两权适度分离"的制度设计。司法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由司法机关"内部混同管理"模式向"适度分离、自治管理"模式,再向国家司法委员会"统分结合现代管理"模式跨越,是司法管理体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司法管理体制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尚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渐进过程,是推进司法管理体系和司法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黄瑶 《法学家》2006,8(6):148-156
国家领土完整原则和人民自决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冷战后,自决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与分离权的联系日趋密切,在殖民主义之外,单方面分离权挑战国家领土完整原则,但包括分离权的自决原则并没有成为实在国际法规范.为避免这两项原则之间的对立冲突,应当使自决原则的适用受到领土完整原则的限制;而在国内,一国应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立法现状遇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质问。改革并完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应当在"抑公扬私"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在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和集体成员参与原则的基础上,系统考量公共利益、补偿标准、征收程序等立法内容。尤其是,在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和个体成员权、全面落实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的前提下,应注重从所有权和用益物权两个层面,完善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乃至自留地、自留山的分类征收及其补偿机制。应强调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视角,重新审视农民集体的土地补偿款分配自治权,重构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司法救济机制,切实维护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的征收利益。  相似文献   

10.
控审分离原则和被告人的防御权是反对法官变更指控罪名的两个主要理由,但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官变更指控罪名并不必然违反控审分离原则和侵犯被告人的防御权,我国在对该问题处理上的缺陷主要是没有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因此必须确保法官在变更指控罪名时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  相似文献   

11.
In 2000, conjoined twins were born in England. What made this case unique was the fact that if the twins remained unseparated, medical opinion held they would die; if they were separated one twin would live, and one twin would die; the parents refused to consent to separation; and the hospital charged with their care brought the matter to court. The trial court and court of appeal approved of the surgery, which was promptly performed, resulting in the immediate death of the weaker twi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in law or morality for the courts' decisions, and that, in fact, the courts' decisions over-rule prior precedent and effectively divorced law from morality.  相似文献   

12.
HELD: The proposed operation to separate conjoined twins resulting in the death of one of the twins is lawful. Although Mary's death is foreseeable a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he operation, the invasive surgery is intended and necessary to save Jodie's life. Mary's death is not a purpose or intention of the surgery, and she will die only because her body, on its own, was never viable.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全球化与中国诉讼法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对我国诉讼法文化的冲击远远超越了"中———西"范式,以及简单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两分法。本文从分析法律全球化的内涵入手,指出法律全球化并不存在西方学者所谓的中心与边缘,而是全世界各主权国家共同参与的进程。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诉讼法文化所表现出的"无讼"、"重调解、轻裁判"、"重实体、轻程序"、较强的国家本位主义等特点已不合时宜。面对法律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它,对其再生利用,并从诉讼观念变革、诉讼制度建构和司法方法论研究等三个方面去重塑我国的诉讼法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下行政裁判实践中,主要存在“行政行为分析方法”与“行政法律关系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民法上成熟而严谨的“请求权方法”可以引入行政裁判,通过行政法上“公法权利之甄别”、“请求权基础之检索”和“公法限制之审查”等步骤予以适用。当下的行政裁判上请求权分析方法还存在“规范缺失”、“视野偏狭”等问题,需要与传统的行政行为分析方法相对接,并适当引入“正当程序”和“公共政策”等考量因素,使其充实并完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ability of speaker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dentical twins. It is shown that whilst, in general, the genetic and non-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voice are both of value to speaker verification capabilities, it is the latter which is highly beneficial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 speech of identical twins. It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rough the use of unconstrained cohort normalisation as a complementary mean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uch voice characteristics, the verification reliability can be considerably enhanced for both identical twins and unrelated speaker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bespoke clean-speech database consisting of utterances from 49 identical twin pairs. The paper details the problem in speaker verification posed by identical twins, discusse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贺海仁 《北方法学》2012,6(5):26-34
受害人是指所有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受害人的权利源于自然状态中人的生存需要和人作为人的道德资格,应当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认定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观权利,赋予每个人确认受害人的资格和自由。在这个前提下,区分"命不好的人"、"受苦的人"和"特殊的不幸的人"才具有现实基础,也为甄别不同形式的救济理论确立了立论的基础和方向。现代权利救济理论承认受害人作为权利主体和救济主体的双重身份,它的使命在于贯彻自我救济的权利这一核心观念,从而与道德范式下的怜悯论和神学意义上的救赎学拉开了距离,以此张扬人的价值和自我救赎的世俗意义,为与一种合乎正义的社会结构相契合的善政或权利的道德提供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riminal law doctrine of necessity as applied in the conjoined twins case (Re A (Children) (Conjoined Twins: Surgical Separation) [2000] 4 All ER 961). It determines that the public law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underlies the doctrine, but identifies the preservation of life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behind the Court of Appeal's use of necessity in Re A. The article is critical of this elevation of the preservation of life under the doctrine of necessity and argues for an alternative conception of necessity based upon fundamental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such as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has particular pertinence to the issue of necessity because it may be endangered by this common law justificatory defence. This conflict between democracy and necessity, it is argued, further supports the need for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of democracy to play a key role in any application of necessity in future cases.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超越了法律斗争论、工具论和政策论的话语体系,表现出从"革命到改革"、从"左右之争"到"古今中西之争"的演进轨迹。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法治,不要人治"、"法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法要以权利为本位"、"法学需要质变式改革"到法律文化论、法律移植论、本土资源论,三十年话语流变史艰难曲折地从法学之外走向法学之内,最终确立了法治国家话语主导权。在学术理路、发展内涵和思想渊源上,中国法学的话语流变从外在分裂走向内在统一;从"批斗封建文化"到"文化热",走向"以文化作为方法";从"排斥西方"到"接纳西方",走向"反思西方",其中也透射出中国法学乃至国家法治走向成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王兴运 《河北法学》2005,23(7):29-32
"牛玉琴等人的法律难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保护林木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问题.要切实保护牛玉琴等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由国家针对牛玉琴等人的投入和牺牲,在林木的经济价值之上、生态价值之下,确定一个适当的数额对他们进行补偿.除此之外,诸如"砍伐方案"、"购买方案"、"补助方案"、"奖励方案"等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绩效评估的兴起是当今时代全球化、民主化发展趋势的产物。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它以加强与改善政府公共责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评估目的。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逐步解决“要不要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怎样评估”等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