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法律系的课堂上1936年10月22日,年仅18岁的卡尔·马克思,迈进了柏林大学的校门。柏林大学的学习环境,极大地吸引了求知心切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李冬俐 《学理论》2010,(1):65-68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强调人类实现平等具有客观规律性。依据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是人类实现平等的物质基础,人类理想社会因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建立了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引发了我们从生产资料、按需分配、劳动能力、道德觉悟等几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论述法治的客观作用时,揭示了"应然之法"和"法"应具有的价值取向,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雏形"巴黎公社所实施的"法令",勾勒出了未来社会法的理论形态。但仍有许多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最终结论——"法律消亡论",认为马克思否定了法律在未来社会存在的价值。深入研究会发现,所谓法律消亡只针对"同旧社会关系一起消亡"的"旧法律",绝非是对法及其历史作用的完全否定,更不是对未来社会需要确立新秩序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分配正义的历史规定性是指"历史"对于"分配正义"的"规定性"﹑"生成性"﹑"决定性"意义。既包含着对"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认识对于"分配正义"认识的"规定性"意义,也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方法论对于"分配正义"认识的"规定性"意义,且对"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认识决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因此要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去论证"历史"对于"分配正义"的"规定性"。唯有此,才能在"分配正义"的认识上,避免"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才能驳斥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上的"拒斥"论,才能真正认识"分配正义"在马克思理论里面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哲学家由于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把主体能动性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抽象活动。马克思从多角度批判历史上对于主体能动性的解读,强调通过实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基本的精神就是通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社会主义哲学,实现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体地历史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苏联马克思学与西方马克思学是马克思学研究的两种历史形态。二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都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要构建中国马克思学,不仅要学习、借鉴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而且要扬弃、超越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7.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最早发现并考察了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中有关的思想,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全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有关思想 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不是一般历史学意义上的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而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二个新阶段,即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由狭隘的、偶然的联系变成为一种普遍的、频繁的联系,从而使人类世界由相对分裂的民族的和地域性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的状态,也就是世界整体化的历史。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强有力的逻辑论证征服了千百万读者,其魅力不仅在于思想本身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在于研究角度的独特精到。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以往历史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坚实的立脚点———现实,这使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既摆脱了形而上学的玄思,又避开了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立足于现实,历史才能成为人们行动的“得失之镜”,为人们提供行动指南;只有立足于现实,历史研究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使历史不仅成为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成为创造未来的思想源泉。重视现实、关注现实、从现实出发,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学理论》2013,(5):29-3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过程中对于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依托于全球化历史发展的整体布局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本国和本民族的特色。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虽未形成系统的经济监督理论,但在其分析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相关著作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经济监督思想。通过犀利的双眼,马克思发现资本家为获取更大的剩余价值,在监督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在内部监督方面,对监督成本进行考量、对监督方式进行改进;在外部监督方面,对国家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政府视察员监督进行应对和逃避。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和充分把握马克思的经济监督思想,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反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从80年代初发端,到1995年形成新的高潮,几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现代阐释的专著在这一年同时出版,它们代表着对马克思解读或现代阐释的几种不同的立足点和视野。如杨耕《“危机”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人的需要理论;二是人的本质理论;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对我们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敏 《学理论》2012,(4):48-50
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结合自己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形成作简要论述,同时根据当今全球化下历史发展背景,扼要概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及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所引起的革命可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中完成的革命相比美。但是,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不是他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他对以往历史理论中合理因素批判继承的产物。在这些合理因素中,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和需要、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就必须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同以往的历史理论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王俞晓 《学理论》2009,(19):168-16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作为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不仅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及其以后的《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及体现,而且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有鲜明的体现,它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认识,在我国理论界颇多争议,各有不同见解。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哲学等等,作者认为,造成这些歧义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的历史定位。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中都内蕴着特定时代的文化结构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因此,只有以时代精神为坐标,分析哲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导精神,才能准确把握一种哲学的内在实质。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工业文明的时代,反映的是工业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四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成为近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决不可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简单地等同于全球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四重涵义的综合,它不仅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否定,也是基于现实物质生活世界对人的思考,从根本上说,世界历史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表达,即唯物史观。同时,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构成了其世界历史思想的新的涵义,是对其早期的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李蕾 《学理论》2011,(7):82-83
全球化作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因为这样,有关全球化的看法,对全球化的研究,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熟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百多年前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的全球化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理解当代全球化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在当代视阈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凸显出三重意蕴:世界历史在时空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生成意蕴;推动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主体转向中的世界历史主体意蕴;在确证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形成的实践批判意蕴。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口,深刻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共同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