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极度损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工伤保险制度的预防功能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今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的统计和现状描述,分析原因,从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遭受工伤的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的重要立法。经过几年的运行,由于立法在保障劳动者的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和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等方面有所创新,因而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及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于 2 0 0 3年 4月 2 7日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 2 0 0 4年 1月 1日起实施 ,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保障遭受工伤的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的重要立法。由于立法在保障劳动者的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和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等方面有所创新 ,因而必将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及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本刊组织了几篇相关文章 ,以配合《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业态经济的兴起凸显了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的窘境,其中以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缺陷最为突出。调研数据显示,现今新业态从业人员尤其是网约配送员的职业伤害风险形势严峻,制度完善需求迫切。当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存在极大的缺口。首先,现行法律制度适用困境问题,网约配送员难以纳入现行劳动关系范畴予以保障;其次,现有传统职业伤害救济机制保障不足,新业态从业人员面临工伤保险适用存在壁垒、商业保险保障力度不足以及民事侵权救济困难等情形。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特点及所存在的困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工伤保险模式与商业保险模式路径的现实性、可行性,探索新型职业伤害保障的路径是迫切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瓶颈,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因自身特点对工伤保险需求不足,以及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保险范围、对雇主激励以及保险模式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制度供给不足。因而,发展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不仅要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工伤保险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变革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新《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规范工伤保险制度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健康 ,维护职工的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中 ,要严格把握其与原《试行办法》的不同 ,依照新的规定处理工伤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总结实践经验 ,为立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工伤认定程序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保障遭受工伤及职业病伤害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伤保险条例中的工伤认定程序较以往更为规范,但是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一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无法及时、便捷地获得救济,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程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赖力静 《工会论坛》2006,12(5):14-16
目前,我国的矿难事故频繁发生。矿工没有享受到工伤保险制度保障的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人们对矿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本文从我国矿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制度价值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在矿业不能充分实现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保障工伤及受到职业病伤害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工伤保险条例》中第17条即工伤认定程序中有关工伤认定申请主体、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及工伤认定地域管辖的规定中存在一些瑕疵,使得一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无法及时、便捷的获得补偿,甚至无法主张自己的权益。这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实效,存在改进的必要,本文将就此存在的法律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立法者的注意,并对我国的工伤保险立法时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工业事故的频发是普遍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在工业事故治理的私法规则方面,德国逐渐在无过错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工伤保险制度,而美国则伴随着古典侵权法的争论,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赔偿制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体系在降低工业事故率方面都起到了作用。面对不断发生的工业事故,我国既有的侵权赔偿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事故赔偿也未能形成有效的预防激励。结合德国和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当完善侵权赔偿制度,提高赔偿金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以工伤保险为基础的事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的水平低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水平,由此产生了很多困境。目前应在考虑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和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以替代模式为主.以补充模式为辅的工伤赔偿模式。待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伤保险赔偿的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后再建立完全的替代模式。回归到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追求上。  相似文献   

12.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蓬莱市的社会保障事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完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兼有农民与工人二者的双重身份。从法学的角度看,农民工的重要特征是权利贫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受到严重侵害",开胸验肺"事件即是典型例证。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的罅漏成为制约农民工维权的关键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工伤救济已发展成为社会化法律责任制度,但从本源上说仍是广义民事侵权的一种,因而工伤受害人的民事救济会涉及工伤保险待遇与人身损害赔偿两种请求权的竞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存在立法空白,而国务院的个别工伤行政法规与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损赔偿司法解释却又存在矛盾与冲突,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法律依据,导致裁判结果不一致。对此应当通过完善工伤救济制度、区别对待的立法方式解决工伤救济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以全面实现保障与救济工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兼职,其性质属青年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培训活动,对我国社会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及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实习学生的劳动技能、工作经验、服务期限等虽有异于企业内的普通劳动者,但其身份仍应认定属企业的特殊劳动者。在实习或兼职时受到人身伤害事故应依法认定为工伤,纳入我国工伤保险体系予以保障。人身伤害事故商业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作为学生实习或兼职时人身伤害赔偿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责任保险的标的并不只是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也是责任保险标的的一种,而雇主责任保险是以合同责任为标的。我国目前的雇主责任保险发展缓慢,是由于其承保范围与工伤保险相竞合,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对雇主所承担的责任不明确所导致。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对我国的雇主责任保险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完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由失业保障和失业预防双层系统构成,突出了预防、保障、能力开发三大特点,发挥了强化就业、稳定生活、实现再就业三大功能。借鉴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对处于改革中的中国失业保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益人是保险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且仅适用于人身保险中。受益人虽非保险合同当事人,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故其本质是"利益第三人合同"制度中的"第三人"。受益人由投保人指定、变更且被保险人享有"同意权"的制度设计,既可有效防控道德风险,又可减少对受益人主体的不当限制。受益人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被称为受益权,对于行使该权利(如转让、抛弃、丧失、实现)所涉及的法律的适用,要注意探求当事人真意并考量保险制度保障机能的法理,以期获得妥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它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是其理性的选择,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十多年来,收效并不理想。从博弈理论和交易成本角度剖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困境的原因,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