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取得证据,妻子赵艳红带人把丈夫与第三者曹妮娜抓了个现行,并拍摄了丈夫与曹妮娜的裸照,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供……不料,赵艳红的这一行为惹来一场官司,曹妮娜一怒之下以其行为侮辱人格、侵犯隐私权为由,向法院提起名誉权诉讼,要求赵艳红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交出全部照片及底片,并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对此,法院方面如何裁决?请看——  相似文献   

2.
在一起由笔者代理原告提起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虽然涉案的侵权产品系被海关直接查获,侵权证据确凿,但是为尽可能保护原告的利益,笔者的诉讼策略是以间接证据,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说服法院采纳笔者代理原告提出的被告的侵权是长期和持续的观点。因缺乏直接证据,笔者运用了多种证据采集方式,尽量收集有效的间接证据,从而给法院认定损害赔偿数额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因素,为最终的判决结果奠定了较有利的证据基础。本案现已审结,原告获赔20万元(不包括原告预先支付的海关保证金10万元),而且被告已在《国际商报》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消除影响,本案取得了圆满的结果。笔者拟通过对这起案件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商标侵权诉讼的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案例,原告葛以兰以与被告孙传兵感情确已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庭审中查明,被告孙传兵应为盛传兵,而作为正当被告的盛传兵却因为未获得法院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被传票传唤的却是一个不存在的所谓孙传兵。据此,法院认为,原告葛以兰的丈夫为盛传兵,而原告却请求与一个并  相似文献   

4.
最近,最高法院就江苏省高级法院关于“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否受理”的书面请示作出批复,同意了该院的处理意见。据悉,这是国内法院正式受理此类案件的第一例。大致的案情是:被告(某专利权人)向经销原告产品的销售商发送一份内容为该产品涉嫌侵权的警告信,并导致该产品被撤柜,但被告又不急于提起侵权诉讼。此时原告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行为处于合法、稳定的状态,避免以后的侵权诉讼和减少可能的侵权经济赔偿,诉请法院确认其不构成对被告专利权的侵害。此前,各地法院对于此类开司法之先河的案件应如何处理,争议一直很大…  相似文献   

5.
“碧纯”水侵权纠纷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值得推敲●顾功耘碧纯水侵权纠纷中中添公司是以原告身份起诉被告碧纯公司、新延中公司和延中实业的,合资公司由法院追加作为诉讼第三人。这样选择与确定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仍值得推敲。第一,中添公司不具备原告资格。原告提起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6.
行政登记侵权之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涛 《行政与法》2002,2(2):59-62
行政登记行为作为准法律行为性行政行为,本身不具有权利侵犯性。司法实践允许提起行政登记侵权之诉,在原告主体资格方面存在疑问,且其结果易与相关的民事诉讼结果冲突,此外,这类诉讼并不能彻底解决争议。基此,应将其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7.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所属的“两湖一库”管理局以自身为原告,向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天峰化工公司停止排污侵权并最终胜诉。此案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在尽快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提下,有必要对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给予确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涉及一个真实而极富代表性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被告双方围绕着是应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起违约之诉,还是应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提起侵权之诉展开辩论,而法院支持后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一起由加害给付行为引起的民事责任竞合的特殊民事纠纷,不是普通的侵权案件,应允许原告选择以有利于自己的诉因提起诉讼,且不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据《扬子晚报》载:1998年2月9日,本案原告陶女士乘公交车。车行驶  相似文献   

9.
在本次新民诉修改的条文中,我国司法机关和特定组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按照传统的诉的利益理论,提起诉讼的原告,应当是与被侵害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而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明显对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放宽了限制。在侵权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公益诉讼制度应更加的完善,否则民事公益维权步履维艰。本文将从无直接利害关系人角度出发,论述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制度,并提出相对应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0.
诉前禁令和诉前证据保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到目前为止,上海法院共受理申请诉前责令停止有关行为(以下简称诉前禁令)的案件2件,其中一件为专利纠纷,申请人为美国公司。该公司同时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法院依法作出诉前禁令裁定和诉前证据保全裁定,并在法定期间内执行完毕,申请人也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另一件为著作权纠纷,法院依法在受理申请的第二天作出诉前禁令裁定,并在裁定作出的当天执行完毕。受理在起诉的同时申请禁令的案件一件,系专利纠纷,法院依法作出禁令裁定并执行后,被告主动向原告请求和解,原告因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而撤诉。从作出禁令裁定的3…  相似文献   

11.
叶建荣 《法制与社会》2013,(18):116+118
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其中新增的内容"公益诉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修正案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面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它排除了公民个人作为公益诉讼主体。本文认为,社会公共利益牵扯着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公民也应该加入维权的主体,成为诉讼原告,这一点国外都已经确定公民在公益诉讼中原告的资格。本文对公民成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专利懈怠是指专利权人利用专利侵权诉讼时效规定不完善的漏洞,明知侵权行为的存在,仍采取放任态度,不及时提起侵权诉讼,待侵权人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才提起侵权诉讼,索取高额赔偿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刘红兵  卢山 《知识产权》2007,17(5):60-64
方法专利侵权诉讼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不同于产品专利侵权诉讼。对于新产品的制造方法,专利法规定了一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于非新产品的制造方法,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仍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但对于有初步证据或者证据线索的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申请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以弥补原告举证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和难题。从理论上讲,劳动者不宜获得双重赔偿,但法律不应限制受害的劳动者向第三人提起侵权赔偿诉讼。为了防止受害的劳动者获得双重赔偿,应赋予工伤保险机构代位权。工伤保险机构代位权的行使程序应与第三人侵权赔偿诉讼程序相互衔接,通过一个程序解决。工伤保险机构和受害的劳动者可以作为共同原告,或者一方当事人以民事诉讼第三人的身份介入到另一方向侵权第三人提起的诉讼中,使各方的权利义务尽快明确。  相似文献   

15.
原告:陈兴良,男,45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住北京市海淀区。被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法定代表人:张彦博,该公司董事长。原告陈兴良因与被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数字图书馆)发生著作权侵权纠纷,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被告未经原告同意,在自己的网站上(网址为http://www.d-library.com.cn)使用原告的三部作品。读者付费后就成为被告网站的会员,可以在该网站上阅读并下载网上作品。被告这一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诉请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6.
二月底,澳大利亚联邦上诉法院对于广受关注的iiNet侵权案件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决定,认定iiNet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不需为其用户侵犯版权的行为负责。该案的原告是澳大利亚反版权盗窃联盟(AFACT),他们于2008年提起该诉讼。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 原告:佛山市城区××贸易发展公司 被告:佛山市城区××玩具厂 1999年3月15日,原告以被告生产的拼图图案侵犯了原告独家创作的作品“宇宙神”的著作权为由,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原告诉称:“宇宙神”图案是原告独家创作的作品。原告按该图案所生产的拼图自1998年3月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法院对侵权证据收集的是否全面、准确、充分,直接关系到法院最终的事实认定和裁判结果,是认定构成侵权与否和计算赔偿的主要依据,在整个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处于核心的环节。我国民事诉讼法把“谁主张谁举证”确定为民事诉讼的一般举证原则。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作为民事诉讼的一种,理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即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法院证据的取得,应主要由原告承担。但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法律所保护的客体具有无形性、时间性和极易复制性等特点,权利的来源一般来自于国家的批准,表现在侵权诉讼中为原告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结果须借助自然环境这一中间介质方能发生,而环境的公共性、使用的非排他性等特征决定了受损权利具有公益与私益的双重特征,这也使得提起民事诉讼救济的原告主体有私益性原告与公益性原告的区分,其诉讼请求、诉讼标的、诉讼事由、诉讼利益归属等各有不同,而上述两类原告所提之诉同属民事救济的两种渠道、两个诉讼,可以合并或单独审理。  相似文献   

20.
特殊侵权一般只在民事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时,应对其人身、财产利益尽谨慎注意义务,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本案原告以特殊侵权提起诉讼,显然缺乏依据,但被告仍应承担一般侵权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