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较严重的集体性失业、群体性贫困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除了资源枯竭这一客观因素外,与一系列的失衡不无关系;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难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治理陷入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人无法明晰。现代政府应担负起弥补市场缺陷与维护社会公平两方面的责任。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并没有解决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外部性问题,同时,因战略布局等因素,很多政府决策进一步拉大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受惠地区之间的差距,所以,政府应承担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之主要责任。同时,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财政能力相异,其在具体承担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责任时也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建立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之后对我国现行立法中与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杜群 《现代法学》2005,27(3):186-191
生态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主体之间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转移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主导产业——资源型产业的衰退是历经工业化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以立法推进政府财政援助政策是各国实施资源型城市产业振兴的主要手段。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大了对衰退产业中央财政援助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效果却并不容乐观,究其根源,立法缺失为原因之一。以日本依法实施财政援助机制,实现衰退产业成功转型为例,提出了构建衰退产业财政援助政策法律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旭芳  李爱年 《时代法学》2007,5(1):54-57,62
生态补偿行为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调整,从而产生各种法律关系。对生态补偿法律关系进行分析、论述和提炼的前提下,试图理清生态补偿到底由谁来补,最终补给谁,他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补偿的客体是什么等问题。弄清这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秦浩 《行政与法》2013,(2):67-70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城市转型与社会管理的双重压力.作为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阜新市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示范作用.为破解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城乡分治格局未破除、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滞后、社区专职工作队伍落后等共性难题,应通过系统性顶层设计、理顺领导体制架构、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机制作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或政策手段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使从事生态建设和保护者得到相应的补偿,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宋伟利 《法制与社会》2013,(31):59-59,65
生态补偿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资源和环境被持续、适度地开发、利用和建设,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于我国目前生态城市的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做出了评价,并对如何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建议,希望以此能够对于我国今后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树青 《河北法学》2004,22(8):33-35
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概念、分析了补偿机制的受偿主体、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同时还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补偿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关系主体多元,而且主体间具有网络化特性、交互性、内容多样性。流域生态补偿之所以必要,其核心原因在于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要素结构不平衡,流域不同区位利益分享或流动机帝J失范。社会性属性应该是生态补偿尤其是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的本质属性,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本质上是发展权益补偿和平衡。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建构应该突出社会性的“约定”机制。“约定”机制符合社会规律与实践经验、是程序性机制、是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机制。“约定”机制需要配套机制建设,尤其是国土功能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机制、流域信息交流机制、流域生态价值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完善国际旅游岛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健全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设国际旅游岛,可以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生态补偿形式多样化、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化等来完善海南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云  王世进 《河北法学》2007,25(6):108-112
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实现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重要制度和手段.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非常必要,但还存在着缺乏生态补偿专门立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中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方式较单一、补偿管理不规范以及补偿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郝栋 《行政与法》2020,(5):30-3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以法律来规范和调整与生态补偿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运用法治化办法清晰界定生态资源的产权,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本文梳理了生态补偿法治化的理论逻辑,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策,希冀能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制度的概念界定至今无统一定论。抛开概念之争,一般认为,生态补偿制度由三部分组成:补偿方式、补偿程序和无净损失。通过考察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经验教训,初步提出以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以及保证金制度作为建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规范各地人民法院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司法解释对于解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政府部门主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角色定位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以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为依据,将我国政府部门主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与法律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人类必须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 ,生态安全的维护要尊重自然秩序 ,因为它是一切秩序的基础。同时 ,为了保护生态安全 ,还必须建立全面控制机制 ,依靠法律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 ,即建立生态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