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时小雯比我大4岁,和我家隔着一个院子。她家是全村最奇特的家庭,小雯是随着妈妈来到这个家的,她妈之前已经改嫁过两次,而小雯也不是她妈妈的亲生女儿,她是妈妈改嫁的第二个男人的孩子。此外,她妈妈还带了个亲生女儿,比她小5岁,再加上现在小雯爹的两个孩子,这一家人姓了好几个姓。  相似文献   

2.
母爱涓涓     
儿时的我经常在繁星闪烁的夜里依在母亲的怀中,静静地仰望天空,听母亲给我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细细回味,一种珍藏多年而幸福无比的感觉就淹没了我。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虽清苦却其乐融融。当然幸福的背后总是要有人付出艰辛的代价的,这个人就是平凡伟大的母亲。和普天之下所有为人之母一样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而且是毫无所求的心甘情愿的付出,有的时候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母亲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17岁那年,灾难降临,母亲鬼使神差般不幸患上了一种在她那个年代可能是绝症的怪病。她…  相似文献   

3.
爱的代价     
《新青年》2002,(2)
她很爱孩子,到同事家串门,看到别人的孩子,她都会抱着他们,开心地逗孩子玩。要是在街上,她会给同事的孩子买些玩具、零食。她也想要一个孩子。在结婚一年后,她便要求丈夫戒烟、戒酒,让他按时起居,早上起来和她锻炼。为了孩子,他们做了许多努力。  相似文献   

4.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5.
美国歌星麦当娜最近透露说,她养育自己第二个孩子的体会与第一个孩子的体会大相径庭,她不再是大惊小怪的了,而是放松了不少.当然了,麦当娜并不是第一位注意到这种变化的家长,每增添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感动 《新青年》2005,(7):30
A月23日,20岁的兰州少女丽丽像往常一样上街购物,就在她横穿马路时,一辆乱闯红灯的大卡车将她撞倒了。医生经过一周的紧急抢救,终于把丽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丽丽恢复了神志,她的亲人与男友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当家人与男友一声声呼唤她时,丽丽竟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了,经医生确诊,丽丽患上了失忆症。噩耗传来,无异晴天霹雳,亲人们一时陷入悲痛之中,丽丽的男友一直守在她的病榻前,他爱她,他也坚信她会好起来,接下来,每天不厌其烦地讲述两个人曾经拥有的快乐片断,以期唤醒她的记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丽…  相似文献   

7.
有多少绚烂在时光中慢慢抽离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挚爱的花,早已经在暗夜里开好. 他和她都十分喜爱探险活动,他们被熟悉的朋友羡慕地称呼为"探险夫妻". 婚后第5年,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想要生一个孩子,做母亲,而他却拒绝着,认为有了孩子将阻碍他们的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8.
人过有痕     
谁都说她不是一个好女人. 她结过两次婚,身边带着异父的两个女儿.而现在她嫁的这个男人,前两个女人都给他的恶脾气赶跑了,没有孩子.  相似文献   

9.
白桦林 《新青年》2005,(6):29-30
她是全家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从小就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在百般呵护的4个哥哥面前,她简直就是小天使,特别在爷爷奶奶眼里,她就是掌上明珠,比他们自己的眼睛都重要。可惜这个宝贝疙瘩和掌上明珠学习不争气,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经人介绍,只好到一家汽车修配厂打工。打工期间,认识了来自农村同样在这里打工的他。他憨厚朴实,高大英俊,又有修车的好手艺。闲暇之余,他常向她说起他的老家———美丽草原上的家。华灯初上的晚上常有他哼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在她耳边萦绕,歌声中,一望无际的草原,遍地的牛羊,蓝蓝的天空,柔柔的风儿,草原的…  相似文献   

10.
白糖水的爱     
医生单独把她叫出病房,把他的病情告诉她时,她就如听到了晴天霹雳,那湛蓝的天空一下子变得灰暗灰暗的,挤走了最后的一丝阳光,仿佛那倾盆大雨即将来临。她不敢相信年纪轻轻的他会患上这种令人恐惧的疾病,但医生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她.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是好好地待他吧。  相似文献   

11.
父爱     
正孩子,你已经16岁了,是个大人了,你可知道在这16年里,你的父母是多么爱你,对你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也为你操了多少心吗?记得你母亲怀你的时候,她极度贫血,血色素5点多,常常头晕,却仍然坚持上班。她挤公交车,没人让座,一站就是四五十分钟,回家后双脚都肿了。你的母亲很漂亮,可是为了你,她剪去了一头乌黑的长发,她说头发长把营养都吃掉  相似文献   

12.
在阳光灿烂的街上,遇到一位数年不见的女友,怀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我凑过去一看,很是吃了一惊:孩子竟是先天性“兔唇”。刚想安慰朋友几句,她却笑着先开了口:“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她的母亲没有生育能力,到处求医问药,但未能如愿,最终抱养了她。朋友紧搂着怀里的孩子,目光充满无限的爱怜,说:“这孩子虽然有点儿残疾,但毕竟是我亲生的呀。”她的孩子正微微地笑,残缺的笑容不太漂亮,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可爱。我的心中不由一动——这样的微笑其实也是美丽的啊!那位女友沉浸在刚做母亲的幸福之中,她憧憬着,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13.
初见她时,天上正微撒着漾漾细雨.她怀里抱紧着书,一路踽踽前行,像个受惊的孩子,背影瘦得让人心疼. 他撑着一把黑色的叠伞,悄然跟在她的身后,看冰凉的雨点如垂暮之花一般濡湿她的发梢.  相似文献   

14.
陈华 《新青年》2006,(4):14-15
我有5个孩子,也就有了5份牵挂,5份忙碌,5份喜怒哀乐.看到这儿,您别误会,我绝不是超生游击队的,5个孩子中,只有1个是我生的,其他4个,在我不经意的某个时间闯进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2,(7)
从幼教音舞专业毕业后,她分配到了一家镇办的幼儿园。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也许是因为她热爱音乐之故,教孩子唱歌,别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在她眼里,她比正规的音乐教育还要认真。她会仔细地纠正孩子唱错的每一个音符,跳错的每一个节奏,真的有些苛刻。  相似文献   

16.
拥抱欢乐     
张艳芳 《新青年》2005,(4):28-29
企业改制后,我下岗,突然而至的失业,使我苦恼不堪。那天,去为一个百岁老妪祝寿,看到她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牙齿一个不曾脱落,不由得惊叹不已,以为老人家这辈子日子肯定过得很舒坦,没料想老人却告诉我们,她这辈子过得比常人都苦。老人7岁丧父,13岁丧母,嫁到,婆家,31岁又丧夫,孤寡一人,好不容易将5个孩子领养大,惟一的儿子又在她60岁那年弃她而去,给她留一个20岁的孙女。都说人生苦难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这些竟都让她一个遇上了。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都没有使她丧失乐观的向往,她剩下的就并非只有悲伤。她在晚年送走患癌症…  相似文献   

17.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18.
一 我曾经痛苦甚至害怕,她那种迫不得已、不能死便继续活的令人心酸的坚强. 那天在医院里,她晕得不知所措,头痛得一直在哭,我喂她吃饭,看她打针,扶她检查,服侍她吃药,一直守在她身边,回答医生的问题,是的,我不冉是个孩子了.当她的头伏在我的肩膀,我才知道自己的肩膀有多重,而我却没有负担得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彩兰 《新青年》2007,(8):15-16
母亲在她3岁那年被她舅母按在她家炕上,强行缠足,母亲3次连哭带踢,踹坏她舅母家的芦苇炕席。那时,姥姥边哭边说:"这孩子没治了。"姥爷边打边说:"不管她了,让她长大嫁不出去。"没人管的母亲,12岁时就显露出她显著的特征——大脚,尽管那时也只有23厘米(37码),但却是全村女孩里第一大脚,于是母亲就有了绰号——周大脚。母亲20岁时最终嫁给了父亲,村里20岁的女人早已都有几个孩子了,母亲那时也算晚婚了。他们的婚姻几经周折,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那双大脚惹的祸。  相似文献   

20.
1.深信不疑,她是后妈 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祁忆凉都以为她是不爱自己的. 就像小时候,她从来都不给祁忆凉买衣服,她总是捡.捡哥嫂的孩子的衣服,捡姐姐的孩子的衣服,捡邻居家孩子的衣服,一股脑地捡回来,丢在橱柜里,稀里糊涂地给祁忆凉穿上.要知道,小孩子的衣服也是分男女的,也讲三色原则,讲整齐干净,可是她不讲啊,她给祁忆凉信手穿得很混搭,不分男孩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