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变革与精神消费升级催生了数字内容的生产,青年群体通过会员消费成为数字内容的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对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剖析,可以发现,青年群体会员消费具有“唯快不破”的即时性获取、“体验至上”的情感性满足、“层级差异”的可见性供给等特征。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实践逻辑,在个体层面体现为时间控制和轻歇体验,在群体层面体现为圈层区隔与自我归属,在社会层面体现为动态诱导和非会员排斥,从而在会员消费过程中给青年群体带来情感满足、圈层归属以及碎片化消费、身份焦虑的双重影响。为了避免青年的盲目消费,也为了会员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建构会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青年自身、网络平台和国家治理三个层面共同完善会员消费市场,引导会员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成都及深圳青年购房者购房后在主、客观两方面对现实生活质量的感受,试图从中发现影响城市青年购房者生活质量的"经济外"的影响因素.笔者呼唤政府从政策、制度的层面为青年购房者创造和谐、健康的发展条件,也希望社会从正向的、积极的方面激励青年购房者面对现实生活的"痛苦与快乐"、"重负与责任"、"压力与动力"时多一分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的跨国比较张华/青年研究.2001,(5)提要:1999年至2000年,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研究工作者进行了青年社会意识的对比调查。根据本次调查提供的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的特点及其与日本、韩国、中国城市青年之间的差异,并尝试对这些差异作出合理的说明。DIY精神和现代社会薛红/青年研究.2001,(5)提要:本文将DIY作为关注的焦点,阐明了DIY的行为、生活方式、精神三种表现层面。同时分析了DIY作为休闲文化、时尚制造、自我表达的体现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从DIY的悖论中看到DIY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精神内耗是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难以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无止境的自我攻击、无止境的纠结犹豫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独特症候是功绩社会驱动下“自我剥削”的主动选择,流量为王驱使下“贩卖焦虑”的网络表达,文凭教育背景下“社会身份”的结构失位和工具理性挤压下“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青年精神内耗之困,应该以理性认识还原青年多样性和复数性行动,以网红甄选和网络监督缓解青年焦虑氛围,以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满足青年身份预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当前剧本杀已成为深受青年喜爱的一种游戏实践,为了解当代青年的文化场域和精神世界提供了鲜活样本。本文以社会学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调查,对剧本杀风靡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研究认为,剧本杀的社会属性能够满足青年的社交需要,其蕴含的“智力元素”能够促进青年的智力发展,游戏的沉浸式角色扮演有利于促进青年的个性化发展。针对未来剧本杀行业的规范性发展问题,建议从加强内容监管及优化剧本内容、运用大数据精准满足不同玩家的需要、改进技术来提升玩家的沉浸式游戏体验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剧本杀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青年观念文化的转型文献良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时期。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必然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本文将从青年价值观的转化上来分析青年精神文化的转型特征。其一,文明价值取向上,从物质第一型重新转向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9,(9):33-33,38
“上海市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旨在帮助青年女性树立职业精神,规划职业生涯,促进其早日成功成才。这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促进青年女性的就业、创业具有重大意义。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海市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在上海20所高校、2所中学、1所职校及11个街道社区内相继开展,近18000名学生及社区女性从中受益,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了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所倡导的助人自助、服务社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9.
深入理解青年志愿精神的内涵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也是社会现实的紧迫需要。自愿、无偿是青年志愿精神最基本的内在品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根本宗旨;发展、进步是青年志愿事业的生存主题,是青年志愿精神的理想意愿;奉献、共赢是青年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尚、崇高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恒久风貌。  相似文献   

10.
以青年研究的理论为工具来分析人类社会从古代向信息时代的变迁,与此同时来追溯青年期的历史与发展。首先从青年期起点的研究出发,通过时钟作类比,分析了沙漏、模拟钟表和数字表三种计时系统演变所对应的青年进入成年的三种替代模式;再把目光放向未来,对21世纪初出现的青年模型提出了多重悖论,并将之命名为“@代”;最后作为追溯的结语,回顾了包括泰山、彼得番和银翼杀手在内的这些经历了漫长精神探索过程的银幕形象,对青年人的时间构建做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11.
余逸群 《青年探索》2008,(6):13-15,22
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决策相互脱节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成为我国青年理论界和青年工作部门都高度关注的热点课题。从青年理论研究的哲学层次之功能和决策或实践层次之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服务”与“依靠”的辨证关系。也从现代科学决策的组织结构层面出发,探讨了青年研究机构为青年工作部门服务的参谋、智囊的作用,使青年研究真正成为青年工作决策的一个思想库、参谋部、信息源;提出了青年工作决策者在借鉴青年研究成果时离不开自身理论修养的主张,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住房作为青年流动人口跨越户籍排斥,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对改善自身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调查数据,探讨了住房获得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住房获得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无住房的青年流动人口相比,自有住房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更高,并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二是从影响机制来看,自有住房不仅能够提高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抵御流动风险与不确定性,降低超时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健康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三是与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相比,大城市和东中部地区住房所依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多,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改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罗旭 《求索》2012,(2):87-88,93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实地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富有前景的政治参与境地,体现的是国家、高校和青年三方博弈的结果。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稳步提高政府主导下的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水平;高校要加强以公民精神和公共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教育,逐步提高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道德水平;青年要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推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对国家、高校和青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21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当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刘琦 《湖湘论坛》2023,(1):118-128
互联网“内卷”文化的传播经历兴起、流行、演变、泛化几个阶段,并在其泛化过程中对青年奋斗观造成困扰。具体表现为:对资本逻辑的追逐影响青年确立长远奋斗目标;对量化表征的片面追求影响青年寻找可持续的奋斗方法;对恶性竞争规则的服从使青年难以在奋斗中获得价值感;对长期收益和集体收益的忽视使青年难以认识奋斗的客观规律。为摆脱“内卷”文化的困扰,提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需从现实条件、理念指引、实践落实与保障三重维度共同发力。首先,要破除造成恶性竞争和滋养“内卷”文化生成的现实条件;其次,要灵活运用新发展理念引导青年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奋斗观;最后,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单元共同参与,帮助青年提振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鞠牛 《中国青年研究》2020,(6):29-36,12
本研究提出健康安全感的概念,从文化心理视角考察当代青年人群面临的健康问题,重点关注青年人群的社交餐饮网络对健康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基于2014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青年餐饮网络的运作对健康方面的安全感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餐饮网会弱化健康安全感,另一方面餐饮网能强化文化价值观对健康安全感的正面影响,但这种复杂影响主要体现在非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当中。在教育的文化区隔下存在不同的文化理性,使得低学历青年主要依赖餐饮网的文化传播机制来增强健康安全感,而高学历青年能直接从文化价值观中得到健康安全感,同时更能避免餐饮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从安全感的方面去理解青年人的健康,有利于阐明餐饮网络对青年人群特有的意义,并发现健康功能相悖的行为得以共存的机制,从而更深入理解当代青年的健康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遭遇到现代性虚无主义困扰。世俗化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价值僭政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生发的内在机理,而个人主义则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文化基因。针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虚无主义困境,需要深化改革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营造精神家园,重塑信仰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提供价值认同,转化传统实现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立自强、守正创新,又在新起点上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在新征程上,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当代中国青年,有助于引导青年做新时代的捍卫者、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审视党的百年奋斗进程,我们可以从历史之维、现实之维、未来之维三个逻辑向度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为何能引领中国青年。着眼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可以从引导青年筑牢思想根基、锤炼政治品格、锻造意志品质、擦亮人民底色四个层面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持续引领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湾青年志工事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健全的机制化建设:激励机制大大诱导了青年群体投身志工服务,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参与志工热潮;保障机制从主管机构、物资经费、人员培训以及法律规章等硬件上全面支持了青年志工队伍的发展;回馈机制则通过精神、物质等各种奖励方式,进一步推动了青年志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机关动态》2008,(3):14-14
为帮助广大青年关员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扩大教育覆盖面,上海海关积极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在全关范围内遴选了13名具备一定政治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青年关员组成“十七大精神青年宣讲团”,到各单位以青年的视角解读十七大精神,用青年的话语宣传十七大精神,收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此次宣讲活动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