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勇 《政法学刊》2012,(3):59-63
当前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化解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强化中国工会利益表达功能,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工人利益表达和实现的组织,不仅是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工会的定位导致其利益表达角色冲突、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其利益表达缺乏独立性、工会利益表达手段和方式的简单化导致其利益表达效能不足,应从结构体制和功能机制的更新入手推进中国工会改革。  相似文献   

2.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5,(3):25-2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契合了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现实趋势,当前处理好群体利益关系问题是摆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中心问题。因此,要明确利益表达权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培育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疏通利益表达的渠道,行使法治化的利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会牵涉到多个社会群体的利益.然而,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由于主体意识不足、表达能力较弱、缺少利益代表组织、制度化表达渠道不通畅等原因,限制了农民工群体利益表达活动的有效性,使得农民工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相关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实现,致使社会利益格局进一步失衡.因而应当从利益主体、社会和政府三方角度,提高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的“组织”,只要求将一定的人加以安排而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可.不需要对象达到3人以上.对自己的亲属等人加以组织也可以按照该罪处理。在评定某人是否这里所说的“残疾人”的时候,应参照《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进行判断。该罪的暴力要求是针对特定人的身体实施的伤害、殴打等危害特定人的人身安全.但不是故意重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的行为。这里的胁迫的内容为对方本人或者亲属的生命、自由、名誉或财产将受到侵害。乞讨,是指向他人乞求、讨要一定财产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6.
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现状,接着对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基本界定,随后具体阐述了残疾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最后,本文具体分析了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备受关注。通过对目前农民利益表达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在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优化农民利益表达结构、完善农民利益表达配套机制等方面健全相关法律机制,完善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化、法制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向各级公共权力机构或其人员提出利益诉求,希求得到维护和保证的过程。当前我国利益格局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中产阶级作为最庞大的队伍正在崛起,而现有的利益表达制度在整合他们的利益表达行为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决策的公正科学和政治的稳定。我们要完善利益表达制度的引导、规范、约束和激励功能,建立完善畅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表达通道。  相似文献   

9.
李成林  张佳鑫 《行政与法》2010,(12):122-125
民事执行困境在深层次上是执行法律关系中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民事执行中的利益包括当事人的利益、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法院的利益、地方利益等。本文在充分分析这些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了为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提供制度表达、建立诚信档案、吸纳社会主体辅助执行等利益协调机制。期望以此应对执行困境,进而提高执行效率,破解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群体属于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生活及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有效控制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残疾人群体生活和就业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残疾人就业困难的原因,并对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思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由利益高度一致的整体分化为利益不同的多个阶层,导致了利益的分化、表达的不同偏好和效果差异。与农民利益表达有关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合法的表达渠道不畅通,代言组织缺失。农民利益表达法律机制的已有研究成果大多以农民利益同质性为预设前提,忽视了农民分化的影响。今后应当重点关注农民利益表达的法治机制,培育代言组织,分类建立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又适合不同阶层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龚俊 《法制与社会》2011,(20):51-52
在我国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时期,为弱势群体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话语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困境,应从人民代表大会、信访、行政诉讼、新闻媒体多方面入手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疏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3.
穆丽 《江淮法治》2012,(13):50-50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它不仅给人带来生活、工作中的不便.而且严重困扰着残疾人的心理.做好残疾人心理保健工作。对于帮助残疾人建立自尊、自主、自强意识。最终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关部门应帮助残疾人掌握调适不良情绪和心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心理健康,近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残疾人面临的困境,随后具体阐述了残疾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最后,重点分析了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为残疾人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前提在于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农民的利益表达的顺畅。目前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单一、不畅,导致这一困境的成因,可概括为五点。即农民的个体因素、人代会利益表达功能的堵塞、村民自治存在的弊端、信访体制的局限性、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民意在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利益表达渠道相比,网络民意具有民意主体的多元参与、议题设置广泛、表达坦率尖锐、议题设置范围更多地涉及与权益相关的内容等特点。因而它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搭建了新平台,对利益有很强的聚合作用,从而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结构和利益的分化不断加深。政府代表全体公众利益的前提是其利益能够充分表达,不同群体的利益能够被充分地反映。但现阶段工人利益表达存在着被动性、非组织化、非制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这不仅导致了劳资关系失衡,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当前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强化工会利益表达功能是通过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维护工人群体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利益是人类实施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因素,利益表达是利益实现最首要、最重要的环节。利益表达作为立法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决定了立法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行政立法中畅通的利益表达,能够缓和行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泰 《法律科学》2006,24(4):37-44
我国宪法文本中依次出现了四个限制人权的理由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形式表达,社会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实质表达,集体利益是公共利益的除外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法律保障玫思娜一、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100万残疾人①,其中有许多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以及文化大革命的蒙难者。残疾人作为问题公开讨论才是最近10-15年的事情。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