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调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后,提出现代化国家的十项标准: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千美元以上;二、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百分之十二至十五;三、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四、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五、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六、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百分之十五以上;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  相似文献   

2.
税收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本文在对税收现代化之实质与内在要求,以及税收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关系问题做出一般性阐释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税收现代化改革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法治这个关键,是因为法治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1)与人治相比,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它是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产物,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2)法治要求把法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作为人的行为规范,使法获得规范力、确定力、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社会凝聚力等特殊品性;(3)法治与人治相对,法的内容不是由统治者个人意志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百余年来历代学人所深深为之探索的问题。特别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所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非良性现象,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理论探索的紧迫性。从80年代开始,在中国相继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现代化思潮:新权威主义和市民社会理论。两种现代化思潮的产生新权威主义在中国的提出始于80年代中后期,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创立的“强大政府”学说上。这一学说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传统结构的解体和民众意识的唤起,社会动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西方的示范作用,产生了高于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同样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性主题 对于中国来讲,现代化的内容是多重而非单一的,实现国家统一与追求富强发达、高度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国家目标,都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多重主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极具“中国特色”。且由于历史原因,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主题比其他主题来得更为直接和迫切;与其他主题相比,统一命题更显居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制定本标准。第二条本标准在学校和部队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可以根据条件施行。第三条本标准的施行工作,由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应会同  相似文献   

7.
徐万胜 《人民论坛》2012,(17):220-221
自民党长期执政与两次下台,是战后日本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与必然选择。自民党的嬗变历程表明,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进展,执政党也面临着政党现代化的课题,唯有与时俱进,才能维系执政党地位。  相似文献   

8.
打破制度单一供给格局,建立多元供给结构,实现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三种机制的有效配合,实现党政军民社企的协同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努力的基本方向。而当下中国政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进程表明,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各有其不同的历程。民族与国家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东南亚诸国,无论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还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都是在民族运动中形成的现代国家,是民族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拟概述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它们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桎梏,迈入现代的进程作简略的分析。当前,加快民主化进程既是这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迈进的必由之路。 一、东南亚民族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以民族国家身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相并列的"第五化",是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由浅入深地探索了现代化所包含的三大层次,体现了现代化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和把握推进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重点在于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的整体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型保障。制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领导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尊重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的真心拥护,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决定中国未来5—10年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9,(16)
<正>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收官期"。在全面小康之后,江苏发展的路子怎么走?对此,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我们既要跑好全面小康建设"最后一公里",还要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以现代化理念审视收官工作,以现代化标准谋划未来发展,以现代化试点带动全省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技术引进与晚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江涛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发展显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于晚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来说,科学技术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技术的引进、应用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晚后发国家现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特别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相辅相成。打造中国发展的"升级版",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释放行政效能,强化行政执行力优势;增强调控能力,促进市场活力;培育法治精神,引导社会共识;打造制度环境,保持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民众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期待,使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需汲取伦理精神。中国古代国家政治文化的伦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伦理规定性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伦理境遇,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伦理省思的资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旨归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应当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建构中融入伦理维度的精神,让制度体现德性之维,让治理主体符合德性人的要求,让治理文化兼具伦理文化,让治理的各机构形成良性友善的互动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19.
把国家与治理放在一起,尤其是把政府与治理放在一起,是中国的一种创造。在这种中国式的创造中,既吸收了一般治理概念的内核,同时也吸收了公司治理的关切。中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断,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深化了我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理论内容,也是应当深入开掘的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20.
自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源源不断的改革力量。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为国家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