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从历史维度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的理论课①。"纲要"教学是现代中国建设在公共历史意识领域的延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具有历史维度的理论课,"纲要"是融合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供给公共历史知识的高阶形态,其学理发育具有复杂的跨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它是以"访贫问苦"和"诉苦"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吸引人口众多的农民参与解放战争的有效"政治动员"形式、以农会作为赋予农民"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以适合农民特点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作为将广大远离政治的农民塑造为"政治人"的教育形式的政治过程.这使对该历史问题的研究导入了一个与传统研究有明显区别的认识层次,即走出了就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主体自身研究的范围,使土地改革这个已经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科学、成功地引导农民加盟革命的决策,在政治社会学的意义上被人们更理性地认识,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治理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好华 《唯实》2004,(8):78-82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展示,是透视中国政治生活的一扇窗户。"两会"是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治理国家的"顶级会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标志。"两会"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代表和委员们带着人民群众的企盼,就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主协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风向标,它展示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胡为雄 《理论学刊》2012,(3):9-17,127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大体分为明显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和阶级斗争的策略。阶级斗争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精神内核,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这一理论向"实物"形态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阶级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理性的表现形态。这种多层次理论结构使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本身已证明了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性,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阶级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毛泽东谈论社会革命、中国革命往往将其与革命战争维系在一起,对政治革命的具体形式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思想指南,严谨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将以建立何种国家制度为最后归宿。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新最进步的政治形式。它一方面是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的借鉴,另一方面又是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的一种政治创造,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是在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指导下进行的,而"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终于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历史的反思,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陈家志 《理论研究》2019,(5):45-48,54
"看齐意识"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内涵十分丰富。从传统文化上看,"齐"是中国儒家推崇的理想政治秩序;从理论溯源上看,"看齐"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组织特征和原则要求;从革命历史上看,"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集中统一领导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现实实践上看,增强"看齐意识"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小组政治”研究:内涵、功能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政治"是中国政治运行的普遍形式和重要节点,是中国党政关系最核心的联结点之一,"小组政治"主要承担"个别酝酿"(包括决策准备、决策咨询)和协调监督功能,连接了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小组政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滞后于实践发展,应该继续研究"小组政治"在党政关系中的定位、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在运行过程中的程序、在国外政治中的经验以及其中的"小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宪政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鲜明的政治主张。它是西方近代历史的产物,不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制度保证,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显示出鲜明的制度优势。中国绝不会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宪政亦不可能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命线"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也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932年7月,党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命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回顾"生命线"论断的源起、形成和发展过程,古田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犹如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从国际共运史及国家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看,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都是极其成功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功不可没,是中国革命当之无愧的"三大法宝"之一,是立国之基、建国之本、强国之宝。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政治人"、促进政治认同,运用"软实力"弥补"刚性"管理缺陷,引导社会舆情、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白羽 《世纪桥》2012,(15):51-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指导实践,就必须和世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即国情的具体方面必然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从政治方面来说,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复杂性,各个阶级阶层的政治主张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的确定、领导权的选择、统一战线理论。这一切都充实和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论人类治理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 ,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 ,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 ,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 ,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 ,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 ,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 ,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7.
申坤 《党史文苑》2012,(2):50-51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会议上发表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邓小平认为,机构改革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实现,关系到行政干部队伍的优化及行政效率的提高。研究邓小平的机构改革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论断,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任务,也是其"生命线"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有世界眼光,更要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盛世之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不到40年时间里将一个战乱后民生凋敝的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文景之治"留给后世诸多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对于当前调控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20.
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许多重大原则的规定,迄今人们尚缺乏足够的关注.从中国革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来揭示党在这一历史阶段为扭转困难局面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与不足,可以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