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2.
张波 《学理论》2010,(8):13-1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公共危机的爆发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到处都隐藏着导致各种公共危机的导火线,而每一个公共危机的爆发都会给公众、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要及时、准确、充分地向公众公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高公众的信息承受能力,使公众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避免由于不知情带来的混乱和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中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及其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危机管理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权威的发布对于消除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是否如实公开信息,要受到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制度的健全程度、官员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危机信息的性质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因素的制约.要消除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信息的垄断,需要进一步健全危机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培养领导干部危机处理能力、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晓映 《学理论》2014,(7):58-5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都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这愈发凸显出了信息公开以及信息管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位。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打造一个阳光政府,首先就要实现政府公共行政透明化。一个有效的信息公开体制可以准确地预测到危机的发生,并帮助政府提前做好防范和解决危机的准备。但是,就我国当前管理和公开公共危机信息的程度来看,无论是在预测危机、处理危机还是在危机后的重建方面都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将针对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暴露出来的缺陷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找出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爆发之时,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与常规决策相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以政治学中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地方政府决策者作为"经济人"的一种行为决策的特点,并研究其局限性,最终针对政府的理性行为决策提出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控制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控制能力是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本文在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控制能力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公开是实现政府与民众危机管理活动双向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要素。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工作。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现状堪忧,监管不严,信息披露不到位,责任制流于形式,信息公开缺乏法制保障,信息沟通不畅等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加强信息公开法制建设,建立先进信息技术系统,重视民众参与与监督,不断完善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机制,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应对涉政公共事件的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常常会在主动担当处理型、被动应付了事型、消极拖延等待型、强制打压驱散型之间相机抉择.地方政府应注意通过对话化解对抗、引导走向主导、及时赢得有时、主动防止被动、依法找到办法、公平实现太平、关心获得民心等行为细节来提高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事件问责是责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责事件为例,运用回归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导致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影响因素和关键变量。研究发现,责任类型是影响问责强度的核心变量,责任类型、问责职级和政策环境三个变量的组合是影响危机事件问责结果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责任政治理论的观念、结构、行为三个维度,阐释了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发生逻辑。对中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背后的问责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问责实践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问责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对称的矛盾加剧: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生态指数递减;工业集成化发展,污染状况严重;政府管控经济热,管控环境冷。政府环境刚性治理严重缺失:行政问责缺乏力度、法律问责亟待规范和职务问责梗阻多。完善政府环境治理社会问责的机理和对策在于:严格规范问责主体、合理设计问责内容、改革创新问责方式和着力寻求问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越来越呈现频发的态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官员问责是重要的一环.公共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都需要建立官员问责制,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官员问责体系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法规、责任认定以及对被问责官员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官员问责制,以规范而又严格的对官员责任的追究来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危机频发的时代,对公共危机信息的管理,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公众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来源于政府,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途径来掌握信息,了解实情。因此,公共危机信息的公开需要在多元主体之间寻求跨界合作,政府则应予以充分的关注以及在跨界合作中扮演协调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非典事件使行政问责走人大众视野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速度掀起了一轮轮“问责风暴”,但“风暴”一词也反应政府问责远未达到制度化、常态化的现实要求。最近,由秦勤、曹德琪、赵厚钊、蒋之亮撰写的《政府问责的制度化研究》一书正是对制度化、法制化政府问责的有力回应。该书是作者长期关注中国政府治理并历时数年研究所付出的诸多辛劳和心血的结晶,通过这部颇具新意的著作.在广泛借鉴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行政行为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系统研究.让我读过此书后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存在许多问题:信息不公开诱发极端行为,助长了反体制意识;预警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现场处置不力;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不满情绪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信息情报收集制度和科学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应急能力与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对话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信任修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的总体框架,试图考察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归因(责任归属、可控性、稳定性)对政府信任受损和修复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危机事件四种解释策略(否认、借口、道歉和理由)的修复效果。研究基于中国现实案例,采取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内部归因、稳定性归因越强,政府信任受损越大;(2)增加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外部归因和不稳定归因,有利于修复政府信任;(3)否认和借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能力信任,但不能修复诚信信任,而道歉和理由对政府信任没有显著修复效果。本研究拓展了政府信任修复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政府信任修复的内在机理,以及指导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7.
杜学文 《理论探索》2011,(3):115-117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后,我国阳光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信息公开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对基层政府而言绝非易事。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空、假、慢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些官员对公开政府信息的认识不到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存在一些盲区,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存在着误区,对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监督。因此,加强基层政府信息公开,要提高基层政府公开政府信息的自觉性,建立、完善和全面实施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大公众对基层政务的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容易诱发公共危机事件。近年来日益频繁爆发的公共危机对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其公共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影响政府信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公共危机造成的大量资源损失会破坏政府信用的物质基础;危机治理的不足也将降低公众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对政府制度政策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削弱政府信用的意识形态基础;危机处理中信息公开的缺陷还会降低政府信用的资信基础。另一方面,公共危机也会为政府制度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完善提供外部动力,促进政府制度信用的提高;并推动政府从全能型向有限性、从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改进政府的组织信用;还能通过感官等各种刺激激发行政人的伦理自觉和责任意识,增强行政人信用。  相似文献   

19.
周斌 《学理论》2010,(26):113-1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社会矛盾,由此而引发了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由于我国政府许多官员处理公共危机的经验不足,在公共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公共危机过程中政府与媒体关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重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政府在危机治理中,需要在行政理念、公共政策运作机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法制建设与管理、政府组织与运作、国际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提升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