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数据开放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3年国内学术界在"政府数据开放"和相近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对于"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阐述政府数据开放概念、强调开放政府数据的意义和必要性;有关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实践的研究尚未展开,但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等主题,已有了数年的研究积累。总结了当前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概念尚未厘清,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上尚不规范,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学科背景单一。最后指出,"政府数据开放"在实践和研究上从相近概念中独立并深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学术界亟需基于中国实践开展跨学科、原创性、规范深入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信息公开到政府数据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发展规律分析了从政府信息公开到政府数据开放是历史的必然,窄带互联网环境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在宽带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政府数据的开放。指出了政府原始数据的利用有着多重复杂性,需要提高数据的质量、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增值服务是提高政府数据开放效益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美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政府通过网站开放数据的实践;重点分析了美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最新进展——Data.gov网站的特点与不足,进而探析美国政府数据开放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为现今国际政府机构在作数据与信息分享时的重要新兴议题之一,以期能善用政府所持有的数据,并通过公众的应用来产生更多增值创新的服务。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运作实践,论述了现阶段国际政府机构的开放数据进展,并通过相关法令规范、分享方法、数据维度、推广方式、分享机制和实践经验等,对国际政府数据开放作了初步探讨与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与开放数据对电子公共服务、开放和透明政府以及政府公众与企业间的互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变革潜力。从"智慧"政府到变革政府,开放数据与大数据可推动协作,为农业、健康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实时解决方案,推动更大程度的开放,并引领政策制定走向新时代。然而,开放数据与大数据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策挑战,如数据获取和发布、数字资产管理、归档和保存、隐私及安全等。本文以美国为背景,选择了有关开放数据与大数据的关键政策问题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议,以期推进数据驱动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刺激了开放数据运动的发展,政府数据开放成为新趋势。在政府数据开放方面,美国走在了前列,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目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及青岛三个地方在试运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尚缺少国家级的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通过对美国政府数据开放实践的回顾、特点的分析及Data.gov门户网站功能的分解,并结合北京、上海两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和数据两个层面为中国的政府数据开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媒体行业的推进,数据新闻通过挖掘开放数据获取新闻线索,对新闻事件作出准确深入的诠释。开放数据具有公开性、可得性、完整性、即时性的特点,主要由政府机构、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提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解读、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众包为生产方式以及申请信息公开开展舆论监督是利用开放数据的有效路径。由于可供利用的开放数据有限,国内的数据新闻在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应在数据收集、挖掘、传播和再利用等环节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郑磊 《电子政务》2013,(6):33-42
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公众的空气质量数据需求及人群差异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公众存在获取空气质量数据、空气质量知识、健康防护建议和洁净空气四种层次的需求,不同层级人群在发布内容、标准、渠道、形式、地点、频率和语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上海市空气质量数据发布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政府应基于公众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应丰富发布形式,降低公众解读门槛,提高公众对数据的应用能力;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数据发布。最后对上海市空气质量数据发布实践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翠英 《山西政报》2010,(23):90-91
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立法制度的研究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立法的原则以及与开放存取立法制度相关的一些法律制度,旨在探索提出促进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一些立法建议,为开放存取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及其管理进程,发展适合中国的开放存取机制和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阐释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中国学者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上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方法,指出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方法研究的不足。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方法按照信息资源集成的分布形式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方法。集中式信息资源集成主要是指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资源集成;分布式信息资源集成包括基于联邦数据库、中间件、网格计算和云计算的集成方法。而按照异构信息资源的集成方法划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方法包括基于元数据的和基于本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对政务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和利用,如果失去了信息资源基础,电子政务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而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蒋天文  万江涛 《电子政务》2012,(12):109-113
概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以及网络时代对政府危机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分析了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低下的原因:网络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化的加剧、政府危机管理意识薄弱、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的资源匮乏等;提出了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策略,即切实提高政府官员的危机意识,完善危机管理的资源配备,构建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国外信息公开立法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秀红 《电子政务》2008,(9):108-110
通过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纳出我国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正确划定保密的范围是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实施的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做好法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政府信息公开顺利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本文按内容分析的框架,对"中国上海"网站上十年来发布的信息标题按照时间、部门、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并选择三个民生主题作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解读当前网站上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国家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两种信息资源横向、纵向整合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明确主张政府信息公开超越了政府信息服务。提出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同时掌管两种重要信息资源的双重职责,既是被监督评议对象,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监督评议主体的双向监督特殊角色,强调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希冀其健全机制,促进国家档案馆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系统、精准地识别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潜藏的隐私风险,并助益隐私风险治理推动数据开放进程,基于机制原理,结合风险治理理论,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框架,该框架以识别执行机制为核心,由识别定向机制、驱动机制、调控机制及各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根据隐私保护原则,运用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基础的隐私风险检查表法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的隐私风险包括目的无关风险、告知意外风险、许可无效风险、质量低劣风险、安全侵害风险、重新识别风险、违规操作风险、未经授权风险。构建的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外政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程  刘瑛 《电子政务》2008,(6):56-60
分析了国外政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现状;归纳了国外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配套法规政策、资金和政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组织协调机构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指出国外的这些经验对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启示;提出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开放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将极大地推动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公开是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条例》的颁布对档案信息利用立法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在立法理念、信息公开的主体、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档案利用立法形成较大的冲击。档案部门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开放利用为原则的立法理念,协调档案开放立法层次,把机关档案室纳入档案开放服务机构体系,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限,扩大档案开放范围,设立档案开放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沈阳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从政府网站和信息公开的概念出发,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