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陵客 《唯实》2006,(8):128-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2.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三单元文选:“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来是一种爵位,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子”字也随之而降级:“诸侯———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季文子,赵简子;士人———孔子,孟子;乃至于———小子,婊子”(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这样看,“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是一种降格。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呢,…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父亲大悦,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这样读下去,查门有望矣。我心里想的不是"查门有望",而是想讨父亲高兴,免一些棍棒。因为我心里很清楚,父亲爱"子曰"胜过爱"子女"。  相似文献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孔子的这句话,教育界的同志比较熟悉,因为它常常被引证教学的巩固性原则,但对于社会其他各界,则好象鲜为人知,更鲜为人“用”。其实,我觉得,它对于任何人,同样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7.
格言·警句     
《党课》2011,(17):81-81
【原典】子日:“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战国《论语·尧日》【注译】因:依据,就着;斯:就,才。孔子说:“本着对人民有利的原则而让他们获得利益,不就是惠而不费吗?”  相似文献   

8.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9.
谈学习     
中华民族具有学习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第一部经典《论语》卷首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是学习的典范。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奠定了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博大精深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孔子好学的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正>毅,《说文解字》释为"妄怒、有决",《广韵》作"果敢",在儒家学说中,毅集中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士君子崇高的弘道意识和担当精神。《论语》中直接讲毅的话有两处。一处是学生曾参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士,不可以不具有宏大刚毅的品格,这是因为士肩上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以实  相似文献   

11.
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尸子》佚文(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人,孔子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有经验的读书人,对学与思皆有深刻的体会。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可谓是见道语。他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  相似文献   

14.
圣言愚蠢毛泽东少年停学在家,一晚,随手拿起上私塾时读过的一本论语,边看边记,突然几行大字映入目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可乎?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也!读到  相似文献   

15.
繁星 《前线》1961,(13)
如果要给孔子戴上一顶蜇学派别的帽子,恐怕只好说他是个“唯心主义者”。但是对任何人的任何学说,都不好这么笼而统之,要作具体分析。尽管孔子是个唯心主义者,但是在他的全部学说中,往往可以发现唯物主义的观点。打开一部“论语”,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据我看,这就很有些唯物观点。孔子在讲到求学或求知的问题上,就常有这类观点。例如他说:  相似文献   

16.
刘盛 《唯实》1998,(12)
一日拜望一位前辈领导,适逢其从泰山归来,赠我一《论语》小册。读之,爱不释手,遂日携于身,时时翻阅。 读至“尧曰第二十”,言及为政“五美”,心中颇有感慨,于是为文。 何谓“五美”? 一美曰“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为政者要按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去做,让大家都获得福利。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为民造福,利民所利,惠民于甘,是我们的天职。更何况,我们又有多大的牺牲和损失呢?但是有的人却连这种“惠而不费”的事也不愿做,还说“多管闲事,多吃屁”。人民来办事,他们耷下脸来,不理不睬,甚至连多讲一句话也不愿意。这些人就是纯粹的官老爷。古人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多做一些,人民又怎么会忘记你呢?  相似文献   

17.
以贤为宝     
《史记》田齐世家:威王二十四年,与魏(惠)王会田(畋)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魏自惠王迁都大梁因一号为梁)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君)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  相似文献   

18.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9.
常省吾身     
高占祥 《共产党人》2006,(10):23-23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先人,十分重视自省,主张用自省的方法,对自己的道德表现作出评价,从而改正过失,鞭策自己。古人有许多关于自省方面的论述,今日读来仍醒人心目。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意思是看见贤人,便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要自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教师传授…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修辞的基本要求是“达”: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什么是“达”呢?达者,通也、畅也、晓也、彻也。所谓“辞达”就是要求言辞准确、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