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代表国民党在新竹县参选的邱镜淳,以“两岸和平经贸松绑、推动三通直航观光”为八大竞选主张,获得127892票,成为得票数最高的“立委”当选人。邱镜淳长期关心两岸经贸发展,主张两岸开放,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直肮观光,并表示希望藉由三通直航,以便利台商经贸活动,加速开放大陆观光客去台观光,  相似文献   

2.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37-39
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愈发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台湾经济已与大陆休戚相关——双方不仅将共享经济成长的果实,相对地,也将共同承担外来的负向经济冲击。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经济形势都相当严峻,两岸经济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以“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两岸经贸论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举办,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闻回放     
《台声》2009,(1):4-9
贾庆林: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台湾缓解经济困难,王毅: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9项共同建议,国共两党欢迎见解不同人士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3,(2):17-17
1月30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北办事处正式成立,成为在台设立办事机构的首家大陆经贸社团。两岸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的实现,是两岸恢复经贸往来3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加强业界交流、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台当局将强化依托大陆发展经济,他们可能将采取以下大陆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台声》2013,(3):38-38
通常来讲经贸往来合作或经济协议的签署,“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是其基本原则,是共同遵守的规则,若无互惠互利,则合作协议难以签署,合作难以进行。但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有其特殊性,是一个尚未统一的围家内部丽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在经济规模上“台湾小,大陆大”,在遵守与体现“互惠互利”原则的同时,大陆考虑到台湾的经济困难与实际需,  相似文献   

7.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8.
张五岳 《台声》2011,(3):34-34
2011年可以说是两岸和平发展重要的一年。就经贸层面而言,两岸都面临物价上涨通胀阴霾笼罩,大陆的“十二五规划”正式出炉,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k)后续协商的成效,将是今年两岸经贸互动最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9.
为因应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各自对自身经贸法律、法规中与WTO规则及入会承诺不相吻合之处作了大幅的调整。为利用WTO这一经贸平台,台湾当局被迫对其限制性的大陆经贸政策法规作了一定的松动,基于持续保障台商投资利益的需要,大陆涉台经贸立法体系及其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入世后大陆与台湾一般性经贸立法和专项性经贸立法的调整态势将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但入世并不能使两岸一般性经贸立法达到完全的统一,由这种差异及缺乏制度化的沟通管道而引发的法律症结仍将困扰着两岸的经贸交流。现阶段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法规仍存在诸多限制,而入世后大陆经贸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使得台商将面临外商更强劲的竞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朱磊 《两岸关系》2006,(4):35-37
台湾当局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策略是“深耕台湾、布局全球”。该策略提出于民进党执政之后,主要是为取代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以大陆为腹地的“亚太营运中心”经济发展策略而提出的。但这种经济发展策略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不断变化,对两岸经贸往来的态度由最初的较为积极转向完全消极  相似文献   

11.
张莉 《两岸关系》2013,(1):37-39
2012年世界经济呈现低迷走势,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贸易投资进入低潮,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3.1%。台湾属于外向型经济体,除了世界经济的影响外,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在其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大陆经济的减速及台湾经济结构固有的问题,也使得2012年台湾经济呈现"内外皆冷"的现象。虽  相似文献   

12.
消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大陆配偶取得身份证时间将缩短;大陆将为台企融资1600亿元;港府创造就业惠及大学毕业生;台劳务部门促企业以培训代裁员  相似文献   

13.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4.
柳英 《台声》2009,(12):17-18
2009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后续效应的影响,两岸经贸也受到一定冲击,两岸贸易额大幅下降,台湾对大陆投资骤减。与此同时,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重大进展,逐渐走向常态化,为今后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打下一定基础,也有利于台湾尽早摆脱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两岸经贸交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台声》2001,(2):19-20
2000年,两岸经贸往来走出多年徘徊与停滞不前局面,再度出现新高潮,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均出现大幅增长,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新的投资主体。2001年,在两岸即将加入WTO,两岸市场扩大开放及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两岸经贸交流掀起新一波热潮  在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后,虽然两岸关系重陷僵局,进入"新冷峙状态",但却出现民间往来热与经贸交流热。一年来,台湾工商界以及前财经官员等纷纷赴大陆考察与交流,各种经贸交流会与洽谈会等活动十分频繁。不论是台湾同胞赴大陆…  相似文献   

16.
孙兆震 《台声》2002,(8):14-15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20多年,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尤其最近几年,无论是两岸贸易,还是台商赴大陆投资,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经贸纠纷,并且纠纷的复杂程度升高,解决难度加大。两岸经贸纠纷如何解决,成为两岸工商界人士尤其是台商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长博士。他认为,仲裁是解决两岸经贸纠纷的一条快速、有效途径。据王生长介绍,目前解决两岸经贸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双方当…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两岸经贸成长惊人,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顺差来源。两岸经贸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亦是一个可以发展得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领域。因此,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尤其是经贸关系如何发展,颇受两岸同胞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8.
赵楠 《两岸关系》2010,(5):43-43
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和两岸经贸往来的热络,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瞄准了大陆这个需求庞大的市场,来行销旗下的商品。今年4月,台湾烟酒公司旗下的优质商品——玉山高粱酒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特许展上亮相,迈开了台湾烟酒公司旗下商品行销大陆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两岸经贸交流在强劲市场动力和大陆鼓励政策推动下,发展迅猛,远远超过两岸各自经济发展速度。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为主线,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两岸经贸交流发展格局。一、两岸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两岸关系》2006,(4):14-16
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将是未来两岸经贸政策新思维与新作为”的“新大陆经贸政策”,被舆论称为“戒急用忍”政策的“还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