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对当下中国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讨论颇具意义。从国家与社会的相关关系上考虑,美国国家治理可归结为"弱耦合"型治理模式。此种国家治理模式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完成构建,即多元国家治理价值体系的认同性作用、复合国家治理权力结构的嵌入性优势、多效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渗透性发挥。美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弱耦合"特征首先体现在"耦合"上,其次体现为"弱关系"。"耦合"包括国家治理结构上的耦合和国家与社会间的耦合。弱关系是指在美国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下,治理主客体之间存在丰富的弱相关关系。最后,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同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设计悖论,即保护少数人的精英倾向和地方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对当下中国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讨论颇具意义。从国家与社会的相关关系上考虑,美国国家治理可归结为"弱耦合"型治理模式。此种国家治理模式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完成构建,即多元国家治理价值体系的认同性作用、复合国家治理权力结构的嵌入性优势、多效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渗透性发挥。美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弱耦合"特征首先体现在"耦合"上,其次体现为"弱关系"。"耦合"包括国家治理结构上的耦合和国家与社会间的耦合。弱关系是指在美国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下,治理主客体之间存在丰富的弱相关关系。最后,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同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设计悖论,即保护少数人的精英倾向和地方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曾经是一个长期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国家,然而却在国家遭遇巨大经济危机的时刻,选出了一位黑皮肤的总统.奥巴马的当选,无疑是"美国梦"、"美国价值"的胜利.美国梦、美国价值为不同阶级、不同族群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既属于个体、又属于群体和国家的极具生命活力的共同的民族意识形态纲领,它询唤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成为、内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国家建构可以分为内生性国家建构和外生性国家建构两种类型,早期西方发达国家遵循的是经典的内生性国家建构模式,而冷战后的"失败国家",大都是在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干预下,实施的外生性国家建构模式。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建构输出,对处于"后冲突"或"后战争"状态下的"失败国家"的国家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伊拉克的国家建构,非常典型的体现了美国新自由主义国家建构输出的范式演变和路径选择。全面总结美国国家建构输出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国家建构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输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形式存在,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起到重大的作用。大陆扩张时期,区别于欧洲的先进的"共和民主制"政体成为美国在美洲扩张的旗帜;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理想主义"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力图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冷战时期(1946—1991)"自由"、"民主"是美国"遏制"和铲除共产主义的工具。冷战后,美国更加重视以"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整合(integrate)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价值观输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明冲突论":亨廷顿为美国构建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化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文化策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策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文化为出发点,以国家意识形态为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最终归宿,为美国及西方实现"后殖民主义"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质上是为美国构建的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以达到美国重建世界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危机意识的相对滞后、流感袭扰使民众陷入"警报疲劳"以及国家卫生战略存在的不足,均为美国民众淡薄疫情防控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恶化、经济压力骤增以及领导人自身的政治考量等,都深刻影响美国疫情防控的成效和前景。在疫情"政治化"以及"选情优先"的抗疫策略影响下,美国总统、民众乃至国运都可能在经历"大考"。  相似文献   

11.
从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来看,美国将继续贯彻以反恐防扩为重点的全球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中国虽然是最重要的"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国家,但不是敌人.美国要塑造这些"路口国家",防止它们选择同美国敌对的战略.美国对华战略仍然是以合作为主,同时辅以防范和牵制.  相似文献   

12.
ADR的实践古已有之,但ADR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ADR在美国兴起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不断发展,尤其是调解制度和仲裁制度的发展大大缓解了美国的"民事司法危机"。美国发展ADR的经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各自发展出了不同模式的ADR。当前,ADR已成为世界纠纷解决的一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军用侦察机是国家航空器.依据国际法规范,国家航空器在专属经济区上空不享有随意飞行的权利;国家航空器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他国领空;违法飞行的国家航空器,不应享有主权豁免.美国应对其在"南海撞机事件"中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正>13国据预测,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30年,"超高龄"国家数量将升至34个,目前只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现役"的"超高龄"国家。希腊和芬兰明年步入,然后是法国、瑞典、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国家。美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总的特点是"强政府-强市场"的均衡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是其鲜明特点,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良性互动确保了美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的全球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号称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汽车业理所当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如今美国汽车业却风光不再,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面临着销售量下降和信贷紧缩两道"紧箍咒",出现了生存危机。"三巨头"的老总去年底也被迫两度前往华盛顿国会山讨"救济款",但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遭到政客、媒体和公众的一番痛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秩序面临多方挑战;为维持和巩固现存世界秩序,除加强传统盟国关系和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外,美国将"关键国家"这一传统地缘战略概念运用于其维持现存世界秩序的努力,并按一定的标准确定所谓的"关键国家";加强与"关键国家"的合作逐渐成为美国维持现存世界秩序的重要战略路径,而就如何加强与"关键国家"的合作而言,美国的战略思路也日渐明晰。  相似文献   

18.
书斋     
《小康》2013,(6):95
《美国是一个商标》作者:(加)卡勒·拉森出版时间:2013-04-01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我们能卡勒·拉森和他的"文化干扰者"伙伴们认为"美国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价值千亿的商标。"卡勒·拉森致力于用改变信息流的方式阻止"美国"的品牌知名度;机构行使权力的方式;电视台运行的方式;事物、时尚、汽车、运动、音乐和文化产业设置的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美国。统计显示,黑人和拉美裔等少数族裔是此次疫情受创最重的群体。贫困、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和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是其症结所在。此次疫情是否会成为美国"浴火重生"的契机或者沦为《大西洋月刊》所说的"失败国家",尚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疫情将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格哈德.克格尔著,萧凯、邹国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冲突法的危机》是当代德国国际私法一代宗师格哈德.克格尔教授评论美国冲突法革命的经典著作,是作者1964年在久负盛誉的海牙国家法学院的同题讲演。在该讲演中,克格尔教授批判了晚近美国冲突法理论的政治化倾向,站在传统欧陆国家私法的立场上回应了美国冲突法学者的"颠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