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伴随人类科技进步三大标志的“核时代”、“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相继出现的伟大世纪。如今20世纪很快要降下帷幕。此时此刻,人们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跨世纪最重要的全球问题?最多的回答是:发展。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瞩目的发展?最多的看法是:中国。显然;世界各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在诸多全球问题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的发展问题,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全球来看,当今各国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整个世界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问题,但当代中国真正迈上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公司美 国在线公司和全球第一大媒 体公司时代一华纳公司宣布合并,组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公司合并,也是新千年伊始的第一起强强联合。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里程碑”,“可能是因特阿社会发展至今最为重大的事件”。 在合并后将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美国在线公司董事长凯斯说:“因特网大公司与媒体大公司合并,这还是第一次。”他说,两强合并将创建“因特同世纪里第一个媒体和通信公司”,将利用因特网的急剧增加,“发动下一次因特网的革命”。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杰…  相似文献   

4.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开创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哲学大纲》的特色在于运用了“以西释中”的诠释框架,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得不然”的,但《中国哲学大纲》的内容、语言等则是中国的,体现出中国哲学的本土特色;《中国哲学大纲》虽然也阐释了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论、致知论,但核心是人生论,包括人性论、天人关系论等,为我们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伍立杨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马...  相似文献   

6.
刘斌 《民主》2011,(11):43-44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深情地赞美南京城:“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相似文献   

7.
熊炜 《党政论坛》2009,(4):28-29
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关系:1980年代的逐渐升温:1998年构建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确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丽珠 《学理论》2008,(15):46-46
1986年10月,邓小平将一张蓝色印钞纸当作礼物赠送给来中国访问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范尔森先生。在那张蓝色的印钞纸上,正面印着“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创制年份:1984年11月、面值50元、发行额5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股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用这样一个举动告诉世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健康     
1990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52周年座谈会上,傅斯年说出这样一番妙语:“梦麟先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元培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先生,但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两位先生办事,真不敢恭维。”一旁的蒋梦麟插话道:“孟真,你这话对极了,  相似文献   

12.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13.
1+1=?     
“一加一等于几?”有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等于二!”一个年轻人干脆利落地说。众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真是太不稳重了!“关于一加一这个问题吆,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应当慎重地研究研究再考虑下结论。”一位显得非常老练的先生很严肃地说。众人尊敬地点头.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很认真地告诉提问者:“一加一,看来不会等于一。”又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更认真地说:“似乎也不会等于三。”三个月了,那位先生终于说出了他研究的结论:“从原则上讲,一般地说来,一加一大概等于与这位先生相比,那位年轻人显得多么不慎重、不老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即将过去,我们正期待着迎来21世纪的晨曦。刚刚庆祝完50华诞的新中国,在未来关键的50年,将会踏上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之路。那么,对世纪的前半叶,中国将实现什么新目标呢?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50年制定的伟大战略构想。新“三步走”战略是对大“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未来五十年目标、任务和阶段的进一步明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下一个世纪中叶,至少100年的时间内,中国都将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路怎么走?邓小平高瞻远瞩,设计了著名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即:…  相似文献   

15.
何物“大师”!逸竹94年11月8日出版的《北京图书信息报》208期上,头条信息是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的出版,称之为“艰难创世纪,谁领百年风骚”;副题日:“为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重定座次”。这被海南出版社“重定座次”,或者说“新近加封”的二十...  相似文献   

16.
张扬楼材 《学理论》2009,(30):203-204
国学自二十世纪初创制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就从未统一过。目前仍有学术市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汉学”、“儒学”、“经学”、“孔学”、“中国传统文化”、“国粹学”、“国故学”等等。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来看,其中大多数观点都有一定的狭隘性。而真正国学(或称“中学”、“汉学”),应是代指中国古代文化全体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年轻的一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党的…  相似文献   

18.
一位外国人,获得了北京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5月19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Ameco)德籍总经理克劳斯·斯塔施密特先生,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手中,接过了“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获奖证书(见压题照片)。 Amerco,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德国汉莎航空合资经营的飞机维修企业,它承担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和国内外40多家航空公司在北京过站的飞机机务服务,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飞机维修公司。 斯塔施密特先生1942年生于德国杜赛尔多夫,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汉堡大学,又在Aach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4月出任Ameco公司总经理。由于德国人口政策、企业管理方式与中国截然不同,因此,Ameco的“计生办”也曾一度被“撤销”。斯塔施密特先生到任后即表示:“作为总经理,我将全力支持你们的计划生育工作。”1994年底,Amecor的计生工作果然从“二级达标单位”升到“一级达标单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对我们民革是巨大的鼓舞。 中山先生毕生“致力国民革命,”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2-34
沈士远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一个雅号,名曰“沈天下”。据著名历史学家谢兴尧先生在《红楼一角》中回忆:当年沈士远先生也是他的老师,记得当时师生们都称沈先生为“沈天下”。“啥叫沈天下呢?因为预科里的国文功课,最重要的有两门,一是‘国故概要’,一是‘文论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