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一针见血地指明了这部反面教材的要害,深刻揭露了它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水浒》百般美化宋江,十分憎恨方腊。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方腊不投降,不仅反贪官,更要  相似文献   

2.
某地一官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原来贪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啦!  相似文献   

3.
贪官不会给自己造“谣”的 ,可有些话都是一些贪官们被揪出以后的“自白” ,颇能代表贪官们的共同心态 ,且已被广泛运用 ,形成了特指 ,具备了“谣”性。请看 :一位“县委书记”这样交待 :他上任仅一个月 ,就赶上过春节 ,不经意间收了10多万元的“礼” ,他感叹道 :“在这个位上 ,虽累了点 ,但没想到更来钱。”于是传播开来 ,成了一些权要们相视一笑的心照不宣。前两天 ,福建公示了一位贪官的五言 :“当官不发财 ,请我也不来 ;当官不收钱 ,过后没本钱。”胡建学被查出来时 ,有一句话让人直呼“真理” ,就是“当官当到我这个级别就没人查 ,也…  相似文献   

4.
是“提篮人”造就了贪官,还是贪官培养了“提篮人”,正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难以回答。反腐败切莫轻视了这些“提篮人”,因为他们掌握着贪官们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6.
提起刘青山,张子善,很多人都知道,这是1952年元月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处以死刑的两个贪官。提起原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平易杰,人们也并不陌生,他于1995年5月,因长期租用高级轿车,而丢了“乌纱帽“。可是,若问举报这三个贪官的人是谁,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本文所介绍的,就是扳倒这三个贪官的人,他叫李克才。  相似文献   

7.
最近,贪官李纪周在狱中自任反面教员,现身说法,到处亮相。不过看看他的几点“体会”,也流于一般。特别是他重复了那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就是“放松学习”“法治观念淡薄”,他这样说难免让人质疑堂堂公安部副部长为何竟是法盲。说来也怪,现在就有人认为这“忽视学习”“法治观念淡薄”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有的报道还一本正经地指责这种“高官法盲”。我对这样的说法一向持怀疑态度,我不相信这类人是不懂法才犯了罪的,假法盲,真贪官而已。全国每年成千上万大小官员落马,这些人基本上是经过文化考核选拔的,且现职官员的学历远远高于过去(虽然有水…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知道自己要被执行枪决时,放声大哭,张子善呜咽着说:“照个相吧,最后一张了,给人留有教训”。人称“当代刘青山”的贪官阎健宏,其“遗言”颇有点哲理:“我失去了一切,人生价值等于零”。  相似文献   

9.
贪官郑法忠聚敛钱财的手法并不高明,且近乎无赖。他凭着任县长靠权威,瞅准机会多捞一点;当人大主任发余威,死皮赖脸多要一点;案发被查,退赃时心存侥幸,挤牙膏式少退一点大肆敛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反面教材。为此,人们又称他是“三点”贪官。  相似文献   

10.
自王昭耀被“双规”以后,有关他的传闻便在媒体间、社会中沸沸扬扬,甚至还出现了他与妻舅“共享情妇”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无意探究这些“故事”的真伪。我们觉得,在王昭耀站在被告席的时候,我们不应只是为又一个贪官被揪出、我们的反腐斗争又取得了一个胜利而欢呼了事,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思考,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造就”了王昭耀一类的贪官。是缺乏监督?放松了对官员的教育?还是贪官不懂法?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防止腐败的产生?这是我们眼下最应该去想、去做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日前从有关媒体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说的是西欧某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将本国大大小小的贪官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让全球的人们都了解其恶劣的贪污丑行,接受公众谴责和舆论监督。这则消息读来让人颇多感触。当今时代,被人称为网络初始化时代,互联网成了真正“网络天下”的传媒。那么,何以会让贪官们到网络上去“威风”、“时髦”呢?记得中国有句古话:“人要脸,树要皮,烂谷草都要敷稀泥。”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声”问题。由此,足以看到人们对名声的重视,以及舆论对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违法乱纪,似乎不怕这,…  相似文献   

12.
雪川 《现代领导》2014,(12):47-47
狗很善于寻找自己逃跑的道路,一有空子就钻进去了,关起门来就可以让它无空可钻,无路可逃。雍正是一个“打狗高手”,他治理贪官的时候,采用关门打狗的手段,先让贪官无路可退,然后再算账,最后让贪官陷入死亡之地。  相似文献   

13.
贪官郑法忠聚敛钱财的手法并不高明,且近乎无赖。即:任县长靠权威,瞅准机会多捞一点;当人大主任发余威,死皮赖脸地多要一点;案发被查,退赃时心存侥幸,挤牙膏式地少退一点。因此,人们又称他是“三点”贪官。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有腐败的思想没有腐败的行为,只能说他思想不纯,古人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一个人有腐败的条件,但他思想上过硬,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就不会成为一个腐败的人。如果一个人无限的欲望没有遏制,有限的手段又没有限制,腐败就自然要发生了。所以说反  相似文献   

15.
贪官的忏悔不管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我们千万不要一笑了之,而是要把贪官在“新八股文”忏悔书里“阐述”的制约贪官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和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周年丰 《政策》2006,(9):59-59
近日,省委领导召集今年上半年新提拔的厅级干部集体谈话,并一同观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片。另有三位代表发言,表示今后要更加勤政廉政。我们应该相信,这批厅级干部是合格的,没有“带病上岗”的情况。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过去没有病,不等于今后也不会害病;同理,一个党员干部过去合格,也不等于往后永远合格。中纪委曾推荐过一部电视片《廉吏于成龙》,相信大家都看过。此公曾在湖北黄州做过刺史,今天重来回味,可以史为鉴。再看和坤,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由于脑瓜子十分聪明,倍受清王朝的青睐。他开始以反贪官出名,后来却成了乾隆时期的特大贪官……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纵观当今一些贪官司走上断头台时,总是痛哭涕零:“都怪我当初被人拉下水”!言下之意:没有人去“拉”——送钱、送物、送美女,他是不会上当而“下水”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贪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携卷巨款潜逃海外,且负案在逃的贪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媒体称,近年来因经济问题而携款潜逃的贪官达4000多人,被卷走的公款高达50多亿元。“贪官外逃”,已成为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新动向;缉拿外逃贪官,也已成为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19.
徐斌 《就业与保障》2008,(10):30-31
明星官员不少,但明星官员堕落成一个省里第一贪官的却不多,谢明中算是其中之一。随着谢明中的落马和对他的一审死缓判决,一个“明星官员”如何堕落成海南第一贪的轨迹愈加清晰,循着这些蛛丝马迹,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谢明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0.
老少贪官     
近读鲁迅《夏三虫》,迅翁说:“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交白卷。我便只得回答:跳蚤。”掩卷沉思,我突然想到,如今老贪官“老当益壮”,越老越贪,少贪官“豪气”冲天,“魄力”惊人。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两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不准弃权,非“爱”一个不可,我便只得回答:老贪官。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我一个也不爱,还恨得咬牙切齿。平心而论,老贪官、少贪官都不是好东西,一个也不能饶恕。可相比较而言,少贪官更为可恶,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