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0,(10):72-72
上海 蒋人杰(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同舟共进》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组以“知识分子,你在哪里”为主题的文章,针砭时弊,发人深思。其中裴毅然先生《“延安一代”的代际人生》,解析1900-1925年出生的一代红色知识分子,抉微扼要,透辟之至,与其前评论当今知识分子之数文相映衬,予人启迪尤多。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重磅文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经典力作,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六个重要方面,故被外界称为“邓六条”。  相似文献   

3.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4.
“土气”辨     
日前,在《北京日报》杂文专栏上读到资深杂文大家高扬同志《喜读三篇短文章》(三篇短文均登于199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专栏),其中一篇与“土气”有关,读来心生联想,也想就“土气”问题说上几句。该文题为《地毯与地坝》,写的是“某乡农民有事去找乡长,都习惯地站在办公室门外与乡长谈话。何故?脚上有泥的农民自爱、知趣,怕进去会弄脏了地毯。乡长大人的办公室不姓‘乡’,不姓‘土’,而姓‘香’,姓‘洋’;桌是老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我应邀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大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发表过一篇演讲,题为《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我在那篇演讲里指出,美国的所谓“新经济”基本上是由股市泡沫和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构成的虚拟经济,因而基本上是一种“赌博资本主义”。它  相似文献   

6.
1895年2—3月间,恩格斯为在柏林出版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是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的最高思想成果。1986年第一期《社会主义研究》上,刊登了王克安同志的《恩格斯“政治遗嘱”的命运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前途》一文(以下简称《命运与前途》),指出应对“导言”高度重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晚年如何看待合法斗争、“导言”的本意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能同意《命运与前途》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委统战部把“同心谱”征文活动列为1995年加强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全省各级统战部门共采写稿件100余篇,经省委统战部审定后向《光明日报》社寄送稿件50篇,有7篇稿件被采用,其中5篇被刊载在“民主与团结”专版头条位置。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9,(3):57-57
在海峡对岸,有一本由河南省鄢陵县籍台胞们于1983年9月在台北创办的《鄢陵杂志》,成为近来鄢陵乡亲的一座“金桥”。杂志乡音俚话家常,诗词文章叙真情,内容朴实无华,充满了浓浓的乡韵、乡音、乡情,使读者爱不释手,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沟通的“金桥”,深得乡亲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我在1999年4月和2001年2月、5月、12月先后以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为题撰写的四篇论文(以下简称《一论》、《再论》、《三论》、《四论》)里,均曾就物质生产萎缩、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恶性膨胀为内容的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亦即虚拟经济做过说明。现在根据最新材料,对美国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在《定势》篇中论述了风格与文章体裁的关系,在《时序》篇中论述了风格与时代的关系。在《风骨》篇中刘勰则对风格提出了一项最基本的要求:“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即要求文学作品的风格做到“蔚彼风力,严此骨鲠”,表现出“文明以健”、“符采克炳”的特征;并对这一风格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其他小宗和亲族。“亲亲”之意是这些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1963年冬,毛泽东年届七十,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当然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家诗人自身的审时度势,在领导“反修”斗争的日理万机之中仍亲自编辑《毛主席诗词》。之前的1957年和195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曾先后出版过《毛主席诗词讲解》之类的书籍,只是将1957年春《诗刊》创刊时发表的毛的旧体诗词18首。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10,(2):56-56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内容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内容包括“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内容要求是“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基于此,本框重在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析法,增强在复杂事务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六月号的《河北文艺》,发表了一篇文艺短评,叫做《“歌德”与“缺德”》。文章虽短,内容颇多。其论述之武断,态度之高慢,威吓之严重,谩骂之随便,是不能不使人另眼相待的。粉碎“四人帮”至今,时间将近三年。三年来,在毛主席“双百”方针指引下,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艺工作者勤奋热情,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文艺刊物如雨后春笋,生机蓬勃,充满朝气;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开展得广泛而又深入。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2月 17— 18日 ,南京政治学院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 15 0余篇 ,有 71篇论文参与大会交流。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军院校政教室主任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培训班”学员参加了研讨。总政宣传部院校局的领导 ,《求是》杂志、《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和记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紧紧围绕十六大报告的主题 ,深入学习研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探讨了贯彻十六大精…  相似文献   

18.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9.
两个“论关系”之比较汪晓红40年前,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提出了《论十大关系》。1995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比照这两篇风格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2,15(5):30-31
近读池田大作《我的人学》中的一篇散文《忠实于自己》,有感于这篇文章对忠实观的探究涉及到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专门作一些议论。一中国古代哲人十分重视“忠”的问题,《忠经·天地神明章》就明确提出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的命题,认为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忠是人的行为和伦理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它更大的了。“忠”确是与“善”的行为(伦理行为)紧密相连的,孟子就说“教人以善谓之忠”①。“忠”是儒家鼻祖孔夫子学说的精髓之一,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②孔子认为,人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