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6月,我奉命调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任《抗敌报》编辑。军部驻皖南泾县云岭,政治部驻云岭附近的汤家村。宣传部有10多人,部长是朱镜我,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当时,我除了编《抗敌报》之外,还要帮助军部直属政治协理  相似文献   

2.
三解临沂之危壮本军之誉 57军长江两岸防御战后,因损失重大,军部移驻淮阴,111师驻宝应,331旅662团在昭关坝一线布防,阻止日军沿大运河北犯。112师到海州、灌云一带整顿。 111师利用战斗间隙整军,撤换扬州作战不力的团以上主官。兔去邱立亭333旅旅  相似文献   

3.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南昌市象山南路三眼井友竹路7号,原为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建于1915年,内有两栋两层楼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整个旧址占地面积为2350.3平方米。南昌新四军军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新四军的诞生地。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扎在此并正式对外办公。军部在南昌期间,成功组建了新四军并指挥开赴华中敌后抗战,使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汇聚成一支英勇的新四军部队,成为活跃在大江南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军。旧址还是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所在地。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分会、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同时在南昌成立。同年4月4日,军部离开南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从东书院街的危家大屋移驻于此,直到1939年3月南昌沦陷前夕才撤离。  相似文献   

4.
三闯金门岛     
驻厦门的第三十一军,有一个特殊的侦察排,叫水排。全排38人,都是从军部侦察营精心挑选出来的强手。排长纪瑞瑄曾三次越海闯金门岛执行任务,是威震敌胆的传奇英雄。  相似文献   

5.
正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除主体纪念馆外,还有军部礼堂旧址和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曾山旧居等。在建筑风格上,除主体纪念馆为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外,其余均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茅草房。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暨中共中央华中局移驻盱眙黄花塘,直到抗战胜利,历时两年零八个月。这是新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三七年十月至翌年五月,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的红军游击队五千四百多名指战员,下山集结点验,编入新四军第二、三支队第三、四、五、六团和军部特务营,经整训后,北上皖南抗日前线。同时,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成立新四军福州办事处、驻岩通信处(二支队龙岩白土留守处)、三支队崇安留守处、三支队六团宁德留守处等公开合法机构。福建党的主要负责人王助、范式人、谢育才、魏金水、曾镜冰、汪林兴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泉州事变”发生后,经我们巧妙的斗争和新四军福州办事处王助同志的据理抗争,终于在事变后约一个月,由钱东亮驻泉旅部派出车辆把我们全体同志送到福州洪山桥,福州办事处传达军部对我们支队的命名:“新四军军部特务大  相似文献   

8.
1941年1月1日深夜,刘少奇正准备上床就寝,机要员送来新四军军部急电。电文说:“我们决定全部移苏南。”此电是发给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告诉刘少奇、陈毅的。刘少奇看了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项英终于同意率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转移了。担心的是,现在向苏南转移能安全吗?长期以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驻在皖南任县、繁昌一带纵横不到100公里的狭窄地域,北临长江,和日伪沦陷区,东、南、西三面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监视着。中共中央鉴于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的险恶处境,三令五申要其北移。项英由于受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对中…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从云岭驻地出发,开始奉命北移。1月6日,当部队行至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指战员英勇抗击,与敌人激战七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  相似文献   

10.
率军部移驻南昌 1938年1月4日凌晨,大雾迷漫,武汉三镇笼罩在巨大的雾幕之中。 9时30分,晨雾退去,天空仍然一片灰蒙。一辆黑色军用轿车,风驰电掣般开到汉口招商局第二码头,两位中年军人走下车来。 这两位中年军人,就是叶挺和项英。 今天,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医务处的大部分人员移驻南昌,在那里组织指挥各省红军游击队向蒋介石指定的皖南歙县岩寺集中改编,开往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1.
静谧的夜幕下,寒风呼呼地吹着。 红岩嘴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的竹篱笆墙内有全幅武装的警卫在巡视着,红岩村内显得气氛紧张。 三楼机要电台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监听着,希望能再次收到来自皖南新四军军部的电波 这是1941年1月17日之夜。 红岩的全体党员都集中在办事处大楼二楼的过道上,静静地等待着。 不祥的征兆越来越强烈,几乎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自从得知新四军军部北上抗日途中被国民党七八万人围攻的消息后,同志们就一直关注着局势  相似文献   

12.
在著名革命老区武夷山下坑口的长涧源纪念亭、市郊鸡公岭纪念碑、列宁公园闽北烈士纪念亭,曾安放过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陈昭礼、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的忠骨。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在南京达成协议,将留在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除琼崖游击区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尔后移至江西南昌和皖南岩寺。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冬,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成立,1938年1月移驻南昌。新四军全军辖4个支队,其中第二支队由闽西、闽粤边、闽赣、浙南4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这支武装力量,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策划已久的皖南事变终于发生了。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奉命北移,分三路纵队前进。新二支队的老三团、新三团,军部的司、政、后机关和教导纵队等为中路纵队。早在3个月前,叶挺军长意识到形势的恶化,特意把主要从闽西出来的红军指战员组成的老三团,由铜陵县凤凰山调回云岭军部附近的北贡里一带,负责保卫军部,直接保卫军部的是该团二营六连。此时,六连作为中路纵队前卫尖刀连,肩负着保卫军部和夺关开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邵源 《廉政瞭望》2004,(5):34-34
近读一则史事,不由沉思良久。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慰问驻棘门、灞上和细柳三方守军。在前两军中,将军以下大小官兵都立马迎送,极尽热情。到了周亚夫将军统领的细柳军部时,只见官兵在操练,不仅没人来欢迎,而且按军令限制御驾车马在军营奔跑。文帝深受震动,赞不绝口:“这个人算得真正的将军了。”  相似文献   

16.
率领军部移驻南昌 新四军筹备处1937年10月底在武汉成立.项英12月23日从延安抵达武汉,在新四军筹备处一共12天,除和5个红军游击队的负责人或代表商谈改编、集中事宜外,还多次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会议,给中共中央书记处、毛泽东、张闻天、中共中央三次发电报请示汇报新四军编制与干部配备问题,催调来新四军的干部.纷繁的军务、党务,使项英废寝忘食,忙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7.
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迁至皖南后,驻江南的第一、二、三支队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驻江北的第四支队隶属第五战区。国民党军事当局指令新四军的作战任务是:在苏南、皖南、皖中敌侧后进行游击战争,破坏敌交通,袭击敌人,牵制敌人。划定新四军的活动区域是:南京、江宁、镇江、句容、溧水、高淳、丹阳、当涂、芜湖、繁昌、铜陵、南陵等日伪统治中心和狭小地区,东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仅五六十公里,并一再下达指令不准  相似文献   

18.
一九四○年三月二十日,青阳地下县委书记沈鹰同志满足了吴家元同志和我的要求,写信请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同志介绍我俩到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第二大队第四队(政治队)学习。从这时起,吴家元改名吴江潮;我原名杨擎宇,改名杨钢(后又改用现名)。四队驻在泾县中村的董家祠堂,后移驻武朝门九祠堂内。门前有条小河,自西向东流入青弋江;四面背山,绿树成荫,景色优  相似文献   

19.
王荫 《党史纵览》2006,(6):27-29
1942年3月,为躲避日军的"扫荡",新四军军部迁往苏北地区的陈集乡停翅港,各直属机关分散在周围居住.新四军军部医院住在离军部三里多路的北边侉周村贾周庄,医院各科室都分散住在群众家里.贾周庄有户农民叫贾大茂,家有三间堂屋和两间锅屋.在医院总务科安排下,他家西房内住进了一位怀孕的新四军女同志.东房里住的是贾家勤劳善良厚道的媳妇贾张氏,人称贾大嫂.  相似文献   

20.
周鹏 《党史文苑》2005,(9):36-39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央决定将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2月27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该军无军长)和豫南游击队代表张明河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并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