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名叫《秋菊打官司》的影片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在国内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见本刊1993年第1期相关文章)。这部第一次以“民告官”为主题的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叫秋菊的农村妇女,因丈夫被村长殴打致伤而四处告状。为了坚持要“有个说法”,她甚至要状告公安机关,选择了中国百姓通常视为畏途的举动——“民告官”。身怀六甲的秋菊往来奔波于公安机关与法院之间。她那纯朴、刚强的性格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人们在感叹之余,忍不住会问:在中国,“民告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会昌县,当农村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想为自己讨个“说法”时,他们不用象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那样一次次老远地跑到县城甚至省城去告状,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苦不堪言,而只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官司打完,因为这里有个流动在乡下的“包公”,这就是会昌县人民法院“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巡回法庭”。 会昌县是贫困老区,全县12000多残疾人绝大部分生活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农村,他们劳动就业机  相似文献   

3.
龚云 《时事报告》2014,(7):33-34
当前,特别是在基层,人情与制度的矛盾,集中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困境,电影《秋菊打官司》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为什么秋菊最后要撤诉呢?赢了官司,输了人情,最后在村子里就待不下去了,就无法面对父老乡亲和熟人了。秋菊打官司是为了“要个说法”,她并不想撕破脸皮、伤了感情。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时时讲关系,处处讲人情,尤其在基层感觉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死亡之约     
仲秋8月,江汉平原正值稻谷收割季节。 这天清早,周小龙应约前来帮嫂子秋菊去收割田里的稻谷,见大门关着,喊了两声“嫂子”,不见回音,用手一推,大门轻轻地开了。他拉亮电灯,堂屋里顿时明亮起来。突然,地上的一串串血迹映入他的眼帘,血迹是从秋菊的卧室里滴出来的,房门大开着。他感到奇怪,连忙拉亮卧室电灯,顺着血迹往里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秋菊一丝不挂的仰天倒在床上,两眼大睁着,死死地盯着天花板,口里竟含着一截指头! 周小龙突然惊叫一声:“杀人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卷首语有学者曾在本刊发表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不是法治经济。”到底是“法治”经济还是“法制”经济?这涉及到对“法治”和“法制”的涵义,“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法治”和“法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理解。令我们非常感动的是,这个问题引...  相似文献   

6.
张深远  王秀萍 《前沿》2005,(1):121-123
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类型归属 ,探讨了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以及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路径 :实现“两个结合”、“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提出了必须强化“三个公安”建设。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强化政治建警,建设“人民公安”;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公安工作,强化法制建警,建设“法制公安”;用严格的教育训练打造公安民警,强化素质建警,建设“素质公安”。  相似文献   

8.
裴军 《人权》2003,(4):54-55
日本国会通过“有事法制” 借伊拉克战争和朝鲜核危机的“东风”,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众参两院先后以绝对多数的高支持率通过了讨论长达26年之久的“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至此,日本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有事法制”,此举标志着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廷勇 《前进》2003,(9):12-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关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法制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开创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  相似文献   

10.
国徽在上     
15年前,中国导演张艺谋拍摄了一部让西方人拱手把大奖颁给他的影片——《秋菊打官司》:因为村长踢了自己男人的下身,一位倔强的中国农村女子立志要“讨个说法”,让村长认错道歉。  相似文献   

11.
法制(相当于英文的Legalinstitution),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相当于英文的Ruleoflaw),是指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原则的治国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很少使用“法治”这一术语,而使法制的含义包括了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用法制这一术语来表示属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法律现象,既不利于法律思想的交流,也不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更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因此,应正确理解法制与法治的联系和区别,不应再把“法制”与“法治”相混淆。法制与法治的联系表现为:法制是法治的必备前提和基础,没有法制,则法治失去依…  相似文献   

12.
试论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是法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而我国现阶段法律信仰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要加速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培植公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孙娟 《民主与法制》2007,(6X):33-34
最近.一起由河南省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为农民临时工李良丽成功讨回养老金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事人李良丽“秋菊”式的维权经历.以及律师在依据劳动法律代理诉讼受挫后改用《民法》最终获得成功的”另辟蹊径”.给不少有类似维权经历的劳动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詞语不断地被人们再次“发现”和“创造”。从张艺谋《秋菊打官司》中的“说法”,到《有话好好说》里的“有话好好说”,从去年冯小刚的“不见不散”,到今年的“没完没了”……“贺岁片”如同一个又一个严肃而广泛的语汇,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错过了它,仿佛就在生活的某一方面失去了一些词汇,在特定场合,就会发不出声来,愣在尴尬里。北京人的一句俗语:“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被冯小刚截取后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时,有不少读者问:为什么十五大前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仅隔一年半后,十五大报告中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方略?法制和法治是什么关系?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区别?笔者认为,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立的,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代替“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思想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法制”一词,古已有之。付L记·月令篇》中说:“命有司,修法制。”《管子·法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高唐县公安局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法制培训,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执法制度,全方位加强公安法制工作,成为公安系统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一位地道的山区农民,为了一次泣血的交通事故,先后提起了四次民事诉讼。他的行为超越了“秋菊”:他敢告公路局要求其承担管理不善的责任;他敢告急救“120”要求其承担延误出车的责任;他敢告医院要求其承担没有转诊的责任;他敢告酒友们要求其承担照顾不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不能笼统地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陶维勋前段时间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者不少,此说法值得研究。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大致有如下几点理由:(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是一种制度,只能由国家通过制定法...  相似文献   

19.
清代法律家薛允升认为:“有治法所以尤贵有治人也。”强调执法好必须要有好的执法人才。为了惩治腐败,邓小平同志指出:“廉政建没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也就是说,推动我国的执法工作,必须从法制入手,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以大规模立法为主的法制发展战略法制发展战略是指国家为实现法治比的发展目标,而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法制建设的全局所进行的筹划和指导。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在我国曾盛行一时,法制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根本谈不上法制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鉴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无法可依”的状况,我国法制发展选择并实行了以大规模立法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