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第三条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一当事…  相似文献   

2.
他刊撷英     
法律救助与社会保障《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刊有张露藜等人的《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文中指出,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法律援助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在我国,法律援助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而设立的,  相似文献   

3.
协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法》要实现立法宗旨,需要体现协调的理念,运用协调原则指导法律制度的构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需要协调与民事法律的关系,与劳动法律的关系,与社会保障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社会救助法》内部各项救助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对女性就业歧视司法救济的规定不足,难以解决女性劳动者力量弱小、举证难、现有诉讼制度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保障我国女性平等就业,需要构建女性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从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其的法理基础。并对该制度的构建进行初步探究:原告资格以工会、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为主,新增专门的平等就业管理机构;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抗辩事由应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真实职业资格、小微企业豁免制度等;法律责任形式从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诉讼三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受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我国劳动争议适用法律及法律程序设计等方面,都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程序正义和程序效益,法律对弱者所给予的救助和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呼唤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劳动争议诉讼制度必须从诉讼时效、诉讼证据和诉讼程序方面进行探讨和改革,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福建工运》2000,(6):18-19
法律援助是一项崭新的社会保障、服务事业,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人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六条规定,“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一条还规定,“企业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提出意见调解处理;职工向人民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名词解释劳动争议当事人《劳动法》第78条明确要求: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里所说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专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依法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并参加调解、仲裁和诉讼的用人单位和该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只...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篇     
劳动争议篇四、劳动争议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义务?劳动争议当事人是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争执纠纷,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调解、仲裁、诉讼活动,并受仲裁决定和法院判决约束的争议双方。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  相似文献   

9.
刘贵福 《工友》2012,(11):28-2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名言在二十一世纪的法律服务领域又有了新解,即"法律赋能"。所谓法律赋能,是指运用法律手段,尤其是让弱势群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摆脱贫穷、提升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律师,仅仅为当事人争取了当下权益是不够的,教会他们如何维权,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抱着这种理念,我的一次尝试,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争议诉讼中被告的反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方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而提起的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中,为避免胜诉方当事人无法获得执行依据的不公平现象之出现,法官超越"不诉不理"原则进行裁判是司法实践的主流做法.但"不诉不理"是不能逾越的司法原则,加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并没有限制被告的反诉权,故应从保障反诉权的角度出发解决"不诉不理"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1.
加快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解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调解制度不尽完善,立法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化解矛盾、解决争议的迫切需要,亟需加快立法,制定统一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立法,对于当前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特别是职工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应努力构筑以党委领导为前提,以政府(行政)和社会各方支持为依托,以职工和工会自我维护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保障,集组织、法律、制度、舆论手段于一体的工会维权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懿丁 《工友》2009,(5):19-19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主要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法院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等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是我国调解制度的基础,是第一道关口。把好第一关,就能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5.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其基本职责,必须探索建立适合自己的专业法律队伍。当前工会系统应探索建立和完善公职律师制度的方式方法,拓宽和完善工会公职律师队伍的基本途径,对工会公职律师这个专业法律人才群体的使用可采用集中起来建立"准律所"的方式,从四条途径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专业作用,重点是通过劳动关系案件"仲裁和诉讼"发现和研究问题,从而在《工会法》《劳动法》的监督执行和集体协商、劳动法律制定的源头参与中发挥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的决定》。这次《工会法》修改的核心是进一步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围绕这一核心 ,新《工会法》明确规定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两大主要手段。同时《工会法》对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会干部的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 ,也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为工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各项社会职能创造了必要的法律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关于工会参与签订集体合同的思考吴全荣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工会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契机。我们认为,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法》,...  相似文献   

18.
《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作出了专章规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特别是和诉讼机制的衔接问题制约着《促进就业法》和其它法律中对公平就业的实现,这就需要完善和创新诉讼机制,要建立一个以私益诉讼(包括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为基础,以公益诉讼为补充,以宪法诉讼为后盾的符合中国国情、立体的诉讼体系,为劳动者公平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各种方式相互衔接和补充的立体的有效的保障网络。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2007年,由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法律的出台而被媒体誉为“劳动立法保护年”。随着这一部部法律的出台,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欢呼雀跃,由此形成的社会主流看法是,《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结晶,它的颁布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前社会劳动用工制度中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起到极大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体合同制度试点中的几个问题颜辉集体合同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今年,随着《劳动法》的贯彻实施,集体合同制度的试点工作也在全国总工会和劳动部的部署下,在各地逐步推开。由于这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