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旅行,一般被理解为“游览观光”,这是一种狭义的含义。我们也可以对其作广义的解释:旅行是环境的扩大,它由于埸所、领域的变更,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带来更多的信息、知识、体验,它与“交往”、“交  相似文献   

2.
向善的力量     
宫春科(武汉市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贵州民族学院的大三女生杨艾菁参与微博“以物接力”行动,只源于一个小小的善念,捐助一对价值200元的纯银戒指;很快,乌鲁木齐的网友用3000元的和田玉换走戒指;接着上海网友用万余元钻戒换走和田玉;直至上海网友出资30万,建设一个可以改善220名小学生就读环境的教学楼。  相似文献   

3.
近日收到新加坡《赤道风》季刊总36期,读到了网雷先生撰写的《从“心不在马”到“牛转乾坤”》,读罢这篇随笔,我心头一沉。说来真是令人吃惊,在中国国内渐刮渐烈的所谓谐音成语广告,竟流毒海外。据网雷先生文章披露:在新加坡街头的一间摄影器材店,赫然见到门口有巨幅宣传广告:“好摄(色)之徒!”在庆祝丁丑牛年降临之际,报章上也不时出现斗大黑字广告“牛转乾坤”。专与文字打交道的报刊是如此,商家就更不用说了。网雷先生在文章中特别提到谐音成语广告在中国正大行其道,如“鳖(别)来无恙”;“咳(刻)不容缓”等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法国”,即法国对社会价值的肯定、对社会理念和社会利益追求的一面,从文化上看,“社会法国”是法国基督教文明中的内在价值,是自由主义思潮中的法国“传统”因素,是启蒙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法国文化对中国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报纸上看了不少诈骗案件侦破通讯 ,从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骗子往往“看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孤陋寡闻的人。某地一个村盛产花生 ,某年秋天一冒充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人来到这里 ,说该村只需交8000元广告费 ,即可在《新闻联播》之后打半小时广告。村干部信以为真 ,骗子接过8000元心满意足地溜了。按说这个骗子骗术极不高明。遗憾的是 ,这位村干部太孤陋寡闻了。第二种人是随波逐流的人。某个体商贩在早市摆出“理疗仪” ,一位逛早市的先生止步观看。此时有十几人争相“购买” ,这位先生看人家都买 ,自己也买了一台。…  相似文献   

6.
严明 《瞭望》2005,(43)
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中亚三国之行后随即访问了法国,先后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进行了会谈。当年因为法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交恶而曾经扬言要“惩罚”法国的赖斯,此次巴黎之行却一直保持着满面笑容,刻意凸显“亲善”。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还用教名直呼法国外长,颇显亲切,而后者也声称:“美国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利益也是我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末的法国在欧洲独领风骚,其缘故一是因为它还有一场政治革命,二是因为它有一场化学革命。拉瓦锡用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因此有“近代化学之父”之尊,在科学史上堪与牛顿、达尔文相伯仲。然而这位大学者却在政治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留下了一桩历史公案。 近读《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专论拉瓦锡之死的一节,论及拉瓦锡被处死的原因,归之于在王政时期他曾充任过包税人(即向国王购买征税权,然后直接向百姓征税)这个颇具民愤的职业,并说拉瓦锡虽然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政治上却“走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对立面”及“与法国人民为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孙子的“交胜”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兵家“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启示我们:维护当代国家安全应以主权至上、国家利益为旨归,循“利交”之理;以广结善缘、增进理解为冀望,明“知交”之道;以和平协作、互利双赢为原则,达“和交”之情;以博古通今、仰观俯察为睿智,图“谋交”之策.  相似文献   

9.
到过郑州的人都说,郑州的交警如今变了。 去年3月1日,他们率先在全国第一家实行银行代收罚款,所有交警不再撕票,谁违章.谁持凭证到银行的柜台前交罚款。执勤民警只须在暂扣凭证上开出你违反交通条例第几条第几款,银行的电脑上便显示出你要交多少钱,“铁板钉钉”,不可更改,你想托熟人,走“后门”?没门!  相似文献   

10.
吴昊 《瞭望》1985,(34)
七月十五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条新闻,广东省茂名市无证个体户谭亚清、李宏因出售“生理增高器”骗人骗钱,受到处理。这“生理增高器”是怎样一个宝贝呢?——两根尼龙绳,两块踏板,两只滑轮,一个拉手,如此而已。怎样“增高”呢?想来无非是把滑轮吊到高处,穿上尼龙绳,拴上拉手,然后人站在踏板上,拼命地往下拉。有点像上吊,只是绳子没有套在脖子上。据两个骗子在广告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已为众人所知;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则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这篇文章,试图通过探讨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想(简称“社会哲学”)来确定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一、社会哲学的理论渊源在考察社会哲学的理论渊源时,必须提到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表面上看,社会哲学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师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上作本来是浑然一体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被人为地把它分成“两张皮”:生产行政干部只抓生产管理,政工干部只抓思想工作。这种管理体制不可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政工干部对某些经济工作“靠不上”,“渗不进”;另一方面,因为有一批专职政工干部摆在那里,所以行政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依赖感,不想做,进而导致不会做。  相似文献   

13.
卢起 《瞭望》1993,(13)
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不仅拥有令人回味的酒,还拥有欧洲最大的大学城。那里有一个名气不小的新闻学院,我就在这个学院里注册当了“研究生”。尽管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纸上谈兵”,但新闻实践同单纯的学术研究还是相去甚远。我来到这里,若仅仅在纸堆中研究,不到新闻单位去“真刀实枪”地练练,似乎总是个缺憾。我瞄准了一个机会:乘暑期到法国《西南报》去实习。《西南报》是个覆盖了法国西南8省,发行量在法国位居第2位的地方报纸,尽管是“地方军”,那气派却并不亚于巴黎的“中央军”。它拥有1234名员工,其中记者266名,分布在总社及27个记者站中。他们又联络着世界各地2800名  相似文献   

14.
油画和雕塑同为法国艺苑中两枝瑰丽之花。不同的是,油画,特别是大师的作品,往往只登大雅之堂,不进庶民之家;雕塑却不然,既进宫廷沙龙,又耸立在市井街头。雕塑是更接近人民的艺术。法国人常说:“一个城市若没有雕像,就等于没有灵魂”。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雕塑的热爱。在法国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东自边陲城市斯特拉斯堡,西至旅游名城圣马洛,南自法国最大海港马赛,北至位于多佛尔海峡之滨的加来,无论步入哪一个城市,都有引人注目的雕像。  相似文献   

15.
徐虹 《侨园》2004,(6):39
今年是“法国文化年”。作为“法国文化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向低调的法国高等院校以“集团军”的形式集体亮相,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教育展上,参展院校多达150余所。这也是自中法建交以来,法国政府首次组织其顶级院校“国家队”来中国。本次教育展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法国风”。但是,相对于英、美、澳等老牌留学热点国家,国内学生对法国教育知之甚少,面对法国院校的热情,国内学生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6.
瞭望哨     
《瞭望》1996,(29)
近日京城某大报的一个有影响的随感专栏里,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保护文化瑰宝》。文中举了常见的一些不伦不类的“成语”:百衣(依)百顺,饮(引)以为荣,别具一革(格)……并且指出,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弊端不容忽视:它破坏了成语固有的文化底蕴;在社会上以讹传讹,尤其对中小学生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从法律的角度讲,践踏成语是一种违法行为。文章“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并行动起来,把净化广告用语也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文章写得好。发表在大报上,有分量。 但在同一个版面上,一则商业广告又着实吓了人一跳!那上面赫然写着—— “秤”心如意,北京衡器。 谁都看得出,这是“化用”成语“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17.
这是胡绳同志3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开幕词。我们今天为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而集会。在这会上,同志们将从各方面论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它留下的经验。我只简单地说几句话作为开场白。 1871年3月18日,法国首都巴黎的无产阶级,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发动革命的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产生了巴黎公社。虽然公社只存在72天,但它为人类历史第一次提供了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实践经验,它是把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每天乘车上下班,在汽车上总能看到有几位姑娘或是女士把脚指甲染上了不同的颜色。不过我只扫上一眼,忙把目光移去,不然真怕人家骂上一句:看什么看?老不开眼的。今天的小姐、女士们真是想尽办法来打扮自己。且不说时装的样式和色彩,你看,从手指甲染成五光十色,到戒指、手镯、手链、项链等等,又发展到脚指甲也染了颜色。  相似文献   

19.
电视广告是综合艺术,创作汽车电视广告涉及声、光、色、造型、运动摄影以及特技等运用,但是搞好广告创意是最核心和首要的工作。广告创意,其关键为“创”。所谓创,就是创造、创始,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创意是广告的生命,世界上广告的发展就是创意的不断更新。一则广告能否发挥作用,产生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张钊 《瞭望》2003,(35)
搞艺术的,一提到“青年”,往往会使人联想到“先锋”或者“另类”;提到“处女作”,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毛嫩”或者“稚涩”。然而,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处女作展演”的第一部戏,黄游的《四川好人》却令人欣喜地没有沾染上时下普遍流行的这些“青年病”,它既机智又尖锐;既破陈立新又有板有眼;既是拿来主义的舶来品,又随处可见传统中国的遗风余韵;形式上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内容也难得的扎实深刻,发人深省……用一句酷似广告的话:融合之妙,尽在《四川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