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施行,分别涉及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保障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部法律奠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的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从此唱响中国劳动者“以人为本、体面劳动”的福音。  相似文献   

2.
曾志杨 《民主》2012,(10):55-55
据2012年5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实施了4年多的《劳动合同法》,最大的争议来自劳务派遣方面。在已经启动的《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中,劳务派遣自然成为了重点。5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形成,正在征求一些部委和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工会组织要大力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发布后,广受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我国因《劳动合同法》施行所致的“劳动关系热”再度升温,“集体协商”一词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倾斜度明显提高,这  相似文献   

5.
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了“80后”的一些情况。报道称,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对此,2010年1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6.
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绝大多数人赞同草案第一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但也有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遵循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平等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关系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意义重大,必须予以澄清。笔者以为, 《劳动合同法》必须向劳动者倾斜。  相似文献   

7.
周世明 《党政论坛》2009,(17):61-62
2008年国家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及实施后,业界对《劳动合同法》十分关注,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理论界专家学者都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剖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亦称HR,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企业用工风险,调整不规范做法;而业内专家学者则多是从劳动用工模式、劳动合同管理等进行全面剖析,并站在法理高度阐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撰文,声言反对“武术救国”。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新时期我国劳动保障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正如其第一条所规定,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以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委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该县为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而实行的领导干部“立体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一、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第一,适应形势需要,探索建立干部“能下”的机制。清原县委在实践中认识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实现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而干部队伍的…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2,(3):47-47
陈剩勇、曾秋荷在2012年《学术界》第1期撰文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用工到市场用工、从固定工制向劳动合同制的转变。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当下国企普遍实行“双轨制”用工制度,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劳动派遣工等多样化的用工形式.造成了“体制内”劳动和“体制外”劳动二元分割的劳动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化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造成了体制性的歧视和严重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奉贤区总工会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推进《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积极构建企业和职工共谋发展、共克时艰的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劳动关系预警、预防、调处、援助一体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3.
快乐     
钱钟书 《党政论坛》2008,(18):56-56
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味隽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部门推进“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位淘汰制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所采用。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重大挑战,体现了当前公共部门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但在实践中,它又受到绩效评估以及公共部门独特性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末位淘汰制”在公共部门的推行是以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为制度基础的,与此有关的几个瓶颈问题的解决,是决定末位淘汰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俞晓晓  张妮 《学理论》2014,(4):124-125
《劳动合同法》中小企业实施的调研情况显示:《劳动合同法》的最大绩效在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度提高,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其他方面效果不甚明显。原因可能在于劳动关系当事人对该法的了解和理解不足、个别劳动关系协议机制存在薄弱之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机制具有特殊性,对其实施效果的反思中,应进一步区分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转化一元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劳动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刘晓 《团结》2008,(1):40-42
《劳动合同法》从制定到出台,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对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为全社会带来了劳动用工的新变化的同时,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深化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改革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行“工学结合”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从草案出台到正式实施以来,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赞许和肯定之中也不乏非议之声。近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举行理论研讨会,就当前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进行专题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劳动法》实施以来又一部重要的劳动法律,也是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为保护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不久,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市实际,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20.
阚枫 《党政论坛》2014,(6):16-17
15日晚间,长达11000余字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布后立即成为舆论焦点。这份新规在2002年中央颁布的同名《条例》基础上修订而成,与旧版比较,新版除了在篇幅上增加不少,更有诸多引人瞩目“原则”、“禁令”首次写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