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女性的社会责任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第一副主任、中纪委委员万绍芬随着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妇女在各条战线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妇女已成为世界上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女性对家庭负有重要的责任,但家庭责任仅仅是女性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在家庭中,女性面临着人的尊严和独立的问题,那么走出家庭的中国妇女就意味着面临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教育、就业、卫生保健等更多方面新的情况和问题。记者就中国妇女权益保护的问题采访了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莫文秀女士。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3,(4):34-3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女性获得独立经济地位、为社会贡献力量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均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上述法律规定没有落到实处,女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府为促进妇女就业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扬 《中国妇运》2001,(5):44-45,23
M型就业是日本妇女的主要就业方式之一,虽然日本政府从来没有颁布过妇女M型就业的法律政策,但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是世界上最典型的。M型就业是指由于结婚生育而形成的妇女劳动力率(劳动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率)的变化,即女性毕业后参加社会劳动,到结婚育儿期退出劳动力市场,待孩子长大后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婚前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和育儿期后再就业的第二个高峰。由于这一变化曲线形似"M",所以国际上通常称之"M型就业模式",在日本也称为"中断型就业"。 日本妇女M型就业状况及其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模…  相似文献   

5.
郑建 《理论月刊》2012,(2):73-75
鸦片战争后外国纺织品在中国的倾销,对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依靠纺织为生的劳动女性而言,影响深远.一方面,劳动女性耕织结合、纺织结合的传统劳作模式被破坏,妇女劳动力被迫出现纺织专业化、在劳动领域彻底被边缘化的两大分化,伴随而来的是她们生存境况的恶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另一方面,客观上使劳动女性参与社会劳动成为可能,并成为一种趋势.产业女工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性别秩序,而且意味着妇女的解放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7.
逗点 《台声》2003,(2):30-32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改变的,而女性读物的创作与出版也随之繁荣兴旺。在去年底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形象研讨会”上,与会的海峡两岸学者围绕关于当代女性读物的创作与出版、时代对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地位的影响、新时期女性婚恋观的变化等主题进行了研讨。(一)由于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地社会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所以妇女地位的变化过程各有各的特点。大陆学者牛素琴认为:祖国大陆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妇女一直被誉为半边天。在社会上不分工种、不分行业,不分性别,与男性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8.
因生育中断职业是女性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政府、用人单位通过提供相应的生育保险和社会服务,家庭通过分担婴幼儿的照顾等对女性生育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的职业中断比例。针对当前政府和用人单位在女性遇到生育和职业发展冲突时支持明显不足的现状,应不断完善生育保险,降低女性生育成本,解除职业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托幼园所建设尤其是社区托幼等公共服务支持,建立支持妇女就业的工作与家庭平衡机制,以降低女性因生育而中断职业的可能性,促进女性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中期起美国社会对苗族妇女实施就业培训计划,对贫困线下的苗族妇女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利益。但苗族妇女从事的工作层次低,收入少,有失公正,且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指出要切实改善苗族妇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区就业的性别特征与防止妇女地位边缘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定量研究了社区就业的性别特点,针对社区就业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非正规性及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边缘化的不利影响,作者提出,要重视从两个方面实现社区就业和妇女发展的共同促进,第一是促进对社区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对社区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保护;第二是通过妇女创业、妇女维权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建设等手段加强对社区就业妇女的权益保护和创业促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家庭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以及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育二孩、家有婴幼儿、曾因生育中断就业的经历均会对妇女目前的就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但孩子数量对城乡妇女就业影响上有所不同,在就业中断经历的影响上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丈夫对家庭经济的支持能力会削弱生育二孩妇女就业的可能性,而家庭照料支持则会减少生育对妇女就业的不利影响。研究从促进妇女就业与生育平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妇女参与劳动率:据一九八八年三月统计,香港妇女的就业人数有1,008,300多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6.6%,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1%而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则为76.7%参与劳动的妇女以年青妇女为主,20~29岁的妇女占就业妇女的四成以上。婚否对妇女就业也有一定影响;未婚  相似文献   

13.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妇女劳动边缘化、妇女商品化、妇女婚姻生活搁浅、弱势女性群体问题凸显,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受到侵犯。这些新问题的产生表明,现阶段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地位仍与男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成为事实上的真正平等。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性别分工的大众文化心理积淀、阶层分化的影响、现代科层制认同传统性别歧视意识等。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现阶段我国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和实质,将…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人大》2010,(12):14-15
现实中妇女就业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进城务工妇女劳动权益问题突出,妇女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整体低于男性。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女性比男性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要使男女从法律上的平等达到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女劳动与就业李冠生在旧中国,妇女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禁锢和奴役,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劳动权利遭到剥夺。1949年以前,全国城镇女职工不足50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7.5%,大多数女工在纺织、缫丝、卷烟等行业从事一线生产劳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近来,"男外女内"的传统观念又有所抬头。这是由于在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大批女性职工下岗引起的,其中有因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等原因,很难实现再就业,而整个劳动力市场又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况,于是"女性回家论"在社会舆论中又旧话新提。笔者认为,"让妇女重新回家"其本意可能是希望以此来缓解劳动力过剩的社会矛盾。然而这种"好意"是与当今世界妇女就业的发展趋势相修的,很可能是使妇女重新丧失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一个"陷阶"。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女性就业形式和就业观念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资源重新配置、歧视妇女的社会偏见尚有市场、就业压力又不断加大的今天,妇女阶段就业,难道真是缓解就业压力、平抑失业率的良方?市场经济难道真与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水火...  相似文献   

19.
欧盟就业男女平等政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洁明 《思想战线》2006,32(4):61-67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欧共体/欧盟发展了由指令、建议和行动项目构成的相互关联又递进发展的就业男女平等政策。“同工同酬”到“等值同酬”之政策变化的案例诠释,反映了欧盟逐步把社会性别平等的内在涵义纳入其社会政策,并使之在共同体和成员国两个层面上并存、互动而呈现引导性强于约束性的“软政策”特征。这些成功经验之外,“不规则就业”、未被政策充分覆盖的“无酬劳动”和“家庭劳动”等,仍是欧盟部分成员国女性劳动参与的主要形式,对女性发展尚存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河江 《前沿》2011,(10):163-16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遍及美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工作场所,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运动之一。这次运动的目标,是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平等的社会地位。它提高了美国公民的社会平等意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社会运动。二战前后,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变化。肯尼迪时期,联邦和各州成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贝蒂.弗里丹的著作,促进了妇女的觉醒。60年代的社会运动,是妇女运动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