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4)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路曼 《学理论》2014,(6):120-121
台湾问题作为当今中国海峡两岸乃至为全世界所瞩目的热点问题始终为各领域学者所关注,众多学者进行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台湾问题的不同侧面。台湾作为祖国海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归属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侧重于从国际法的视野来分析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旨在为祖国统一、两岸发展的前景寻求最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政党恶斗经济议题"变身"政治议题民进党念"拖字诀"国民党犹豫徘徊7月28日,台"立法院"再度召开为期两周的第二次临时会,两岸服贸协议并未排入议程,通过之期谁也不敢预测。台湾经济的生死大事这不是危言耸听。两岸经贸合作谈得早,在野党的循环杯葛却让经济原地打转、错失先机。马英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甚至表示这是台湾经济的生死大事。28日,台《经济日报》给出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4.
张远心 《侨园》2006,(2):20-21
在两岸关系仍未突破政治迷局的今天,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却日益彰显。那么,投资大陆的台商究竟如何定位才对台湾经济最有益?面对“根留台湾”还是“根留大陆”的争辩,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却提出了“立足大陆,根系台湾, 面向世界”的全新主张。他认为,大陆是一个舞台,演员是两岸的企业家,导演是市场, 这里应当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振兴”的舞蹈。因此,刘震涛带领着清华大学台研所秉持一个研究理念:如何充分发挥两岸有效资源,使两岸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5.
陈晓晓 《学理论》2012,(27):23-25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为了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年的方针,在建构主义理论对认同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进行探讨,提出认可“双重认同”的观点,以期最终建构起两岸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政策较国民党执政时期已有很大变化。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归结起来是以《国统纲领》规定的统一中国为宗旨,而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却是以“台独”为中心,用翻新的政治手腕,制造新的复杂局面,必须引起祖国大陆高度警觉和应对。就现实而言,采取  相似文献   

7.
《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一方面,台湾当局竭力维护"台独"政策,"急独"势力气急败坏阻拦两岸交流;另一方面,岛内主流民意正强力推动两岸沟通,国亲两党排除阻力相继访问大陆,在岛内掀起"大陆热潮"。台湾岛内政治权力的竞争格局产生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采访了刚刚参加完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就美国总统大选对台湾的影响,以及两岸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对话。有很多"台独"分裂主义者认为,万一台湾有问题,美国一定会出兵来帮忙台湾,但是我们知道,那是很幼稚的一个想法,尤其像特朗普上台之后,我觉得在这一方面他是不会管我们的。我觉得对台湾某一部分人来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1.
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为了因应“东盟10+1”的冲击,使台湾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的瓶颈是台湾岛内政治对立的问题。可以通过经贸合作的功能来化解政治与法律的障碍,推动ECFA应采用“双轨并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变化之一是台湾地方政治生态。大选结果显示,两岸和解政策已经在中南部获得草根民众之认同。今后北京在为台湾经济输血时,可能调整政策,让台湾普通民众也直接受益,加上绿营明智人士的推波助澜,台湾中南部不少民众将会逐渐改变对大陆抱持抵制的立场。这迟早将推动民进党改变其两岸政策,因为毕竟民进党也要同国民党争夺全岛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台湾民主发展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虚无、制度无能、"三大扭曲"、"党政纵容"等是引发台湾空洞民主、政治衰败的根源,空洞民主下的"社会运动"不利于"永续发展",不利于两岸统一.政治是认知与良知,更是道德.台湾当局不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制造分裂.  相似文献   

14.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15.
许静 《学理论》2013,(29):28-29
台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亚太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台湾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目标是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的同时,保持两岸关系平稳发展,进而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有识之士颇费心机的问题。台湾岛内民进党人张百达认为,两岸关系错综复杂,除了经常讨论的政治关系外,也包含许多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研究两岸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同,我们在宁波和台湾的大学生中作了调查,主要内容为政治观念和人生态度。宁波大学生以问卷调查为主,有效问卷475份,结合座谈会、访谈;台湾大学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优势衰减及民众对统一态度的渐变轨迹自从1949年台海两岸隔绝、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由于两岸之间巨大的体量差异,台湾从来没有获得过对大陆的绝对优势,但是在60多年的经营中,台湾曾经拥有过多种相对优势和软实力的优势,而当时台湾当局和民众对两岸前景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这种相对优势和软实力优势之上的,并通过不同时期对两岸关系前景的不同政治口号而得以体现。根据台湾当局和  相似文献   

19.
1.抵消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冲击 首先,签订两岸ECFA可减小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价格竞争力的不利冲击。自2010年开始,东盟与中国大陆互免绝大部分商品的关税,但台湾产品进入中国大陆仍须缴纳5%至15%的关税。显然,如果两岸不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那么东盟与中国大陆的自由贸易必然会不利于台湾产品竞争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20.
远洋 《瞭望》1995,(14)
政治分歧不应当影响两岸经济合作──外经贸部有关负责人访谈录远洋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其中第五项提出了关于“不应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这一重要观点引起台湾工商界人士和关心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