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下,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引导了具有差异的审美取向,环境艺术设计应具有人性化、和谐化、生态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审美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逐渐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将主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人们都从思想价值及史料价值上研究《颜氏家训》,而很少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它,本文从形象性、情理性和审美性三方面对《颜氏家训》的文学特征加以探讨,以便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舒婷的诗歌创作视角独特新颖,从女性内心细腻情感律动的角度表达对人的关怀,从而观照现实世界,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和思辨力量。  相似文献   

4.
郭昭第《审美形态学》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对其审美性质、类型特征、创造法则和基本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不乏对骈文形式颇存訾议者。实际上,骈文体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骈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我们可以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纠正学界轻视骈文的偏颇。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精髓,<文心雕龙>文体论在对理想文体的勾画和选文以定篇时,处处以"和谐"为准绳.  相似文献   

7.
对于艺术本质的拷问,是《艺术与生命的审美关系》一书的核心内容。雷体沛教授从生成与体验这两个基点出发,考察了艺术与生命的关联。在他的书中,对于“生命”的张扬,成为一根主线。这种思考,为我们这些科技理性时代的迷失者,指明了可以归依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郭昭第《审美智慧论》在深入反思传统美学学科困惑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摆脱学科困惑的新尝试:一是整合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资源,尝试构建世界美学的新格局;二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核心关系,尝试构建和谐美学的新思路;三是抓住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的根本分歧,尝试构建智慧美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主要从《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变迁来谈起,指出那种潜在的游戏规则背后具有不可抗拒的人生法则,极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研究,存在简单地把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等同于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不清楚。这在理论上是不合逻辑的,在实践中是不利于我们借鉴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究其原因,是没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实践三者概念。区分这两大命题、三大概念,是评价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逻辑前提。毛泽东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关于社会主义的言论描述及其实践,都透露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这种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以及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带着鲜明农民气质的祥子因农村经济的破产来到北平这个城市,梦想着靠自己壮实的身体在城市“作一个独立劳动者”,这愿望本身就显示出与环境的不和谐;指导祥子要强奋斗的是小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这就使他的质朴、要强反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显得那么愚蠢、呆笨,不那么“合辙”。性格与环境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祥子最后的悲剧。唯其如此,《骆驼祥子》便不仅是揭露与批判,而呈现出丰富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本性上,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关涉制作.设计艺术关系到人类艺术创作活动的目的和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各种问题.审美设计的内涵相关于艺术与美学的语境,尤其是与美术和艺术的独特造型相关.《艺术、审美与设计研究》这部著作从现象学的视角对艺术、审美与设计领域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作者的论述中,可以领悟到艺术作品克服了纯粹物质的幽闭性,又克服了工具的实用性,艺术作品因此使世界的敞开成为可能.艺术与真理都促进了世界向审美者的开放,而世界同人类的争执,是一切艺术与真理的本性前提.  相似文献   

14.
魏晋士人爱美,特别在意容止的修饰与展示,也特别热衷于容止的赏誉与品评,这种特定的审美时尚在《世说新语.容止》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世说新语》在魏晋士人容止赏誉上的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容颜相貌光鲜亮丽和举止气质阴柔秀雅,具体表现为:容貌上"珠玉在侧"、"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气质风神上"飘如游龙"、"轩如朝霞"。这种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了魏晋士人自我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美的相对独立价值的肯定,为魏晋士人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与意义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5.
埃斯库洛斯的<奥瑞斯提亚>、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以及萨特的<苍蝇>尽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相同的神话原型结构却一以贯之,它们对神话原型结构的"复活"不是简单的再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一原型结构又发生了"置换变异",因而变异了的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法学/学术同样如此,不同思想此起彼伏,甚为壮观,新道统法哲学就属于此中的一环。新道统法哲学主要包道统思想的研究和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原理的研究。但当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传统秩序构成原理作为新道统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因此需要加以反思、批判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莫里森的《宠儿》中,主人公塞丝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次重复自己黑人奴隶般非人的遭遇,亲手杀害了自己年仅两岁的女儿,用震惊社会的弑子行为宣告了自己对野蛮的奴隶制的反抗,同时也标志着自己作为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男性霸权和社会压制双重枷锁下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和重新建构。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中展现的也同样是一位女性在异族中遭遇背叛和欺辱之后,用杀子反抗社会、复仇的悲剧,体现了美狄亚女性意识的觉醒。可以说,两部风格不同的作品却都渗透出了女性在面对所谓的"法"的社会制度时,那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此而进行的重塑自我主体的悲剧性抗争。  相似文献   

18.
制度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制度类型要与人的行为特征相匹配,即针对什么样的行为,设计什么样的制度。现实中一些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是制度类型与人的行为特征不匹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要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在设计制度时,必须针对人的行为特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荀子》文本所呈现出的功利文艺思想是荀子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以"人性"与"生存"的理论视域切入文本,对人性本质论、性恶欲望论、天人关系论以及社会生存论这四个主题论域进行阐析,从而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教化转向,建构完整而和谐的社会功利秩序。在"功利"与"审美"的悖辩中,诠释了荀子功利文艺思想审美发生的理论缘起,也夯实了荀子功利文艺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学写作作为作者使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不仅具有富含感性特征、典型化描摹等共性特点,同时还具有更多私人经验。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从确立故事主题到筛选人物关系、扩展推进情节的各环节中,以重复的方式不断丰富故事架构,进而用隐喻等方式严格控制小说节奏,从而带给人震撼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