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拯救法官     
“爱农走了。他终于可以休息了!在天堂里,不会再有当事人没完没了地找他办案了!”吴爱农的妻子陈艳霞的双眼噙满泪水。十年来,平江法院已经有六位法官在忙累中英年早逝。浙江丽水市云和县人民法院魏剑明倒下之前一个月,还有一名司法系统官员去世,他们的共同点是:连续加班加点地工作。“北京市的法官,平均每人每天结案两起。”2006年的政协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委员用这个令人惊讶的数据举例向政协委员们呼吁改善法官的生存状况。拯救法官  相似文献   

2.
记者日前在市司法局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南市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伟椽打算辞职,到浦东去创办一个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放着现成的威严显赫的法院副院长不当,却要当一个东奔西走的普通律师,这可真算得上一条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正被各种传闻笼罩的沈伟椽。问:听说你已向组织提出辞去南市法院副院长的职务到浦东去创办一个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否确有其事?答:确有其事,我于今年一月份正式向组织提出了书面的辞呈。问:你为何要提出辞职?答:很多人都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上海市法院系统担任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以上的职务,提出辞职去搞…  相似文献   

3.
王淼 《政府法制》2010,(23):17-17
1939年初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做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4.
没完没了的"发回重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标题极其刺眼。2003年7月31日的《南方周末》在“法治”版上以“四次死刑四次刀下留人?”为题报道了一个堪称“创下司法纪录”的案件。1994年发生的一起杀人抢劫案件,曾被河南省高级法院以原判事实不清为由三次发回重审,被承德市中级法院四次判处被告人死刑。到今天案件已经跨越了有九个年头,最近由河北省高院亲自开庭审理。四名被告人身陷囹圄九年,尚未得到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裁决。笔者无意去评说案件的实体事实,仅想从程序法的视角去讨论这种“三次发回重审,四次判处死刑”的做法本身。报道中说这是一起“已经严重超期羁押的糊涂案”。…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青年报》载:2002年,13名武汉中院法官和44名律师涉案,被列为司法系统典型的“腐败窝案”而震惊全国,涉案人员中不仅包括当时武汉中院的常务副院长柯昌信、副院长胡昌尤,还包括3名副庭长、7名审判员和1名书记员,他们在审理案件时利用职权受贿并利益均沾。这次“窝案”过后,周文轩临危受命,于2003年初当选为武汉中院院长。但这位继任者一边反腐、一边违纪,最近又已被立案调查。应该说,这是一个继任腐败者大演“反腐戏”的活样板。受命于临危之际的周文轩在担任武汉中院院长后,把“反腐败”的戏推向了新的高潮,也是在这一高潮烟幕弹般的掩护下,他和他的前任一样伸出了黑手,大搞腐败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吃基建”20多年,受贿索贿70余次,累计敛财千万元——年近七旬的武汉某医院原副院长汪某华最终锒铛入狱。贪念源起做顾问1993年,从事医学教学工作的汪某华进入华中某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担任分管后勤、基建等工作的副院长。1996年下半年,汪某华去外省观摩医学科研楼项目,与柳某同室住宿。柳某是某建筑安装公司在当地分公司的经理,知晓汪某华的身份后,他连忙拉关系,给汪某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一个女人可以没有家,但是如果她想做母亲却做不了将是十分残酷的。”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在点评本期“80后法律故事”中女主人公徐婕时说的一句话。为了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徐婕放弃了肚子里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爱人、失去了家。  相似文献   

8.
很早以前我们还不知道约旦在哪里,却已经在国际新闻广播中听熟了“约旦国王侯赛因”。这个专用名词几乎成为一个现代国际关系的术语,含义远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人。这,正是我非要去拜谒侯赛因陵墓不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死缓翻案风     
朱洪林 《法治纵横》2011,(18):24-25
7月6日,当李昌奎案引发哗然之际,云南省高院副院长田成有坚定地回应公众质疑。“杀人偿命的陈旧观念要改改了,这个案子10年后肯定是一个标杆。”可不到2个月时间,因为获得云南省高院再审并被判处死刑,这起被公众比喻为“赛家鑫”的案件,却以另一种“标杆”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乔新生 《政府法制》2012,(12):36-36
2012年刚一到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在“微博”上炮轰清华大学校长,认为清华大学校长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涉嫌贪污受贿,并且与一个叫“波士顿设计院”的机构存在不正当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里面不绿     
侃哥 《政府法制》2012,(18):51-51
这个菜贩在小区里卖菜已经好几年了,小区居民都认为他很厚道。星期天去买菜,菜贩热情地向我推荐:“今天这西红柿可好了,里面不绿。”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年的努力,《人民司法》一年一度的征文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开展审判理论研究、加强审判理论学习的一个主要方式。每一次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都会带动一批法官对审判理论、审判制度创新的研究热情。”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人民法院报社顾问、原副院长刘家琛于9月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春城杯”有奖征文颁奖仪式上,对《人民司法》有奖征文活动所取得成果的肯定。在谈到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加强、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时,刘家琛认为,坚持司法为民是当前人民法院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司法为民不能只成为一句华丽的口…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传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党组成员、副院长许亚非被省纪委“双规”了,没隔几天,又被检察院逮捕。那段日子,全省法院上下谈论最多、最关心、最热门的话题莫过“许亚非事件”了。震惊之余,不少了解许亚非的人不明白,一个年富力强,正处在上升时期,前途不可限量的堂堂省高院副院长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经过湖北省纪委、省检察院近半年的艰苦调查,谜底终于揭开:许亚非因贪恋女色,收受贿赂,堕落成一个十足的腐败分子。目前,许亚非正蹲在看守所里,等待着法律对他的严正审判。  相似文献   

14.
“三八”妇女节有感□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又是一年春风绿。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8周年。88年来,“三八”妇女节一直是世界劳动妇女团结奋斗、反对歧视、要求平等、争取解放的一面旗帜。正是在这面旗帜的鼓舞和号召下,世界各地的妇女解...  相似文献   

15.
<正>“那么早就去看守所?”“新年要到了,得安全检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史晓俊不曾想到,与同事吴伯华的这次对话,竟成了永别。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的街头巷尾,已经洋溢起跨年的欢庆氛围。作为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的吴伯华,却丝毫不敢松懈。这一天,他前往看守所开展节前安全检查,在与同事讨论工作时,突发脑出血。2024年1月2日,吴伯华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周氏中医馆到底是什么来头?其实它的背后是一个专门售卖假男科保健品的微商团队,而这名周氏老中医,其实就是一个“90后”的年轻小伙鲁卫明已经年近50岁,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不如从前。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允许自己无法满足妻子的需求,也一直犹豫着是否要去正规医院挂男科看病。不过,鲁卫明最终还是没有去医院,因为他不认为自己的身体真的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那方面的隐私告诉其他人。可妻子的白眼、男人的自尊心都让鲁卫明意识到,“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在今后五年中主要将干哪些大事?将要实现哪些目标?这无疑关系到全省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日前闭幕的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已经绘就“十五”蓝图,引起了6200多万江淮儿女的共同关注。限于篇幅,我们难以在此把这幅宏伟蓝图纤毫毕现地展示出来,只有力求勾勒出她的轮廓,以使您能“因大见小”、“见著知微”,朝着这一宏伟目标脚踏实地去奋斗!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2月21日-23日,北京市法院系统召开北京市第四次经济审判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贯彻最高人民法院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审判工作任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盛连刚、副院长唐占蕴、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庭长黄赤东等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根据在第三次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同志提出的经济审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进一步强化审判工作”、”进~步坚持严肃执法”、“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副院长唐德华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讲的五大…  相似文献   

19.
辛束 《检察风云》2002,(5):11-13
在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大案”中,“一府两院”领导班子集体腐败,可谓腐败史上的一大“奇迹”。其中,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三位正副院长贾永祥(本刊2002年1期报道),梁福全、焦玫瑰(本刊2002年3期报道)在该案中同时倒下。作为法院常务副院长的梁福全不愧为贾永祥的好搭档,在犯罪手段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犯有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个人生活也相当糜烂腐化,其堕落历程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吴涛 《中国审判》2011,(9):37-37
本刊讯 近日,经湖北汉江中院樊启城常务副院长和行政庭法官协调,一起历时18年、诉争标的额近2亿元人民币、前后涉及六方诉讼参与人,号称“中南第一赔”的行政赔偿“连环案”顺利协调结案,各方当事人盛赞法官用智慧解开了一个“戈尔迪之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