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1975年法国学者Fain和Leclerc首先在我国北京动物园赠送给法国巴黎动物园的大熊猫体表发现有足螨Chorioptes寄生,鉴定后命名为熊猫足螨Chorioptes panda Fain et Leclerc,1975。并对雌虫和雄虫作了形态描述。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尚属少见。上海动物园展览区的大熊猫金金,雄性,21岁。今年以来皮肤剧痒,脱毛严重,尤以前胸部为甚。经采病料镜检,发现大量各发育阶段的熊猫足螨(图1~2,见封三)。为了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1983年9月1日至9月6日,我们在实验室做了几种杀虫药物对熊猫足螨杀灭效果的比较试验,筛选出灭螨效果好、触杀速度快的去螨乳剂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熊猫食皮螨亦称熊猫痒螨 (Chorioptespanda) ,寄生于大熊猫的体表 ,病熊猫曾表现剧烈瘙痒、皮肤发炎增厚、脱毛、消瘦等症状。佳灵三特 CA是柳胺类的一种广谱驱虫新药 ,对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均有高效的驱杀作用。试验证明该药无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999年我们将该药应用于治疗大熊猫食皮螨病 ,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症状  本园所养的 7只大熊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发病。病熊猫表现烦躁不安 ,常因奇痒而搔抓或在门角、圈舍围栏上擦痒 ,影响正常的采食与休息 ;病熊猫毛枯粗乱 ,因脱毛而被毛稀疏 ,皮肤粗糙并有较…  相似文献   

3.
(一)病史 大熊猫“蓉蓉”15岁,1983年来自成都市动物园,因饲养笼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曾发生过由熊猫蠕形螨(Demodex ailuro-podae)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经依佛菌素治疗好转后又复发相类似的皮肤病症状,再次用药未见效,经实验室诊断为由毛霉菌感染所致的皮肤脱毛症。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幼仔胃肠炎继发呼吸道及痒螨感染的诊治胡大明李德生魏荣平汤纯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卧龙623006)1发病情况大熊猫幼仔妃妃1995年8月初曾发生流脓性鼻涕,经肌中图分类号S854.51收稿日期1996-12-11肉注射先锋霉素B(按每次...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兽医临床需要,我们初步探讨了大熊猫血型抗原的特点,并与常见家畜的血型特点作了比较。大熊猫血型抗原的表现 ①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ABO系列抗血清反应为强凝集。②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MN系统不反应。③大熊猫血清不凝集人类OM红细胞及绵羊红细胞(含M抗原),与人类ON红细胞及山羊红细胞(含N抗原)凝集。④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Rh系统不反应。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 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7.
黄牛足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四川黄牛的足螨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的足螨均呈长椭圆形,幼螨大小为(160.9±26)μm×(124.7±17)μm,3对足;雌性若一螨大小为(210.8±29)μm×(160.1±22)μm;雌性若二螨大小为(235.2±18)μm×(183.1±16)μm,体末具有圆柱形突出物1对;雌性成螨大小为(311.4±27)μm×(213.3±21)μm;雄性若螨大小为(216.1±18)μm×(168.2±14)μm;雄性成螨大小为(245.7±24)μm×(191.0±21)μm。其中雄性足螨末端突出物分2节,突出物上竹片状刚毛(Spatulate setae)的长度为168~200μm,最外侧刚毛的平均长度为50μm左右,根据其形态学特征鉴定为德州足螨。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一种准确快速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的方法,同时监测大熊猫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通过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2011至2015年(除2014年)大熊猫基地A和B共227份大熊猫粪便中的轮状病毒。结果显示,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出25份阳性粪便样品,阳性率为11%(25/227);利用常规RT-PCR检出15份阳性粪便,阳性率为6.6%(15/227),表明荧光定量RT-PCR更适用于大熊猫轮状病毒的检测。在大熊猫基地A,2011—2013年未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样品,而2015年6月检出10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5%(10/74),表明该基地的轮状病毒未被净化;在大熊猫基地B,2011—2013年平均阳性率为19%(12/63),2015年阳性率降至12%(3/25),表明近年轮状病毒在大熊猫中带毒情况逐年缓解。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学科。为研究大熊猫的病理生理,我们对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观察了大熊猫血液粘度的变化规律。其结果有助于探索大熊猫的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一)材料与方法1.受检大熊猫: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雄性大熊猫共4只,其中东东4岁,体重90kg,身长120cm;安安4岁,体重75kg,身长110cm;盼  相似文献   

10.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球蛋白。测定大熊猫血清及某些体液中总补体活性(CH_(50))含量,对于研究大熊猫疾病的发生机理、体内补体代谢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大熊猫补体活性测定的研究,至今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根据免疫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经过反复摸索建立了一种适宜于大熊猫CH_(50)测定的方法,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产于我国的珍贵动物,因数量极少,为大熊猫输血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2只大熊猫的血型检查结果,两者之间的配血结果及大熊猫与人、狗、(鹿占)鹿、梅花鹿的配血结果,为以后大熊猫的输血提供参考。 (一)病例报告 大熊猫安安,2岁,雌性,体重30kg。2年前从四川阿坝地区拣来,人工喂养长大,一向体弱多病。几日前腹泻,食欲明显减退。近2日病情加重,大便呈血水样,卷卧少动,心率加快,135次/分,心音弱。用多种止血药及抗生素并输注人白蛋白2瓶,新鲜冰冻人血浆1瓶,便血仍不止,病情继续恶化,血色素降至3g,紧急要求输血抢救。立即采集另一只大熊猫东东的血样,与安安配血,基本相合,当日输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大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感染普遍,据重庆市动物园调查,其感染强度为800~2000条,成都市动物园叶志勇等(1981)曾在一只大熊猫体内发现蛔虫竟达2304条,危害相当严重。熊猫蛔虫是McIntosh于1939年发现的,国内孔繁瑶等(1958)报告过熊猫蛔虫的形态特征,但有关该虫的生活史,尚未见报道。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熊猫蛔虫病,我们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梳羽管螨(Syringo-philus bipectinatus He-ller,1880)是寄生于鸡飞羽羽管中的一种小螨,我国于1980年在湖南省发现,之后在北京、云南、贵州、四川、上海、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和内蒙古共19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本螨属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辐螨亚目(Actinedida),肉食螨总科(Cheyletoidea),羽管螨科(Syringo-philidae)。截止目前,羽管螨科共报告22个属90个种,其中21个属寄生于鸟类的羽管中,仅1个属寄生于啄木鸟科的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熊猫组织器官微量元素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有报道。王能明等(1986)分析了正常和患疾病大熊猫的毛发和肝脏的微量元素;温玉田等(1987,1988)分析了野外203只大熊猫毛发中Cu、Fe、Zn、Mg、Ca、K和Mn的含量;刘德益等(1988)用催化极谱技术分析了野外大熊猫毛发中Pb、Cd、Co、Ni、Mo、Se、As、Mg、Cu、Zn的含量。但还没有见到关于大熊猫毛发中微量元素分布与体内代谢水平关系的研究。目前,在一此实验动物和人体的研究已征实,Cu、Zn、Mn、Cr、V、Se、Pb等元素是较好的指标元素,它们在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作者1986年3月制作北川县大熊猫骨骼标本的情况。 (一)大熊猫骨骼的来源 为1985年5月28日,北川县林业局解剖的本县青片乡的一只自然死亡的大熊猫的骨骼(体长133厘米)。在当时解剖时未曾想到制作骨骼标本,解剖后就把尸体埋掉了。今年2月22日才从土里掏出,由于埋的时间长,椎间盘和肋软骨已全部沤烂,全身骨骼已散架。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春,万县地区报告,当地“羊痘流行严重”,即派人检查,经检验取回的干皮张,证实不是“山羊痘”,而是一种寄生虫病。病原是真螨目(Acariformes)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的山羊蠕形螨虫。蠕形螨主要寄生在真皮内,在毛囊孳生繁殖,毁坏毛根皮肤,形成真皮半穿孔状洞,严重影响皮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病是危害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大熊猫科、浣熊科等动物亦易感染。1982年春某动物园大熊猫发生了犬温热,相继熊猫馆的4只熊猫全发病,先后在一个月内死亡。后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南京农学院等单位作病原检查诊断为熊猫犬瘟热病。现将临床症状与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熊猫展出后,于当年2月初原有癫(疒间)病史的大熊猫首先出现似癫(疒间)症状,相继大小熊猫全发病,症状基本相同,病程5~7天死亡。 (二)临床病状 病初患兽异常兴奋,乱冲乱撞,有时可发出尖叫声,四肢僵硬,步态跄踉,运动失  相似文献   

18.
上海动物园一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于1983年6月29日分娩一胎三仔,幼虎二月龄时头部皮肤呈现线条状脱毛。我们从幼虎脱毛部刮取病料镜检,发现均有蠕形螨寄生,经鉴定为蠕形螨属的一新种——虎蠕形螨(Demodex tigris)。 本文就虎蠕形螨的形态特征、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等情况作一介绍,谨供参考。 (一)形态特征 虎蠕形螨的成虫外形呈蠕虫状,分颚体、足体、末体三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2日至1992年4月10日,我们采用灭螨新药螨敌,进行了防治犬疥螨、蠕形螨的药效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试验材料 1.药品:螨敌由通化市第五化工厂生产。该药属有机磷复合制剂,乳油呈棕黄色,原液有效成分为40%。药液用当地自来水(pH6.4)稀释。 2.试验动物: (1)犬:自然感染就诊病犬34只。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RV)VP7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大熊猫RV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MA-104细胞增殖的大熊猫RV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42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体系检测结果准确;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重复性好,提示该RT-PCR方法可用于大熊猫R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