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尽管传教现象在大学校园已经较为普遍,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传教行为有较强的抵抗力和辨别力。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涉猎过宗教典籍,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对宗教知识的兴趣程度不高,参加宗教活动的意愿不强,由此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较少受到宗教的影响。共产主义是大学生精神信仰的主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图景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格局。宗教并未放弃争取大学生,对此要加大对高校传教现象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宗教观的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积极教育引导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宗教极端思想的反渗透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影响我国最大的"三股势力"已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对象从新疆的高校大学生逐渐转向了内地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内地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重点目标,给国家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相关部门及教育机构应结合内地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特点,从文化、教育、管理、宗教等方面实施有效策略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宗教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影响是消极的。高校应采取积极对策,从优化大学生群体成长的外部环境、提升大学生群体成长的内在素质、建立多部门联动、严格管理的反境外宗教渗透机制方面入手,应对宗教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教在我国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新时期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阐述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分析了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和原因,并简要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取有效措施,抵御宗教渗透,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境外宗教组织加大对我国的传教力度,宗教渗透的网络化特征日益突出,成为境外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手段.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抵制宗教渗透领域的立法滞后,宗教反渗透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机制不健全.应对措施:正确处理新时期国家与民族宗教的关系;完善和健全宗教领域反渗透立法;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清除...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宗教与宗教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之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同样,美国也是对华宗教渗透的总根源。认清美国在宗教渗透方面的手段和伎俩,有助于我们识破所有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从而成功抵御宗教渗透,保卫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宗教这一特殊现象,不少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当前大学生在宗教观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模糊。对宗教的社会作用还缺乏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的工作也做得不尽如人意;大学校园中,宗教渗透活动日渐增多,对于大学生已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理性对待宗教,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无神论观念,有效防止宗教的消极作用,合理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大学生信教者呈明显上升趋势。文章主要针对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发挥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使大学生自觉成为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范围内传统宗教的复兴和新宗教的兴起,以及"宗教热"在我国国内呈现出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教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在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宗教,怎样认识宗教"这个首要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信仰宗教"这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从教育上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大学生信教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高校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仰宗教有其内在、外部原因,但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宗教渗透在高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宗教渗透概念进行深入辨析,以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意见>([2007]16号文件),就做好高校的宗教工作做出部署.恰逢其时,徐州市委统战部、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申报了<高校宗教问题研究>的课题.当前,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大学校园,致使部分学生盲目信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高校的宗教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问题越发增多,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了解分析敌对势力对高校进行的宗教渗透活动,总结探讨应对宗教渗透问题的各种对策,不断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高校面临的宗教渗透问题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统战工作应对宗教渗透问题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宗教渗透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破坏祖国统一,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渗透具有六方面显著特征: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秘密性、破坏严重性。认清这些特征有助于实际工作部门正确合理地处理宗教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里,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积累的对策和做法遭遇一些挑战,建立一种辅助性的隐形抵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阐述高校抵御宗教渗透隐性机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理解高校抵御宗教渗透行为发生的三种语境的看法,主张从开发制度环境和抵御机制构成要素的隐形功能出发构建高校抵御宗教渗透隐形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武汉市八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态度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较为模糊和片面,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宗教信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所具有的作用认识不清,体现出一种较为矛盾复杂的心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持较为宽容、理性的中立态度;近八成(78.5%)大学生对高校是否应该支持传教持模糊、错误的认识,不了解"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超过六成(63.7%)的大学生对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信教认识模糊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18.
网络宗教是一种新型宗教活动形式,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网络宗教影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播的四方面原因。据此,笔者提出了三方面建议,旨在积极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抵御网络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了解宗教与奥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奥运安保人员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从奥运会的历史看,历届奥运会参与人数持续增长,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需要不同的礼待.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利用宗教问题进行干扰破坏活动的方式主要有:部分宗教团体可能会在不通知中国官方的情况下,秘密施展其传教计划;部分新闻媒体围绕北京奥运进行歪曲报道、甚至恶意造谣,以期制造恶劣影响;境外传教势力以各种途径扰乱国内教众的正常信仰,蓄意制造事端等.  相似文献   

20.
宗教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也是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宗教关系列为政治和社会领域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之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和谐宗教理论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前,宗教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维护我国宗教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努力促进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