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钢教授特有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研究优势,使得他的教育学研究总是会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阈中释放自己的文化关怀,并在思考中国教育变革时积极融入国际视野。作为中国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先行者,他通过中国教育传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理论探索,以全球教育文化的视野来发掘教育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中国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角度、方法和理论基础。而且,为了确立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国际教育发展中的自身特色,他又将这种研究延伸至当今的中国教育变革,在教育学前沿研究中强调全球文化与本土知识创新的理论张力,拓展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变革实践的文化研究。他由此而建构了一个学术风格清晰、文化意识坚定的教育研究世界。  相似文献   

2.
江铭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史专家。他治学精深,在中国教育史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强调,教育史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疏通资料,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层面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立的学术见解。他不仅从事教育史的研究,也重视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对职业技术教育和干部教育从实践到理论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谈松华教授     
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谈松华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参与制定过很多重要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他从发展理论的视角关注我国教育发展问题,从关切现实出发走向教育决策,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研究的理论思考方式和研究路径,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和加强“教学做合一”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着现实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2(4):F0002-F0002
金一鸣先生,男,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及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院长等职。先后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届成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研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上海市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已有研究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内容、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教育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要更加强调实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合作研究视角出发,着力于深化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以充实理论基础,在认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问题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以问题为中心扩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增强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瞿葆奎先生以"融会古今,兼采中外"为治学的追求,为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有对教育学学科的建设性探索;有对马克思教育概念和思想的辨译和阐释;有对课程与教学理论问题的挖掘;也有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此外,他不仅关注教育学基本资料的建设和积累,强调教育实践之于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重视教育理论之于教育实践的服务功能与教育理论审视教育实践的本质使命,而且还积极参与教育学术规范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诸多研究、探讨与反思。文章试从生命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不同取向、理论渊源以及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状况等角度,较为详细地阐释青少年生命教育课题.以期对当前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9.
燕国材学术思想的精髓,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对“教育学与心理学契合点的追根溯源”。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提出或倡导的理论观点有素质教育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心理内化论、心理教育论等。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主要有IN结合论、心理规律论、心理状态论、智能独立论、智力五因素论、心理发展论、德智统一论、情知交融论等。在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方面,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也提出了“七阶段”论的学习模式、“四阶段”论的德育模式、“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心理学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强调文化和学术自身的独立价值,是王国维毕生为之呐喊的人生目标,他强调知识分子应当以超越功利主义的学术胸襟和生命旨趣对待文化事业,这是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本职业态度。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借助于人文教育净化生命情趣、提高人生境界。在这一大前提下,王国维赋予了“可爱而不可信”的“纯粹美学”知识在思想独立和人格自由方面的巨大的人文教育功能,触及到了文化现代转型所不可回避的价值理性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