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国文 《今日民族》2016,(11):57-58
正"想那个地方,青翠的山岗,山花在开放,清泉在流淌;想那个地方,炊烟绕夕阳,茶的摇篮,云的故乡……"歌曲《想那个好地方》生动描绘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当地傣文石碑记载,景迈山古茶林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古茶树320余万株,是澜沧江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茶林景观最典型、文化内涵最丰富、人地关系最和谐的古茶林,对研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布朗族中,有一个支系世居在保山市偏僻的山区———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居住在这一带的布朗族自称为“本人”。他们的服饰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木老元布朗族服饰的特点在于手工缝制与手工刺绣相搭配,实用简洁、朴素大方。女子的服饰,内着斜扣对领长衫,前短后长,衣领刺绣,镶银泡,对襟配以七星银扣,镶红蓝绿三种颜色;袖口窄小,长短适宜,袖长1/五彩缤纷的头饰处绣有简单粗放的绣纹,绣纹与花色刺绣分层搭配。长衫外,是一件对襟短褂,双面不同色,一面花色艳丽,另一面呈黑色。布朗族女子持家节省,一件双…  相似文献   

3.
公弄布朗族村以宗教活动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村落的基本构架。它从物理空间上奠定了村落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的基本意义,同时,从精神层面上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强化了村民们的空间认同和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4.
施甸布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朗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云南。其中生活在保山施甸县木老元乡、摆榔乡的布朗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布朗族少男少女到了婚恋的年龄,总是会在打  相似文献   

5.
在澜沧江流经云县130多公里的峡谷沿岸,居住着一寨连一寨的布朗族人,这些布朗族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儿童帽,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顶制作而成,故称为瓦房帽。  相似文献   

6.
张幄 《创造》2007,(4):64-65
南康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芒景茶园的基本情况.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有布朗族农户500余户,人口2500多人.古树茶毛面积12000亩,净面积5840亩,有古茶树45万株,年产鲜茶叶200吨;台地茶50年以下的净面积6500亩,年产量每亩80公斤,60年以下的500亩,年产量每亩120公斤;在6500亩台地茶中,有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生态茶1000亩,年产量每亩70公斤.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朗族是云南省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和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以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也是该"直过民族"需要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尽管该少数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还面临着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党和政府只有从布朗族的实际出发,针对该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各种具体对策措施,才有可能帮助该民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9.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10.
方明 《今日民族》2012,(6):29-32
布朗族支系莽人(以下简称莽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的龙凤村、平和村与牛场坪村,现有688人。笔者自2009年5月走入莽人村寨,先后20余次调研,参与、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以下从衣、食、住、行、育、娱、医等七个方面予以简述,以期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又真实地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1.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东南部.澜沧江、小黑江一侧的河谷中,居住着12000多布朗族人民.约占全国布朗族人口的15%。虽然各地布朗族的婚俗有些差异.但一般都有串姑娘、说煤.过礼、吃定酒.迎亲、回门等仪式。  相似文献   

12.
曼芽村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中缅边境沿线上,是一个布朗族聚居村,全村共有99户人家,490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曼芽村民住的全是茅草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相似文献   

13.
陶玉明 《今日民族》2006,(12):50-52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由四个自治民族组成的自治县,自治民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全县居住着25种民族,其中,布朗族属云南省人口在10万以下的7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世居民族。在双江25个民族中,布朗族经济发展较滞后,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认识布朗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布朗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分析布朗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布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尽快实现布朗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相似文献   

14.
吉良村民小组坐落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茂密的丛林中,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依山傍水而建。  相似文献   

15.
8月4日至5日,云南省第二届布朗族发展论坛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举行。论坛由省布朗族研究会主办,双江县县委、政府协办。省侨办副主任、省布朗族研究会名誉会长胡明学,临沧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晓春,双江县委书记张玲芳、县人大主任叶自平、县长赵贵祥、县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16.
17.
张晓琼 《创造》2004,(3):35-37
2001年底,正当北国白雪飘飞、地冻天寒时节,笔者来到了温暖的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驻进了据说建寨已200多年的布朗山章家老寨.进入章家老寨的当天晚上,笔者就有幸参加了一场布朗族婚礼,由此窥见了布朗族婚恋生活及其观念在当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中越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布朗族莽人支系。他们自称“莽”,意为高山上的人,在汉文史籍记载中属于“百濮”族群。2009年5月,经国家民委批准,正式归属为布朗族。  相似文献   

19.
对生态环境的描述是民族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其不应仅仅为文化事项的呈现提供一个"背景",也不应局限于社会结构分析的工具。景观人类学的研究,为我们思考社会关系与物质空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因这种关系的差异性所体现出来的空间秩序,则形塑了"景观格局",为我们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而芒景布朗族村不同层级的景观,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实在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白荷 《今日民族》2006,(1):46-48
布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秦代为百濮群族的一支,濮人是施甸县的土著民族之一,属南亚语系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语言,无文字。今习汉文,会汉话,自称“乌”或“埃乌”、“本族”;他称“本人”,为本地人之意。据考,现居住施甸县的布朗族,隋朝前,曾居住在洱海区域,唐代从大理喜洲一带迁徙永昌(今保山市),继迁勐底(今施甸),明代搬迁山区至今。定情信物“花草鞋”布朗族少年男女长到十三四岁,就要换上成人装束:男子穿白色对襟衣、青布褂,头上缠绕白布包头,末端用红线穗装饰,穿大腰宽腿布裤。女性整套服装是由上衣、外套褂、裤子、围腰和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