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信息生产主体的多元进化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倾向偏颇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不良化,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相对失衡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导力。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调控算法推荐技术、加强平台监管治理、全面培育主体素养、推动主流媒体发展等路径,助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极大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但与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民众需求相比,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内容、话语和方式上还存在滞后不适、悬置在上和传统单调等现实困境,亟待由传统过于政治化、抽象化、刻板化的理性传播进一步转化为生活化、通俗化、生动化的感性传播,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播效度和增进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通过构建符号影像实现传播话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并采取文化寄生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直接交锋、鲜明对抗的传播方式,将其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从日常生活领域渗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挤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稀释其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青年价值选择困惑,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疏离之感。要弥合这种疏离状态,需要注重反本开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和传播话语的生活化转换;整合媒介资源,拓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原基场域;同时关注青年需求,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怡养涵育。  相似文献   

4.
传播是两个独立系统间通过一定媒介,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意识形态传播就是指围绕意识形态内容,以达到提升意识形态认同度之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从现实而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其认同度提升存在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呼应传播的诉求,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促进认同度的提升。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可以通过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利益,实现"传得进";通过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体系,实现"传得开";通过融合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媒介方式,实现"传得好";通过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人才队伍,实现"传得稳"。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在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从优化传播主体、优化传播内容、优化传播环境等方面出发能为自媒体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可行路径,从而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吸引力、渗透力。  相似文献   

6.
微传播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环境,极大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面临着三大困境,即传播受众注意力的偏离、高质量传播内容供给的缺失和传播管理约束的疲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的构建要着眼于问题困境,聚焦受众注意力生产,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的影响力;优化高质量内容供给结构,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的辐射力;强化管理效能,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网络的发展已经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推向了全新场域。这一过程中,传播方式网络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消解、传播空间虚拟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竞争力的解构、传播主体复杂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弥散已成为其主要面临的现实困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指示,要坚持权威性和精准性思维、立体化与系统化思维、开放性与边界性思维相统一的破解思路,在困境突破中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有效向度。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在新媒体主导的后真相政治时代遭遇"脱媒"的巨大挑战,其政治整合功能呈现某种程度的式微。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融合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三个不同阶段,其共同点是认为只有通过"占领"才能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媒体融合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是由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两种因素的匹配形成了萌芽型、发展型、过渡型、理想型四种传播模式。向理想型传播模式的转型还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包含了判断是非对错与矛盾冲突性质的根本标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掌握网络话语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核心利益。当前,网络舆论赋权方式、低质量信息传播、非理性言论蔓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陷阱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带来新挑战。在此境况下,必须大力宣传与弘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增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正遭遇到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认同的双重危局。新媒体以其速度快、交互性、超文本的多媒体协同传播形式可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动力,也会带来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解构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根基。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善待新媒体,善管新媒体,优化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内容和载体,提升媒体治理能力,探求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应对策略,以此夯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舆论根基,进而实现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共识维度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向标和加速器,它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共识广度和共识深度。依据共识维度的基本特征和意识形态的结构属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化过程可以细分为内容共识、信念共识、行为共识和策略共识等四个基本维度。因缺乏必要的机制引导,这四个共识维度又分别呈现出符号化、薄弱化、缺失化和单一化等特征,造成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共识困境。对此,应建立相应的共识机制,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体系,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共识广度和共识深度。  相似文献   

12.
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是由内容体系的解释力、表达方式的亲和力、传播群体的示范性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等要素构成。新时期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加快意识形态创新体系、拓展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与意识形态的契合,使之有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以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价值观具有多样化、流动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等特点。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流意识形态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在意识形态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既具有对其它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媒时代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新兴的网络媒介传播形式,表现出庸俗化解构历史、娱乐化包装历史、表象化重构历史的形态,呈现出更加隐匿化和生活化的软性传播特点。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减弱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歪曲、对历史自信的消解、对青年成长发展的危害。因此,智媒时代仍需从网络受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网络监管三个方面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软性传播的辨析与应对。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视觉文化日益成为当前文化传播形态发展的主导动因,主流意识形态借助形式多样的感性形象展开,既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而易于被理解接受,又能积极调动人们的感受体验而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有效融入感性日常生活而得到广泛认同。从凭借感性形象、调动感性体验和融入感性生活三个角度,揭示出主流意识形态何以实现感性传播的内在机理,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与以往社会不一样的风险社会时代。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可避免地走进了风险社会时代,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潜藏着风险。从来源上看,我国的意识形态风险源主要集中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意识形态引导难度的加大及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等方面。这些风险源的生成,又与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较弱、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双面性等因素密不可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提升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民生视角,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来引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后微博时代是微博与微信共存的时代,而不是微信取代微博的时代。微博是自媒体,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碎片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微博在传播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微博非主流多元意识形态给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微博意识形态进行治理要提升到国家治理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依宪治理思维、建立道德自律机制、遵循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规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实行多中心差序治理等是捍卫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微博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已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迫切任务。微博时代我国舆论格局的重大变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传播特性的复杂化、舆情的鱼龙混杂、主流媒体的被动滞后以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都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对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应有所作为,积极构建完善的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掌控舆论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增强,且具有快速性、匿名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并成为当代思想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站传播、即时通信工具传播、网络社区传播、自媒体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播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了解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认清其方法、手段与目的,是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网络空间多种思潮和"主义"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要求我们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在网络空间的拓展研究,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一般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效果等四要素构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执政的权威性、理论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本性、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多元思潮的借鉴性,等等。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推进主体维度看,党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从夯实基础维度看,要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基,确保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性与科学性;从方法与策略维度看,要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