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出生于辽宁台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除了料理农田,还兼营豆腐坊。张景惠父母去世的比较早,他继承家业。曾经扛着豆腐盘在台安的大街小巷叫卖,得名“胡家窝堡豆腐张”。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日后,做了伪满洲国的总理,人送绰号“豆腐匠总理”。  相似文献   

2.
考大学上了分数线:无“点招费”名落孙山 1977年9月27日,章剑军出生在湖北公安县南坪镇。他父母只养了他一个独苗苗。因而.他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了父母的尽情呵护。上学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命运却在关键时刻跟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1997年7月,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就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3.
当刘明敢在安徽巢湖学院上学时.妹妹刘永梅突然身患白血病,正在他心急如焚地为妹妹筹款治疗时,一个令他心碎的事情发生了:原来,父母抛下患病的妹妹失踪了。刘明敢心里非常难过,就在他准备将父母告上法庭时,他却意外得知,自己不是亲生的,而父母这么做也正是为了不耽误他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典型案例: 晓冬今年21岁,三年前在某中专学校毕业。曾在深圳市宝安区某工厂打工,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晓冬从去年9月回家后一直到现在将近半年时光.足不出户,整天在房间上网玩电脑游戏。刚回家时还会到客厅里走动,但听到门铃响。就赶快躲入房间,怕见生入,近三个月来竟连父母也不想见。总是等父母出门或休息后才出来吃饭。平时他出入总是锁门,在房内就反锁上门。需要电脑用具(如软件:耳机及配件)时,就主动与父母说话,父母主动与他交流.总是不理不睬.根本无法沟通。晓冬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5.
今年21岁的梁庆伟是清华大学二年级学生.他的家乡在苏北一个地级市市区。在庆伟上中学到上大学期间.他的父母三次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但是,在庆伟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濒于分崩离析的家庭终于趟过了暗礁和险滩,现在,父母恩爱如初。许多知情人感慨地说——“这个家呀,多亏有这么一个好儿子!”  相似文献   

6.
16岁的中学生刘小军(系化名)是某中学高二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好。刘小军从小娇生惯养,在学校学习不求上进,后来发展到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几乎每天都出入网吧并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时间长了,父母知道他的恶习,便严格控制他的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7.
邓国红 《工会博览》2008,(14):51-51
父母家的老房子位于繁华闹市街边的一幢老楼里,楼头与马路相连处的人行辅路上栽有一排生长了30年的槐树。父母家的老房子就处在整幢楼把头的一层,与路口的第一棵槐树距离最近。这棵槐树与其它同一时间种下去的槐树没有太大的差别,盆口粗细,从主干处分出了三个枝权,枝权上又长出了四、五支小的枝桠。每每路过,  相似文献   

8.
有趣的别称     
王吴军 《法制博览》2009,(24):55-55
一对父母对十岁的不好好学习的儿子许诺。只要好好学习成绩排名年级第十名前,暑假里带着他去外地旅游。期末成绩达到了第九名,儿子要求父母兑现当初承诺。父母买了些好吃的打发他,说抽不出时间,还说当初只是为了鼓励他学习为他好。儿子说:“忽悠小孩是不是?说话不算数,你们太随便了吧?”  相似文献   

9.
一念之差     
湖南郴州有个年轻摩的司机名叫刘石清.一天在街上揽生意时,见一个两岁左右小孩在啼哭,他上前询问.小孩说不清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刘石清便将小孩带回家中,交其母看着。他说:“我本来是出于一片好心,过两天如无人寻找,便将孩子送到派出所,请警察帮忙查寻小孩的亲人。”  相似文献   

10.
常茹娟 《工会博览》2014,(15):46-47
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l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有位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一名高一的学生被公安局抓了。这名学生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读小学时,父母每天给他50元的零花钱;读初中时,每月给他3000元生活费和零花钱。有了钱,他买好的东西吃,买时髦的衣服穿;请同学进馆吃饭时,点高档的菜,喝贵的酒。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消费的欲望越来越大,不断加码向父母要钱,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对待,在这名学生进入高中后,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9):14-18
东方朔本姓张,小名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阳信县大桑洛墅)人。那么,他为什么又姓起“东方”来呢?原来他是一个“弃儿”。生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亲田氏。当他来到人间刚三天,母亲就去世了。真是“有娘的孩子像块宝,无娘的孩子像根草”,无法养活他的父亲,只好把他扔出家门。当邻母听到婴儿啼哭声将他抱回来的时候,正值东方发白,于是便取姓“东方”,  相似文献   

13.
爱的传承     
张光 《工会博览》2013,(30):13-13
爱的传承不仅仅属于母子双方,属于亲人血脉相联,更属于这个社会道德文化的维护与弘扬。“成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几乎所有人儿时的茶余饭后.都能在父母那里听到这句唠叨.但就像对待父母其他叮嘱一样.没有人真正把这句话放到心里.直到时间告诉我们一切。  相似文献   

14.
陈彤 《法制博览》2008,(2):46-47
前一段时间,跟朋友吃饭,朋友是开公司的.他的手下有两名得力干将,均为男性。小伙子央求我们给介绍女朋友.理由很简单,他们公司女的。除了大嫂级的以外,年轻漂亮的,全都盯着老板。我们说为什么非要在公司找不可呢?他们当即苦笑,说:大姐,我们一天在公司干1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还得健身还得吃饭还得睡觉,根本就没机会见到公司以外的女孩子,就是见到了,也没时间追人家,最多就是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周末吃个饭什么的。但人家女孩子要的可不是这些,人家要你陪她.关心她.见她父母,见你父母……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时下出现了一批过“寄生”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或赖在象牙塔里继续深造.或赖在家里给父母当“成年宝宝”。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富裕家庭出生的女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愿上班.又不想伤父母的心,于是跑到上海编织了一个神话。在神话里,她是某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秘书.深得总经理器重。为了让父母相信这个神话,她采用欺骗的手段.从父母亲友手里先后“啃”走8000万巨额财产.用于“豪装”自己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就青少年的反向社会化和父母影响存在的程度对722名初中和高中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反向社会化在中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中学生的反向社会化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父母影响和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之间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且父母影响的整体水平高于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的水平;3.青少年的反向社会化和正向社会化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反向社会化呈现不规则的年级趋势,并非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而是在初三出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在高三又开始升高,而正向社会化的两个维度却呈现比较平稳的趋势,父母影响(行为)呈下降趋势,父母影响(观念)平稳中略有上升;4.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消费休闲反哺行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观念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2008,(13):53-53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的纵横家,为“合纵”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发迹之前,没有人看得起他,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挺奇怪: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却整天感觉“有点烦”,心里话宁愿去网上对着彼此无所知的网友倾诉,却不肯跟自己的父母讲。 我的儿子正上高一,学业负担很重.学习成绩一般。家长疯了一样盼他能在学习上加把劲,把成绩搞上去。可儿子却着魔般的迷上了网络,QQ号就申请了3个,隔三差五躲过我们的“监视”,上网开聊。  相似文献   

20.
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不幸患上绝症。深感绝望的他,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女友的深情却无以回报。而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贫寒之家束手无策。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时,他的前女友带着2万多元积蓄来到他身边,她要尽最大努力挽救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