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是指为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依法建立的,在公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灾害、战争等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公民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制度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苏区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对社会保障立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法体系。一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是对劳动风险的社会保障。为了确保劳动者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和社会对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止劳动的劳动者,给予帮助,使其至…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张扬的概念成为当今解释人类社会的全新范式,"和谐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全球化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是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预警和应对风险的前提。在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注意将保护劳动者权益贯穿其中。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加强劳动执法,同时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则,职业诚信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辞职的宽松的制度设计,职业诚信建设因此面临很大的挑战,频频出现劳动者违背合同承诺恶意"跳槽"的现象,严重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劳动法律的价值定位和现行辞职制度框架下暗藏的职业诚信隐患,试图在法律之外构建一套约束劳动者滥用辞职权,恶意"跳槽"的体系,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诚信度。  相似文献   

4.
董宏鹰  李怡 《求实》2013,(2):9-13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有三个层次,依次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在对外启蒙上,前者因受到政治理念严格规整和阶级、情感的巨大认同,变成功能上合法性制度框架的基础;后者则因成为特定观念来对抗现实世界继而成为一种普遍价值,进而都获得意识形态性。在当代,坚持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对已获启蒙后的民众进行自我反思和理性质疑方面,在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和制约"新阶级"扩大和塑造具有思考力的群体方面,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1995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此法实施以来,起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尽管政府意图用《劳动法》来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不运用法律法规积极地解决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纠纷,违法行为不断出现,不仅破坏了企业的形象,同时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还使良好的投资环境人为地遭到污染。本文对近3年来劳动纠纷案件逐年递增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动始终是促进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就劳动和劳动者问题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和阐明了劳动的重要意义、劳动者的地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等问题.这些论述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蕴含着如下一些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劳美德的守正创新;二是始终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发挥其作用;三是重视宣传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四是重视劳动者福利,保护劳动者权益;五是注重对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经验为今天广泛动员和凝聚广大劳动者,齐心协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和重要启示:一要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要进一步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三要充分运用好宣传手段,发挥精神的感召作用;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劳动和创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五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劳动人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选举的高度评价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巴黎公社选举将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又颠倒过来。公社的选举重新恢复国家权力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原则,使国家回归社会,改变了国家控制社会的政治逻辑,消除了资本奴役劳动的政治基础。当选的委员大多是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代表,保障无产阶级政权属于劳动者阶层,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为劳动摆脱奴役提供了条件。这些特点实现了政权产生、归属和收回的人民性。二是巴黎公社的选举彰显了以普选为基础的真正民主制的"公社精神"。选举体现人民的意志,是防止公仆变主人的重要举措,是为了组织在公社的人民实现自治,以普选为基础的公社民主制是无产阶级获得社会解放和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选举的思想对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选举要服务劳动者阶层,实现人民民主,避免资本的干预;当选的代表应为劳动者或能为劳动者代言,而不是为食利者代言;选举提供选择代表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选举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和官员;选举提供民意表达的途径和渠道,有助于拓宽社会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钱一舟 《唯实》2008,(4):81-84
进城务工农民对城市社会的心理认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社会有效转移的基础,是农民告别乡土走出自己生活劳动习惯,进入一个新空间变更职业身份和意识的维系纽带。调查表明,农民工在低收入状况下的生存依赖和生活方式、行为取向、发展愿望及其可能,形成了他们对城市社会的心理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后危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在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同时,企业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体现在劳动报酬、劳动需求和劳动心理三个方面的后危机现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是劳动关系后危机现象产生的根源。为此,要构建包括利益共享观、工资共决制、激励方法、心理契约、三方协调五方面内容的应对策略,使后危机时代的劳动关系趋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任何劳动都包括有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各不相同的社会属性。这些原理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本文在上述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于劳动过程中三对范畴关系(劳动态度与劳动效果,苦干与巧干,冲天的革命干劲与求实的科学精神)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我国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进行再认识,从而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1.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但由于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采取各种不法手段,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不仅要靠政府和司法部门,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应当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熟知自己的权利义务,掌握预防劳动争议的技巧,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张才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不仅有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且还在于全体职工劳动潜能和创造势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每个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工作,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达1亿多。在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处于被支配地位,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差,工作又苦又累,劳动时间长,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劳动力价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我国私营经济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目前私营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具有阶段性特征;有些问题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解决。劳动者是生产的主力,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和积极性发挥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私营企业只有尊重工人,关心工人,给工人以应有的报酬,创造更好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企业兴旺。国家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引导,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基本生活保障,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失去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以及遭受不幸风险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的安全措施。提供保障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享受保障的则是国家规定需要保障的劳动者或社会成员。通过保障,实现“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社会安定”的目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是一个“特指”概念,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下岗职工当前利益的特殊保护措施。这里享受保障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指因某种原因从原来工作岗位上游离出来而又重新获得就业机会的过程,即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失去工作岗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前提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在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同时,企业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体现在劳动报酬、劳动需求和劳动心理三个方面的"后危机现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是劳动关系"后危机现象"产生的根源.为此,要构建包括利益共享观、工资共决制、激励方法、心理契约、三方协调五方面内容的应对策略,使后危机时代的劳动关系趋向和谐.  相似文献   

19.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 ,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的直接体现 ,也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 ,是劳动者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一切民主国家政治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一有别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  相似文献   

20.
维权·保障     
正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受案主体?确定劳动争议案件受案主体应以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为依据。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下列条件限制:(一)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