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载有一个令人叫绝的“自诛阵”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叫绝,是因为“自诛阵”内虽然不布一兵一卒,而只以“才贝、巴刀、酉水”(即财、色、酒)等物布之,但凡是入阵之人,如无清醒  相似文献   

2.
我是空军某研究所政治部主任。《镜中缘》曾记载一个典故,叫做“自诛阵”。说的是“此阵不布一兵一卒,而以‘财、色、酒’布之”。有的人缺乏自控力,自己管不住自己,见财则贪,见色则淫,见酒则醉,在尽情的欢乐之中自取灭亡。这个典故对于增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自律意识,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众所周知,财、色、酒都不是坏东西。但为什么能使人“自诛”呢?根本原因在于贪,在于贪得超过了度。有道是,“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贪得无厌,必然“自诛”。成克杰、胡长清及其追随者慕绥新、丛福奎、李嘉廷、王怀忠等莫不如此,最…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吕坤,其书房题为“远美轩”。何故取此名?他解释说:“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多欲)。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物诱惑)。美色令人多欲,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皆祸媒也……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匾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此心一冷则热闹之景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吕坤官至刑部侍郎,为官清廉,甘于淡泊,政绩颇佳。其“远美轩”之释,内涵丰富,见地精深,饱含人生哲理。此文成于400多年前,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可  相似文献   

4.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7):14-14
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好。除此之外,还应慎染。 《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相似文献   

5.
程应峰 《廉政瞭望》2023,(21):65-65
王绩生前,自撰墓志铭。他写自己“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他还说自己“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王绩给自己写墓志铭,将自己写得跃然纸上,活脱真实。  相似文献   

6.
薛福连 《实践》2009,(1):55-56
善于“捧”人者,古之所谓弄臣,就是官员身边的“趋附小人”,他们“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  相似文献   

7.
一位离岗的同志打电话给亲朋好友,邀请大家喝“离岗酒”。席中言辞过激,火气也特大,众人相劝,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摆“离岗酒”,无非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离开岗位感到轻松,从此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或写作或旅游或探亲访友等等,总之,心情是欢愉的;一是离岗后不适应,邀几位知己大发牢骚,骂骂娘,泄泄心中之火,借酒浇愁而已,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离岗者。前者姑且不论,后者实在有说几句的必要。近日读报,喜见一位即将离任的市委副书记写的诗。诗曰:“人生舞台大天地,随军南下才相聚;光荣历史自珍惜,胸中常存浩然气。新陈…  相似文献   

8.
吴安 《当代党员》2008,(9):14-14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招商引资既要见子打子,又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眼里既要见企业、见产业、见行业,更要见产业链、见产业集群,既要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要顾及左邻右舍、顾全大局、主动割爱,把自己自觉置于产业链的一环,尽量延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形成循环的产业圈,同时将不同类型的产业链接成产业集群,这样才能打造开放型制造业高地。  相似文献   

9.
为官四则     
宋代李邦献在他的《省心杂言》中写道:“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这是一个人的为官之道,亦可谓“为官四则”。“轻财足以聚人”,是要自省。世俗生活的富贵,不过是“酒、色、财、气”四字。对不义之财为官者理当不为心动,更不应占为己有。为官者应当时刻掂量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想想几多高官落马,都因迈不过“贪欲”这道坎。若学会自省,方能轻财而重义,必会引来贤能之士的拥戴和敬重。“律己足以服人”,是要自戒。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古训。为官者要常常扪心自问,什么事做得让百姓满意,什么事做得…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沉寂多时的匀酒出人意料地迅速崛起,它以全新的包装,醇美的口味、强劲一的营销,重塑“贵州名酒”形象(匀酒早在1963年即获“贵州名酒”称号)。如今,在都匀市,人们宴请宾客、朋友聚会,无不摆上装璜高雅、品质优良的系列匀酒。匀城人说:“匀酒是黔南人民的骄傲。喝着匀酒,我们又找回了当年的那份情感!”去年间月,省政府授予35”、43”改玖匀酒“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在我省品牌云集的白酒行业,获此殊荣者屈指可数。在新年伊始召开的都匀市全委扩大会议上,关注匀酒振兴、支持都匀酒厂发展,成了会议的热门话题之一。一…  相似文献   

11.
陈海春 《廉政瞭望》2010,(11):48-49
“将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领导者管理中的“酒与污水定律”。在现实中的任何组织里,都有这样的人,似乎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把事情搞好,而是为了把事情搞砸。他们的传染性之大,破坏力之强,常常令人瞠目结舌。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害群之马”。如何对付组织内的害群之马,是许多领导者想做好,但又苦于精力不足,经验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叶小文 《党建》2013,(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主义,通常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享乐竞成“主义”?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的确主张过享乐主义。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但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并不流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此类告诫不绝于耳。但凡贪图安逸、耽于享乐者,常被贬为声色狗马之徒,见不得人,不成气候,遑论“主义”?  相似文献   

13.
老六月雪 《党课》2010,(22):98-102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有汉武帝这般底气者,着实不多。  相似文献   

14.
隋喜文 《前线》2008,(9):52-52
幼儿园给孩子出了道“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试题,有答“像香蕉”者,被老师判“错”,理由是标准答案为“像小船”。这则故事。令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     
《党课》2010,(9):121-121
瞿秋白临就义之时,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16.
陈克鑫 《湘潮》2008,(9):45-46
周恩来常以酒来调节、活跃气氛,增进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下许多佳话,充满永恒而迷人的魅力。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而且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有个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垮了整个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杨鸣 《廉政瞭望》2004,(8):16-16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贫富雅俗,无论官居几品,总有一二所“好”,由好而嗜、由嗜而成癖者,不在少数。譬如好烟好酒,好财好色,好贪好赌,好花鸟虫鱼,好古玩字画,好垂钓品茗,好收藏集邮,好远足旅游,好跳舞唱歌,好酒贪杯等等,不一而足。只要不误正事以至于玩物丧志,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18.
红色货币战     
无钱不立,无财无政。中国共产党自苏区时期起,一面拿起刀枪,反“围剿”;一面仿制白区通用货币,印制发行自己的苏维埃币,从两条战线与国民党展开较量,为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万多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万多人。究其原因,被处分的党员、干部都是由于自身党性观念差,纪律规矩意识淡漠,禁不住欲望的诱惑,走上了歧途。由此,我想起一句警示格言: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扳倒自己的最终只能是自己。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一个"自诛阵"的故事:据传武则天剿灭徐敬  相似文献   

20.
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由此可见,吃乃是人的天性。“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也说明了吃是人的第一件大事。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一部饥饿频频出现的历史,即使是康乾盛世的乾隆元年,也曾饿殍遍野,所以,人们自古就很看重吃。小孩出生要吃“三朝酒”,一个月之后要吃“满月酒”,考上大学要吃“庆贺酒”,结婚要吃“贺喜酒”,搬进新居要吃“进屋酒”,五十、六十岁……生日要吃“祝寿酒”,即使上西天不能再“吃”了,儿孙亲属们也要大吃一顿“上山酒”,人的一生简直就是在大吃大喝中度过的。中国悠久的历史也是一部“食不厌精,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