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督促程序异议权的实践认识邓自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起诉。”可见此条既是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法定依据,又是支付令失效的法定原因,但是如何认识债务人的异议,众说...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作了重要修改后,于今年4月9日颁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民事诉讼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在审判程序编中增加了一种独立而又特殊的程序——督促程序。本文拟就该种程序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为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债务人给付一定数量金钱、有价证券,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并由法院发出支付令所适用的程序。例如甲、乙二人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乙已过履行期限仍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甲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督促乙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就是督促程序。这种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程序的发生以债权人的主张为基础。法律设定这种程序,其目的是寻求诉讼的“经济”,即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及时实现债权人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民诉法第185条还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对民诉法的这两条规定的理解,从检察系统内部来说,有…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法》204条规定的对案外人的救济是基于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而提出的异议或诉讼,属于实体性执行救济。案外人异议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具体是由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进行审查。执行机构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仅仅是初步的审查处理,如果裁定驳回案外人异议的,应当赋予其进一步的救济手段,即案外人可以提起异议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实质上仍为确认之诉,应由执行法院的民事审判庭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八十五条的适用李兴树,郑耀华(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85条规定: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回离婚的,可...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79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认可新证据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条件。该条中出现了新证据的提法,《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44条将再审"新的证据"定义为原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这一规定属于限制性解释,其本意在于严格控制再审新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院提起再审制度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就有规定,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177条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8.
一 民事抗诉程序的立法缺陷和后果现行民事诉讼法用四个条文规定了民事抗诉程序 ,与原民事诉讼法 (试行 )相比 ,现行民事诉讼法在原则性规定的同时 ,又赋予人民检察院以民事抗诉权 ,实现了原则性与具体权能的相结合 ,这在完善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监督制度上迈进了一步。但是 ,与人们期待的实现检察机关保障司法公正的职能以及诉讼法治化的要求相比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抗诉程序还存在相当的缺陷 :首先 ,民事抗诉的范围不明确。民事诉讼法第 1 85条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  相似文献   

9.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26条正式确定了分配方案异议之诉制度,对当事人、管辖法院、起诉期限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形成了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基本轮廓,但该条规定仅是概念意义上的界定,对具体程序规定则付之阙如,导致实务中应如何运作该诉讼制度存在很多盲点。而参与分配制度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将会越来越频繁。本文立足实务,以厘清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运作规则为目的,从立案、审理到判决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是解决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权利冲突的诉讼程序,属于形成之诉。只有取得执行依据或具有优先受偿权,并被执行机构列入或者准列入分配方案的债权人以及债务人才可以提出本诉,未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可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1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主要证据不足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而当前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时对抗诉证据的审查认定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影响了抗诉案件质量和改判成功率。针对此种情况,文章明确提出了审查认定抗诉案件证据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完善抗诉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督促程序在大陆法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却沦为“休眠程序”。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顺应学术界呼声对督促程序作了重大修改,但该程序目前仍存在缺陷:一是申请费收费过高;二是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与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相配套的司法解释,通过完善该程序来提高其利用率和生效率,使之充分发挥化解民事纠纷主渠道作用,以解决人民法院面临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我国民事执行进行了大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对民事执行制度,第202条和第204条增加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异议的规定,再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案外人异议处理的具体操作程序的规定,民事执行异议制度初步建立。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总体上说,我国民事执行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应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完善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将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规定为“确有错误” ,违背了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不利于纠正错误 ,也与其他法律规定相抵触 ,立法上应作出具体规定 ,以便于实务中操作。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发现确有错误 ,其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既不是本院院长 ,也不是本院审判委员会 ,而只能是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4.
司法解释对督促程序定性模糊是督促程序制度效能低下的根源。为提高督促程序适用率,首先应澄清督促程序既不是非讼程序,也不是诉讼程序,而与略式程序具有较高适配性。在此基础上,应当以略式程序法理修补督促程序规则。如应从宽解释"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督促程序可以适用财产保全、债务人异议只有构成实质性争议时才能终结督促程序,且理应为督促程序配备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 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 所谓审判监督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者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协议再次审理所适用的程序。其主要特点为:第一,审理对象的广泛性。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既可是生效的判决,也可以是生效的裁定,还可以是生效的调解协议,它既包括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和调解协议,也包括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裁判和调解协议。第二,审理理由的确定性。这一特征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效的裁判、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诉讼法上的保全是指为使将来判决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其职权,对被申请人的相关财产或行为作出的临时性司法强制措施。旧《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财产保全",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则规定法院"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第100条),从而将保全的对象范围从财产扩展至行为。关于保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破产法43条第四款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而实践中存在破产财产还有升值空间,统一适用终结程序可能会阻碍破产财产的增加,出现形式公平掩盖实质不公平的情况。通过司法实践案例研究,对比英国、德国此类案件司法实践,得出结论:债务人财产还有升值余地时,应坚持实质公平扩大债务人财产,保障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据偏在的问题更加严重,仅依靠当事人申请文书提出命令,难以保证公共利益的维护。基于职权探知主义,人民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可不受约束性辩论原则的限制,有必要也有义务依职权发出文书提出命令以维护公益。但就我国现有的规范而言,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所规定,司法解释不能为法官创设权力,且职权发出提出命令具有单向性偏失,弱化了文书持有人权益的审查保障程序,易致程序正义受损。因此在适用时,应当将文书的范围限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6、47条之内,在作出裁定前应先向当事人释明由其申请,在当事人不申请的情况下,法院依职权作出裁定,并须对心证过程进行详细说理。  相似文献   

19.
开庭审理是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民事诉讼程序及保证司法公正的中心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对第一审开庭审理规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而对第二审未作具体规定,只是在“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中规定了审理上诉案件“除依照本章规定外,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原则。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又是终审程序,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至关重要,两者在开庭审理中的具体操作规程不尽相同。如何使第二审开庭审理充分体现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一个中心(公开审判)、三个强…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台湾学者称之为诉讼程序立法主义,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称大陆民事诉讼法)为突出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专设法条予以规定。涉及的法条从第5条到第17条,共19个。台湾民事诉讼法对基本原则没有专设法条,而是将其融化在民事诉讼的各项程序制度中。本文拟就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中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原则,试加比较与探讨。一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指民事纠纷发生后,是否起诉,以及在什么范围内对什么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他人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