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香港从7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到1995年香港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已超越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因此,不仅中国内地和台湾及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研究她的奇迹,仿效她的经验,推出或提出各种“香港式”的自由经济区,要“再造几个香港”。随着“九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日益临近,探索香港社会发展的规律,客观、科学地评价香港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九七”后保持并更好地发挥她对内地的桥梁和窗口作用,更好地借鉴其经验,成为内地和香港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近20年来,…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创造》2008,(12):66-66
从铲煤工人到亿万富翁,他的奋斗经历是半个世纪香港史的缩影;从香港大亨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内地的投资援助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从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到把市场机制引入内地:从捐建洛溪大桥,到重奖奥运冠军,再到遍布内地大学的“英东体育馆”……他的资本和理念深刻影响着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他是海外爱国者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开放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3.
文革前,内地读者唯一知道的香港作家是写蒋家王朝野史的唐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年.随着香港作家到内地访问和香港文学作品的出版,香港文学的研究也被纳入议事日程。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最早是从得地利之便的粤闽两省开展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了下列阶段:A、从作家介绍到作家作品研究。潘亚瞰的(香港作家剪影),是最早集中介绍香进作定的一本访问产_见明善和板子(香港\会组的〔刘w生研究专集),是内地出版的首部研究香港作家的论文集和有关资料汇编,论文作者中内地占的比重不少。B、从作品赏析到断代文学史的编写。作品赏析…  相似文献   

4.
1996年3月9日,香港永春同乡会会馆内宾朋满座。来自香港和内地以及海外的永春同乡欢聚一堂,隆重纪念同乡会成立12周年,同时举行第三届理事会就职典礼。福建省政协委员、香港祥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颜章根连任理事长。过人的胆识颜章根原籍福建省闽南著名侨乡永春县。1982年2月,26岁的颜章报赴香港定居、经商。他凭籍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魔幻般地将50港元盘到了数亿元,实现了从“破烂王”到“企业巨星”的飞跃。事业一旦有成即回报桑样,这是颜章根离家时的誓言。1989年春夏之交,内地的投资市场冷落萧条,一些外来投资…  相似文献   

5.
交流     
《政协天地》2010,(7):37-37
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 由20余家香港和内地机构合办的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开办4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香港在校生的报名。实习团从第一届的30人增至今年近300人,实习的目的是了解国家最新发展,熟悉内地环境和文化,增加自身发展的“内地经验”。今年香港8所高校2000余名在校生报名,近300人经严格选拔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6,(4):78-79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6月29日在香港出席“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CEPA的签署和实施,促进了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带动了香港、澳门经济的全面增长。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香港回归祖国,将使香港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内地为香港的发展将会提供更加广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而香港也将为内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第一届“内地知名企业赴香港招聘会”在香港举行。远大集团、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CL国际电工、《广州日报》等近100家内地企业机构,在会上推出了1000多个职位,在3天的会期中,有12000多人入场,其中还不乏乘船而来的澳门专业人士和乘飞机来的台湾求职者。会场里人山人海,踊跃程度超乎主办单位的预计。一位来求职的陈小姐说,“时代不同了,中国已经入世,内地的发展空间更大,有这样的机会我很兴奋。”              摩拳擦掌准备北上   大批香港人、澳门人和台湾人对到内地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夏天香港高校扩大内地招生开始.每到夏天.内地各媒体都在热议一个话题:北大清华会不会成为二流大学?尤其是今年,当北京文理科两个女状元都选择了香港之后.不甘寂莫的舆论似乎一边倒.赞誉香港高校.批评北大清华:言香港的一流大学拥有更自由的学术气氛、更优秀的教授阵容,更先进的全英语授课、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更现代的领袖人才培养理念和更优厚的奖学金;反之北大清华被行政所主导.缺乏自由学术空间.教授水平良莠不齐.急功近利……令北大清华遭受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他们离开了美丽的香江,负笈内地求学;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勇闯内地创业……内地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广阔的蓝天大地。多年背井离乡.独自在内地的打拼,很多香港青年都说内地的生活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懂得了“祖国”的意义,也懂得了什么才叫“爱国”。  相似文献   

11.
差不多到了SO年代末,多数内地人才从满街的粤菜馆中得知,香港人喜食生猛海鲜;而早在6O年代,香港人吃的生猛海鲜便多由内地运抵。这一份对手足同胞的特别关爱,是通过1962年开通的三趟特别快车完成的。三趟快车:独一无二香港地少人多,资源缺乏,几乎没有农业。600多万香港市民日常所需的副食品主要靠内地供应。在三趟快车运行之前,内地供应港澳鲜活商品是按照普通货物运输的。由于运输时;司长,鲜活产品掉膘、残死率高,货物在沿途损失十分严重。曾经有一车活猪运到香港后,死亡率高达7O%,更有甚者,一车鸡仅存活一只……因此,…  相似文献   

12.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周人杰的文章,文中指出今年两会,食品安全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委员坦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来自香港的容永祺委员举例“奶粉限带令”,认为“现象的背后正是内地民众对内地食品缺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中,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迷茫、经济压力、政治浮躁等多重压力和互联网助推下,21世纪初叶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某种程度上其同陷入了集体的焦虑与迷失之中。面对资本的焦虑—从李嘉诚被质疑说起 前不久发生的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事件,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持续发酵成为两地经久不息的对骂和笔战,有内地网民发帖呼吁利用五一假期,带着孩童到香港街头便溺,演绎名副其实的“黄金周”。香港作家陶杰则在一篇评论中,半开玩笑半讽刺地将此对骂称作“粪战”。看清这场“粪战”和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本质,也许还得拂去表面的喧嚣,从李嘉诚2013年底主动高调接受南方报业的集体采访说起。在《南方周末》那篇访谈里,李嘉诚敞开心扉,详谈撤资传闻、香港环境和政商关系。香港是李嘉诚的福地,50多年的艰苦创业,香港成就了李嘉诚富可敌国的今天。但是临到晚年,香港却似乎成为李嘉诚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前一直备受尊敬的“李超人”,现在却被抨击为魔鬼、万恶的资本家、地产霸权,说他垄断了香港经济。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3,(1):1-1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相似文献   

16.
方舟 《时事报告》2012,(7):54-55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这15年的历史,也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历史。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自由。特区政府施政透明,市民得以更广泛参与香港政务。15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导下,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不断扩大、加深与内地经济的合作范围、领域和内容,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因为有祖国内地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强力支持,香港经受住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地产价格调整、美国科技网络行业泡沫破灭、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多次外来冲击和内部危机,经济继续保持着向上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18.
一、香港在两岸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在海峡两岸间.曾长期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香港回归后,其“中介”、“桥梁”、“示范”三大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过去在英国人的管治下,香港曾经是台商投资大陆的“跳板”,两岸;司接贸易的“转运站”,经贸互动的“资金港”,两岸人员往来的“中继站”。今后,香港是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就是说,还有别于中国内地的其他地方政府,中央对香港除了恢复行使主权和表示主权象征的驻军以外,其他概不干预。香港作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中心的…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36):14-15
失守的道德 纷繁的世态万象,隐喻着文明的高度、人心的真相、道德的密码,一个“真实的中国”,正是存在于这样的生活细节和社会切面之中。 2014年,从“中国式过马路”屡经整治依然积习难改,到黄金周各大景区争吵四起、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文明素养的匮乏;从广西玉林“狗肉节”上演“攻防战”,到内地儿童在香港街头小便引发口水仗,无不折射了道德观念的冲突。也是在这一年,紧锣密鼓制订中的国家级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迈出了重建文明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6):69-69
“毒奶粉”风波尚未平息,“三聚氰胺鸡蛋”再掀波澜。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首次在大连韩伟集团的“佳之选”新鲜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88%。随即,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表示,鉴于香港市场上一种从内地进口的鸡蛋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香港将全面检测从内地进口鸡蛋,并将检测范围扩大至从内地进口的肉类及动物内脏。沈阳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