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永霞 《就业与保障》2023,(12):160-16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多种方法,针对甘肃省5所高职院校的100名退役复学大学生代表和8名征兵工作专家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研究中,通过6个一级影响因素和22个二级影响因素,深入探究了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具有强大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假期结束后师生居家实行了线上教学。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国家适时提出"复工复学"。疫情防控下进行复学难度大、责任重,警校疫情期间的日常教学更要谨慎对待。制定和完善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应急处置措施方案,确保复学后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人物     
《小康》2015,(9)
<正>退役者刘翔"再见!我的跑道我的栏。从今天起,我将结束我的职业运动生涯,正式退役。这是自己反复深思熟虑,最终做出的决定。虽然不舍,虽然痛苦,但我别无选择。"2015年4月7日,刘翔选择在微博上发布自己退役的消息。这条标题为《我的跑道!我的栏!》的长微博引起震动,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以来,围绕着他继续参赛或退役的两种舆论也伴随着这条长微博的出现而平息。1990年他开始练习田径三年后,刘翔进入普陀区体校,但那  相似文献   

4.
片警的故事     
慧是我中学时代最要好的同学。高中毕业后,由于我到另一所城市念大学,与慧分离,慢慢就断了音讯。也许是一种缘份,前年我调回省城工作后,竟然在元宵灯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正在执勤的慧。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位一身橄榄绿警服、一头齐耳短发、一腔快人快语、一副飒爽英姿的女警察,与  相似文献   

5.
邹波 《中国民政》2004,(3):20-21
在如何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难这一问题上,主流的论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退役士兵安置的政治性,要求政府继续以行政命令手段保底安置.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一条道路".另一种则主张给退役士兵适当的货币补偿,由退役士兵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这种观点我把它称作"第二条道路".本文提出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即:将高考与征兵相结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征兵,凡自愿在入高校深造之前服兵役2年的,可降低20分录取.服役期满后到高校继续学业,毕业后自主择业.这三条道路哪条能走通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微头条     
《小康》2016,(14)
正#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央视新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王功娜2013年因车祸休学,两年后申请复学但无法到校学习,学校为她开展网络教学和答辩,顺利完成学业。6月26日,学校校长特意来到400公里外的山村,为她举行了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校长说:"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大楼,更要有大爱之心。"  相似文献   

7.
天梯     
1961年,我大学将要毕业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我的听力,当时我只有23岁。绝望、孤独、工作无着落、经济没保障,使我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幸而毕业四年后终于得到了一份正式工作,名义上是技术员,实际上是在仓库里推车送货、开箱点数的力工。不久,又遇上了十年动乱,前途茫茫,苦雨凄风,一个残疾人,未来那漫长的苦日子,可怎么熬煎?  相似文献   

8.
财教[2011]510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武警部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征兵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中央部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鼓励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积极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提高兵员征集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决定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学生实施相应的学费资助。  相似文献   

9.
<正>程君复,美国华人学者,数学教授,著名侨领。程君复幼时在上海就读小学,1949年迁居台湾。1957年赴美,在蒙大拿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于1961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驻韩美军士兵。两年后退役,并入读费城天普大学,取得数学教育博士学位之后在该校从事了30多年的教学工作,任美国天普大学数学系教授。少数民族学院副院长。1980年,提出由中外华人合办黄河大学之设想。1984年,与河南省政府商定联合创办黄河大学。1985年9月正式开学。  相似文献   

10.
程君复,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先后就读于台北国语实验小学和建国中学;1957年考入东吴大学学习法律,翌年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美国蒙大拿大学读书;1961年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驻韩美军部队服役两年,退役后,进入美国天普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数学教育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问:我和女朋友是一个班的,都学理科,成绩也都很好,我们约好一起考浙大的。可是她好像考得不太好,现在连我的电话也不接了,我很担心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万峰:电话不接,还可以写信啊。邮局总没关门吧?你们这些毛娃娃,你怎么就知道现在的女朋友就一定是你以后的老婆?别说高中生了,就是大学里  相似文献   

12.
来信一: 我是大一的学生,感到很迷惘,上高中时,一心为了考大学而努力。现已上了大学,仿佛一下子没有了目标。考试也不是很难,考前突击一下,拿到60分没什么题。毕业后,我可以靠家里的“关系”找个好的工作。课外时间靠上网聊天,看电影打发。但我又觉得这样过太空虚。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安排。  相似文献   

13.
史宏友刚上大学时因为品学兼优被选为班长,后因迷恋上网一年竟有四科基础课不及格,按规定应该降级。可是史宏友却花50元钱在劳务市场雇个“爸爸”来校签字,办理了退学手续。随后的两年间,史宏友在大学外租间房住,拿着父母供他上大学的钱,成为了“专业网民”。他寒暑假、节假日都回家,还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报告“情况”。不知情的父母,紧衣缩食,每个学期给他几千元的学费,每个月给他往银行卡里汇进500元生活费。史宏友的父母都是收入很少的工人!雇爹签字办理退学,学校有没有责任?史宏友还有没有复学的希望?史宏友的父母能否承受如此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6,(8)
谁该对大学教育担责?读毕贵刊上一期封面文章《大学怎么了?》,觉得心里很沉重。作为高校的一名普通老师,一直被社会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使命。而反观现在的大学教育,我不敢说已经“病入膏肓”,但至少已经到了值得社会各界警惕的时候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退役军士就业促进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探索退役军士职业培训的新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当前退役军士职业培训仍存在部分退役军士就业观念与时代发展脱钩、二次职业转换成本高昂、个性化培训需求无法满足、军地双方各事务部门密切配合落实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军地联动优化军士退役咨询服务、整合资源建强退役军士职业培训机构、军地联手建立职业培训衔接机制、“互联网+培训”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政策中退役军士职业培训后的就业难问题,进而提高退役军士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容根 《中国民政》2006,(12):32-32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城乡退役士兵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退役士兵安置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与市场就业政策的结合,全面提高退役士兵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冬季开始,对城乡退役士兵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出台后,得到了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拥护。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以"提升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建设"为主线,在退役士兵安置前,提早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安排、周密部署,针对退役士兵就业需求,联系人才市场制定完善的技能培训方案,并通过落实四抓手,稳步推进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取得良好实效。十二五期间,共为1100多名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培训。一是抓牢宣传教育,激发退役士兵参训热情。每年退役士兵返乡报到后,及时召开全市退役士兵  相似文献   

18.
何季元 《黄埔》2011,(5):59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我随抗战部队六十二军到台湾接收日军投降,亲历台湾回归祖国,在台驻留了近一年后返回大陆。台湾有我们十七期十七总队(习惯称"双十七")的许多同学,他们退役后大都居住在台北市。自恢复联系后,他们多次邀我去台湾做客,我亦期盼着有机会重游宝岛,与同学们叙旧。去年3月,我终于圆梦重返宝岛。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复学复课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考的一道"必答题""压轴题",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是学校进入正常化的晴雨表,是经济全面恢复的试金石,是社会重归常态的分水岭。做好复学复课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大事。2020年4月29日,他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师生身心健康。"5月14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再次强调,"要指导学校细化复学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20.
心灵捕手     
有人问我怎么那么喜欢摄影?这里面有两种潜台词,一种是说你拍得不错,你是怎么走上摄影之路的?另一种就是说你拍得好烂也会喜欢上摄影?可以说这类问题我无法回答,倒不是因为这两种潜台词的存在,而是摄影本身的言语不清的魅力和它的每一张都是永远的残缺,让人又爱又恨。喜欢或者说爱上一样东西,真的没有什么理由,更没有复杂的动机,跟恋爱的感觉雷同。记不清楚具体爱上摄影的时间了,那时候似乎是在大学三年级,似乎是在静谧的校园里,我跟摄影有了一面之缘。那一面之缘后,我开始跟摄影较劲了。我叫嚣着要修理“她”,一改“她”那让人受不了的冷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