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新营 《各界》2007,(2):73
应用文用途广泛,是作为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在职业教育中,如何结合学生自身条件,迅速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研究的必要课题.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在于研究学生,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2.
刘彩玲 《学理论》2012,(8):186-187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性的能力课,其明显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实践性。立足于实践的角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本门课程。  相似文献   

3.
邢国红 《学理论》2012,(32):269-270
写作能力就像计算机操作能力一样,是常用工具,是为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服务的,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应社会需求,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已陆续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列入全校必修公共课的队伍。由于课时、学生素质、教师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因此从被喜欢、感兴趣、范文欣赏、强化训练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与同行们共同研究、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4.
刘影 《学理论》2014,(3):236-237
应用文写作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毕业生必备的工作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应用文写作教学却处于一种领导不愿开、教师不好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地位。为使应用文写作课摆脱边缘化状态,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以学生就业需求为纲,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重视能力培养,纷纷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实际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结合指导社团的工作,探索教改新途径,大胆将社团引入课堂,提高了应用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杨红 《学理论》2010,(27):291-292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为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授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讲少有兴趣,已成这门课程的教学常态。为求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当前教与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及学校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剖析了其成因,并相应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三条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吉雅 《学理论》2014,(6):226-227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民办院校中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从目前来看,应用文写作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本门课程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9)
随着公务员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申论》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也随之凸现出来。然而大学生在《申论》考试中却暴露许多问题,这与高校写作教学的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显示出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漏洞。提出高校写作教学对策如下: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写作实践,要针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应用文课程改革思路如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管理类专业知识背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写作知识能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魏微 《学理论》2011,(14):47-48
美感以快感为基础,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感性认识,而是一种包含着理性内容的高级情感活动。美感判断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时代、文化精神、个体间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对美的判断。美感判断的变化性体现为对美的判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往往具有局限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局限性,才能使美感判断更加合理,更加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一直都在践行着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的教学理念,翻转式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大学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浅谈应用文写作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用文写作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把它作为科学研究,还是从80年代开始的。十几年来,经过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实践,这门学科由从属地位到独立,起了质的飞跃。然而,进入90年代后的几年里,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巧妙的沟通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从而赢得各学科、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这种相互沟通、相互开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即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态度。美感迁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方面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和其他各学科教学的促进关系是相互的,各个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这些美育资源要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恰当的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那将是非常完美的事,而且直接促进他们学科的教学,也间接地促进了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教学美     
随着审美实践领域的扩展,美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多学科的渗透,缩短了审美与各科教学的距离,寓教于美已成为教学研究与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研究教学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各科教学的美育功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登新 《学理论》2009,(32):136-136
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相似文献   

16.
郭妍 《学理论》2012,(8):27-28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物质观、客观、人、哲学四个方面解读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语言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白清1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来交际.离开了语言.就谈不上写作,就不会有文章。应用文的语言比起文学语言就具有更多的限定性。2汉语语言规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律;二是社会公认。因此...  相似文献   

18.
位旭方 《学理论》2010,(19):66-67
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日趋增多,学者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体现、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英云 《学理论》2008,(14):58-62
本文通过对李白青年时代、中年时代、晚年时代三个不同时期其傲岸个性的不同表现,论述了李白傲岸个性在不同时期各具特点的体现,及其傲岸个性的形成、发展和日趋深沉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了李白诗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学呼唤改革,我们学院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逐步在教学中逐步贯彻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提出了在未来的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