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俊勇  王子春 《小康》2005,(10):26-28
苏北地区历来是江苏省发展的薄弱地段,在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看来,资源贫乏,意识落后是苏北地区的主要特征,他们往往会在茶余饭后就苏北人谈论一些笑话。但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苏北等不发达地区开始逐渐摆脱了落后阴影,发展起来,其中不乏豪强之辈,大丰市就是其中一个。大丰市位于长江以北,黄海之滨,全市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因为拥有中国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因此也被称为“麋鹿之乡”。2003年,首次进入百强县行列,2004年由上届的第98位提升到第95位。由落后进入体现竞争力的百强县阵列,显现出地方经济实力壮大。可是…  相似文献   

2.
王军 《人民论坛》2010,(9):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3)
<正>灌云县偏居苏北一隅,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水平相对薄弱。但就在这么一块经济"洼地"里,却崛起了一座道德高地。为什么一个偏僻的苏北县城会涌现出如此多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好人文化"将这里催化成培育好人的"沃土",我们走进灌云,探索"好人文化"的根源。灌云县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以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农民工陈余春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两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体彩销售员封  相似文献   

4.
《群众》1999,(5)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淮北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苏北灌溉总渠以北、新沂河以南的废黄河沿线,共有15个县。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淮北经济薄弱地区的脱贫致富,连续几年组织大规模的扶贫攻坚。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997年底,淮北地区基本实现脱贫,告别了贫困县。10个省扶贫县国内生产总值292 亿元,农民人  相似文献   

5.
林启虎 《江苏政协》2011,(11):43-44
<正>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苏北农村卫生事业的帮扶力度,农村卫生事业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省政协医卫界委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积极主动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服务,送医送药到基层,扶贫义诊献爱心,不仅出人出力,还出钱出物。本届政协以来,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共筹集了30余万元资金和大型医疗器械、10余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苏中苏北地区重视旅游基础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扬州的"双东"街区、淮安的河下古镇、宿迁的项王故里、连云港的花果山景区等就让去过的人感到惊喜、意外。苏中苏北地区旅游景点建设虽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旅游业一时还难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重要产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认识不足。旅游是绿色产业,其发展远景和潜能远远没有被认识到位。二是重"硬"轻"软"。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苏中苏北在发展旅游上  相似文献   

7.
邳州是徐州的一个县级市,面积2088平方公里,人口158万。2001年前,这个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都处于全省后进、苏北中等位置。但近几年,这里却亮点迭出:从徐州县区经济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到徐州市委提出县区发展要“近学邳州”;从苏北唯一的全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县,到2004年实际到账外资突破50亿元;从一系列民心工程的率先实施,到苏北县市中独家通过省园林城市初审;从民营经济发展受到省级嘉奖,到荣获全省党建先进市……可以说,邳州的三个文明建设一跃走到了徐州乃至苏北县市的前列。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李源潮书记对邳州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16日,江苏省浙江商会在南京隆重揭牌。这标志着近40万在江苏投资的浙江人在第二故乡江苏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在成立大会上,浙商们虚实相彰的两大会议内容让人刮目相看:一是举办了“浙商支持苏北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江苏人,对外是一个整体称谓,对内却很难统一。或许是经济原因,或许是历史文化原因,我们江苏人经常习惯地把自己分为苏南人、苏北人(包括苏中人)。从经济、历史、文化上探究,确实不难看出江苏人不仅在地理上有差异,而且在经济水平、传统习俗、文化涵养、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差异还比较大。差别的存在,从一方面来讲是好事,因为它丰富了  相似文献   

11.
顾红 《群众》2014,(12):74-75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在探索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中,我们深入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村和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西集村,对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拓宽了我们研究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的思路,增强了我们对苏北贫困村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去年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上强调":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势在必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好。"其中,关键是要研究解决好"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如何稳得住"等问题。自去年省委、省政府就这项工作作出部署后,在省、市、县各级共同努力下,苏北农民住房改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受到农村群众普遍欢迎,但各个地方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实施进度还有较大差异。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能孤立地就农村改农村、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而要放在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下谋划,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人要搬"的问  相似文献   

13.
藏富于民的“老百姓经济”在我国经济改革大潮中,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出现温州人”。20年改革开放,温州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15)
正坚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驱动苏北转型发展多年来,苏北地区沿袭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跟随不同时期的苏南发展模式,曾先后经历了兴办乡镇工业、建设开发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主要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不充分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条老路不可持续。新时期的苏北发展必须彻底摈弃"先污染后治理"  相似文献   

15.
樊金龙 《群众》2007,(6):50-5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朱亚文  王义勇 《群众》2008,(2):22-2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振兴苏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环节,是苏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五个地级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52%;人口3281.1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4.8%。近几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省总体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五市协作,形成发展合力,走徐、连、淮、盐、宿五市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继前一阶段本刊重点宣传了苏南的“张家港精神”、苏中的“扬州规模经济”后,本期刊物向广大读者介绍苏北的“大丰之路”。大丰市虽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些年来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两个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支柱,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小康实现指标,在苏北28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他们的成功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工业化方面,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观念,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是不少专家把脉苏北工业化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多年来,为了缩小南北经济的差距,江苏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苏北工业化进程并不理想。许多专家认为,通过解剖苏北工业化所走过的弯路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必须走出六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当许多人抱怨发展经济缺乏人才的时候,宝应县射阳湖镇的领导却在识才、育才、用才方面搞得有声有色。因为他们抱定了这样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20.
范明 《群众》1999,(11)
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苏南苏北地区的联合和协作关键是要以科技为纽带,以发展科技产业为龙头,将苏南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推动苏南苏北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