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模与控制由经典到非经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时期宗教的发展,不仅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宗教发展的基本面目,而且也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蒲甘时期缅甸宗教的发展及其特点,就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宗教和文化,甚至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是个很大的课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非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媒体、西方智库以及学术界有关中非关系的报道和讨论有急剧升温之势,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如何认识“中非关系发展”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东南亚》2015,(2):55-60,109
咒语或祝祷是古代巫术祭祀祈祷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内心愿力的一种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咒语的产生、使用和演变都蕴含着深邃的社会背景、文化意义和语言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古典梵语文学作品中的咒语(或诅咒),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或者一种写作技巧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咒语或诅咒为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奇幻妙境或人物、事件的曲折发展、跌宕起伏与悲欢离情。  相似文献   

5.
中日建交以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十几年日本政要否认侵略的言论由隐蔽走向公开。两国关系是在日本某些人歪曲历史、中崐国方面对其揭露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的。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做法有着明显的区崐别。正确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其形势已相当严峻,这促使我们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者认为,随着美国战略框架和军事战略的调整,如只是重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已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章伟  赵可金 《国际观察》2002,(3):22-27,64
全球化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对于全球化的本体认识依然十分模糊.笔者认为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必须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界定,从本体论视角来看,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从认识论来看,全球化就是人们对资本全球化过程的经济、政治和文明等不同认知维度的结果.全球化的发展在政治上具有多方面的后果,它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图式、国家的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的体系和过程都形成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不断发展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亚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合作 ,需要实现认识、战略和政策的根本转变 ,使之逐步形成具有东亚自身特色的合作模式。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也是入境旅游典型的国家。本文以泰国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泰国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人口学特征、游客行为特征、平均停留时间和消费特征进行分析,提升对东南亚地区代表性国家入境旅游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摩擦与互不信任也在加深。根源之一是中日双方相互认识的乖离。日本对中国就存在着历史问题,中国的发展等几个认识误区。误区源自日本对历史认识的偏差和历史上自卑的中国观及中日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只有抛弃错误的历史观,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摒弃冷战思维,确立新型安全观;扬弃狭隘利己观,确立互利共赢观才能走出误区,使中日关系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认识东亚新形势谈若干看法。东亚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除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东亚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我们历史遭遇相同,所处发展阶段相同,面临的发展任务一样,对发展中国家群体前途与命运的认识相似。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对世界经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统计,东亚对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5年超过50%。包括东盟10国和中  相似文献   

12.
上合组织不仅在发展上有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发展的限度.对可能性和限度的客观认识是有效地发展上合组织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地理空间、成员扩大、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4国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有助于了解4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从而加深对我国走向21世纪的周边环境的认识,这对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作为两个东南亚发展中国家 ,在二战以后的政治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从历史进程看 ,都经历了照搬西方国家政治模式、军人独裁统治和重新开启民主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从政治人物看 ,两国政治发展各个阶段的权威人物类型也大体相似。探讨这两个国家政治发展的相似性及其原因 ,有助于我们认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东北振兴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差距较大,依据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加工型、林矿型、边境口岸型、旅游型和经贸型。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种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与问题的研究,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为合理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发动了将“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责任推给中国的舆论、外交攻势,说中国揪日本的“历史辫子”不放,打“历史牌”。国内也有部分人士主张为了发展中日关系应“搁置”历史认识问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问题似已集中在如何认识中日关系与历史问题的关系上。对此,仅提出以下两点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点,历史问题的根源和责任在日本。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侵略亚洲其他国家的太平洋战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近代以来新老大国的关系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都有条件避免大的冲突.中美目前战略互信不足,并非只是政策层面因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不客观、不全面等因素造成的认识误区,也是双方增进理解、寻求共识的重要障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关乎中美国运,双方应加强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和消除各种认识误区,从而增强战略互信、减少和化解非理性战略焦虑.  相似文献   

18.
从多层次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和平与繁荣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合作性将会是未来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通过从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多层次分析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外交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从哲学和理论的高度对当代中国外交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加强了哲学的建设、发展和运用。习近平外交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当代化的最新结晶,也是中国对当代世界外交哲学建设的重要贡献。因而,习近平外交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指导着我们超越局部、从全局高度认识世界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中国内政外交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发扬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对增强外交的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牢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努力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的核战略与冷战时期的核战略在战略思维、战略原则、战略态势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核战略思想也是前者在新形势下的调整、发展和演变.对两者加以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美国新核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