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过去十年间,中拉关系飞速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政治交往不断加强。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尽管中国通过孔子学院等渠道扩大了对拉美的文化输出,但拉美人对中国的正面认知依然不高,中国在拉美的形象仍然低于预期,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亟待提高。本文基于对拉关汉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考察汉语之于拉美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殊性,分析如何通过汉语这一文化载体增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扩大拉美对中国的正面认知,以建设与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对外战略需要更加有效地运用软实力.而如何加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则成为摆在中国对外战略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软实力建设是中国打破大国崛起悖论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向,是中国实现崛起的重要指标.作者概述软实力的基本理论,指出文化、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国际形象为中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对以上五个核心要素逐一评估,并就如何增强中国软实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除了要塑造并依靠硬实力外,还要构建软实力.中国特色软实力的性质、内涵、特点、功能与西方认定的"软实力"不同,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开展人文外交的主要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既为中国人民服务,也为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为冷战后分析国家实力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中国学界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使其在描述中国软实力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中国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中拉文化交流则提升了拉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模式为拉美在"后华盛顿头识"时代重新腾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拉美中左翼力量的崛起为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在拉美扩大影响提供了可能。中国在拉美的形象呈上升趋势,中拉多边外交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接触的途径。尽管中拉交往有经贸强、文化弱的不足,但随着中拉双方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中拉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一个软实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稳定的民主制、有声有色的全球外交以及人数众多且成就突出的海外印度人都是印度比较突出的软实力,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印度的软实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和陋习,民主制中的一些缺陷以及地区外交政策的效果不佳,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印度的崛起.印度只有克服这些缺陷,才能做到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冷战后中国所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压力相对应,表面上反应寥寥,却暗含着紧张与忧虑。第二阶段自9·11事件后,中国由于历史强盛时期回忆、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成功,以及对"中国威胁论"的警惕,而引发国内对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新兴趣与广泛探讨。第三阶段则因2007年中共十七大对文化软实力的强调,而使其进入中国主流话语,展现出通俗化与变革性两方面趋向。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对中国软实力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通过对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软实力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软实力发展的路径三个方面学术观点的回顾与梳理,概述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中国软实力发展研究的已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化研究的相关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软实力理论为指导,概括考察了中国与东南亚外交关系史。认为虽然软实力是个新出现的国际关系概念,但在中国与东南亚几千年的交往史中,软实力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也与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思想与实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的经验、国际关系的演化趋势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今后的中国与东南亚外交中,软实力外交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手段与外交领域受到重视,而软实力外交能否成功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
推倒高墙:论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关系中硬实力(经济和贸易关系)和软实力(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未实现同步发展的现实,以及西方舆论对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和指责凸显出中非关系中软实力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从构成软实力基础的三大要件(文化、价值观和政策)来看,我国对非洲软实力外交既有优势,同时也面临不足.为推进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我们应首先在战略层面,从道义高度上确立对非洲外交目标.帮助非洲实现减贫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共享全球化成果,应是现阶段我们对非洲外交最适宜高举的旗帜.其次,在战术层面则要加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议程设置能力,重视对智库和市民社会的培育,积极开展对外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非洲的发展经验交流,以及多渠道开展对话,等等.而我们内在软实力的厚积则是对外软实力推广薄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美软实力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提出一个关于软实力的定量衡量方法,并据此衡量了中美两国的软实力,结果表明,中国软实力总体上处于美国的1/3上下.软实力由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国内动员力三项要素构成.中国与美国在国际吸引力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中国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国际普遍度低于美国;在国际动员力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中国的盟友数量太少,但中国的国内动员力则强于美国.短期内,中国难以在国际吸引力上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但通过政策调整则能较大幅度缩小在国际动员力上与美国的差距.以国力要素平衡发展为原则,以公平正义为政策指针,以增强政府内外动员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社会诚信和国际战略信誉为工作切入点,中国将能在3-5年内显著缩小与美国的软实力差距.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它在塑造中国软实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 其外部和本身的不少限制因素。然而, 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 同时也展 示给世界一套与美国文明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 并推动了中国国际体系观的完善, 最终促进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其文化软实力可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文化多元与整合、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6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可概括为:高效清廉的政治、新加坡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基于儒家伦理的共同价值观、和谐的多元文化、优雅的文化艺术、腾飞的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玉刚 《国际观察》2007,(2):36-42,59
本文讨论了软实力建设这个课题与国际关系相互依赖和全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这个课题的时代背景,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软实力概念中所包含的价值意义和工具意义的区别,指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其价值意义,特别是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而对于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来说,具有普世性意义的价值主要有发展、稳定与和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任务就是要使这些价值体系化、制度化和进而的可操作化,并对其学理上的构建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通行的概念。软实力所提出的发挥文化资源吸引力来达到国家目标的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但软实力概念在利诱与吸引如何区分,硬软实力资源如何区分,物质性的流行文化如何产生软实力以及软实力是否存在道德性、规范性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内在矛盾和局限。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的"柔实力"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占顺 《东南亚》2015,(1):80-86,110
从中印文化比较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古老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略低于印度,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印度。从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办事效率高于印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优于印度,印度经济发展的软件环境从长远来看好于中国,两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优劣各异。从中印国际影响力比较来看,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印度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印度在发展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运用国际关系的软实力理论,详细论述了中亚软实力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适时制定中亚软实力的战略设计与对策选择,即通过加快中亚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中亚民主政治新形象,增强各国的政治公信力;加速中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大各国政府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出力的积极性;努力建构中亚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软实力的层级水平等,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软实力建设,使地区软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从长远看仍面临挑战,需要中亚国家和人民来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