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职业法官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 ,职业化已是大势所趋。执掌国家审判大权的法官 ,同样面临着职业化课题 ,为此我们要作不懈的努力 ,铸造一个职业化的法官群体 ,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司法公正的迫切需求。有法官职称并在法官岗位上工作的人并不当然就是职业法官。职业法官是指具有高度的事业性和良好专业素养的法官 ,有着严格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 ,职业法官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是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形象和职业体质五个方面。一、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法官的职业意识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循环体系的今天,基于公平、公正的理念,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序进行的法律职业的作用日益彰显。依据法律职业社会角色的不同分属不同行业的律师与法官、检察官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知.而以律师与法官、检察官为主体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也逐渐具备了形成的条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整合各个法律职业的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整体的力量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构建法官与律师间的和谐关系和良性互动体制,法官或法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律师或律协是关键因素。当今法治环境下,法官与律师关系问题,可谓敏感又重要。笔者认为,应当构建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并完善"组织上多往来、私下里慎交往"的良性互动机制。在这个关系中,法官或者说法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律师或者说律协又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法院人员分类改革 以法官职业化为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法官职业化”的提法由“学术话语”向“官方话语”的不断延伸和转化,近年来虽陷入某种僵局的司法改革,其改革的思路也不断清晰,逐渐形成了以法官职业化为主线、人员分类改革为主要切入点的改革进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设想上,应认识到任何改革都  相似文献   

5.
张晓毅 《法制与社会》2013,(35):277-278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法官离职的报道。这个在成熟法治社会中享有崇高美誉的职业,为何成为许多优秀法律人才眼中的鸡肋。作为一名法院干警,笔者从法院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正视法官群体职业困境、生活困境以及心理困境,分析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多方面原因。力争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合理借鉴发达法治国家的经验,提出改革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几点意见,以引起相关人士和部门的重视,为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推进司法改革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社会,律师和法官的关系由于一些历史、立法和自身素质等原因已经形成了一种扭曲病态的状态,所以更应该使这样的状态趋于正常、单纯,即对一件案件的"表达和判断"的关系。在普通法系的国家当中,由于律师和法官的角色一体化,形成了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和谐,所以我国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法律制度的同时在司法独立等条件之下规范律师和法官的关系,最终使这种关系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官人员缺少的问题,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这种状况更为突出。这是目前司法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云笑 《法治研究》2006,(11):76-76
我国现有实际是强调保持司法机关(法院)的独立而不是法官的独立,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法官独立才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和本质,而法院只是法官执业的载体。也有的学者认为,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即法院独立是这一原则的初级阶段,法官独立是这一原则的高级阶段,法院独立是法官独立的前提,法院独立是法官独立的外部保障。但无论如何,司法独立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追求法官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律师流动也称律师转所,一般是指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申请转到其他律师事务所任专职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兼职律师申请转到其他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7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律师法》第37条规定了律师职业豁免权。该权利的规定在维护我国律师人身权利、诉讼权利,保障律师独立、公正执业,更好地完成律师的使命方面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立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相关配套制度不到位,使该权利的有效落实存在一些障碍。本文从律师职业豁免权的适用范围和理论基础入手,对该权利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进而对律师职业豁免权有效落实的障碍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12.
新闻背景 2004年3月23日,云南省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依法分别判处律师吴某和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路某、赵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和5年。法院查明,吴某在受委托担任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辩护人时,为了办案“成功”,扩大知名度,以“疏通、协调关系”为由分4次从当事人及其亲属处收取现款7万元,将其中的21 500元送给路某。另外,路某与赵某在审理其他的案件中,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共同非法收受他人钱财10万元人民币。 2003年初以来,武汉中院包括2名副院长、3名副庭长、5名处级审判员在内的13名法官因涉嫌受贿,先后受到法律追究。这些案件的所有行贿人都是律师。而据《检察日报》报道,从2002年至2003年初,广东省某市检察机关一共查办了23名涉嫌向法官行贿的律师,涉及18家律师事务所。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吴伟,在2001-2003担任审判员期间,连续8次收受当事人及其律师贿赂,总计人民币5.7万元。2004年6月18日,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赃款。 律师和法官之间这些“触目惊心”的交易,让高层震惊,也使社会公众“伤心”。 200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分别  相似文献   

13.
西方多数国家将律师定义为自由职业者。我国从建国到现在,不同阶段的律师立法,对律师有不同的定义,学术界对律师职业性质多年来也一致存在不同认识。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新修改的《律师法》对律师的定义及允许个人设立律师事务所的规定,对律师职业性质的重新定位。这一定住更好地反映了律师的职业特点,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律师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法官打律师”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封法官与律师间关系的广泛关注。这份调查报告在此背景下。历时三个月完成。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些素材,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共同关注和研究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差别与相互评价,推动建立法官和律师之间和谐关系,促进法治事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律师的职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律师的职业属性问题,各国《律师法》有不同的表述。我国对律师性质的立法界定,经历了从“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到“依法取得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的认识过程。在《律师法》中准确界定律师的职业属性,是科学安排律师制度、合理设计律师行业发展的前提。值此《律师法》修改之际,本刊特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就律师的职业属性问题进行了一次笔谈:  相似文献   

16.
叶莹 《天津律师》2006,(2):46-48
法官与律师均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捍卫法律公正、维护社会正义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在一个法治完备的国家.他们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互相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程滔 《中国司法》2005,(4):37-41
一、律师职业秘密与律师职业秘密特权所谓律师的职业秘密,是指律师因其职务活动中所知悉的与其委托人有关且为其委托人不愿透露的事项。律师的职业秘密具有以下特征:1、律师职业秘密的主体是律师。这里的律师包括律师、曾经担任过律师的人、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等知悉秘密的人员  相似文献   

1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对保障依法执业,促进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具体的配套措施,特别是没有监督制约机制,律师执业中产生了一些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律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为进一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提高律师执业水平,济宁中院针对在各类诉讼案件中发现的律师不规范执业行为进行了专题调查。一、表现形式(-)收费混乱,量财出力。关于律师收费问题,司法部早就制定“律师收费办法”。但有的律师唯利是图,无视标准,以“包打官司”“上面允许…  相似文献   

19.
某日开庭后,法官与律师惺惺相惜,于是有了下面一番对话:法官:律师先生,你潇洒也。收了当事人的钱,在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新宪法中第一次规定了为公民和社会团体提供多方面法律帮助的专门条款.在关于律师界的立法中和在维护法律的实践中律师的纪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律师职业的规则及其内容,建立这种规则的程序与适用,以及纪律处分办法,提出申诉的手续等问题,都特别重要.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律师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同律师提供的法律帮助的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律师协助执行社会主义法制和实施审判的条件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